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润伟

作品数:72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动脉
  • 28篇心脏
  • 28篇手术
  • 13篇体外循环
  • 13篇外循环
  • 12篇主动脉
  • 12篇外科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术后
  • 10篇主动脉夹层
  • 10篇夹层
  • 8篇移植术
  • 8篇外科手术
  • 8篇先天性
  • 8篇非体外
  • 8篇非体外循环
  • 7篇心脏病
  • 7篇旁路移植
  • 7篇旁路移植术

机构

  • 40篇昆明医学院第...
  • 15篇云南省第二人...
  • 14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71篇马润伟
  • 31篇张桂敏
  • 18篇宋怡
  • 17篇孙毅
  • 16篇宋怡
  • 16篇杨旭
  • 14篇张晓羽
  • 14篇蔡冰
  • 13篇王霁阳
  • 9篇王东坤
  • 9篇李劲松
  • 9篇甘延清
  • 7篇白向锋
  • 5篇杨百晖
  • 5篇刘玉萍
  • 5篇段玉印
  • 4篇吴若彬
  • 4篇孙立忠
  • 4篇段冰松
  • 4篇郭惠明

传媒

  • 24篇山东医药
  • 13篇云南医药
  • 4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国际护理...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固定装置在OPCABG中的应用
2006年
马润伟孙毅宋怡张桂敏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应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势。方法:对6例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常温非体外循环杂交手术治疗。6例均先行旁路搭桥后,再行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3例为右优势型椎动脉,仅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2例为左优势型椎动脉,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后,再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1例为均衡型椎动脉,先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盗血综合征",遂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偏瘫、截瘫、严重感染、凝血障碍及脑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出院前复查主动脉螺旋CT(64排),6例患者的搭桥人工血管及支架血管血流均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患者恢复好,主动脉及人工血管血流良好。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能简化传统外科治疗方法,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对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外科治疗效果。
杜宁宋怡孙毅马润伟张桂敏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STANFORD人工血管非体外循环杂交手术
桡动脉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Allen's实验判定桡动脉功能及尺动脉代偿功能;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获取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序贯及"Y桥"吻合,共搭桥63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3月~1a,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心绞痛复发.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第2选动脉桥血管具有明显优势.
孙毅张桂敏马润伟宋怡王钰邓亚敏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
主动脉夹层术后降脂治疗对假腔血栓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术后降脂治疗对假腔血栓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1例术前伴高脂血症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用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术后用药物降血脂。治疗18个月后18例效果不好(A组),13例效果良好(B组)。比较两组假腔血栓化情况。另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6,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结果术后18个月A组12例(66.67%)假腔血栓化,B组11例(84.62%),两组假腔血栓化率相比P<0.05。A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15.4±3.7)ng/L、CRP水平为(15.2±4.3)mg/L,B组分别为(6.3±2.7)ng/L、(5.6±2.4)mg/L,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降脂治疗效果好者假腔血栓化率较高,其机制可能与降脂治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张超孙毅李德茂张桂敏马润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脂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
一种离心机细胞压应力培养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机细胞压应力培养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本体;所述固定装置本体是一个L型呈剪刀式开合夹持装置,长L边中心轴线上有两个一条线上的夹持孔,短L边为完整矩形;固定装置本体由左固定片、右固定片以...
郭秋哲潘湘斌杨为民刘小菁王钰张桂敏张恒马润伟
文献传递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07年
刘玉萍马润伟张桂敏孙毅陈洁刘晗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严重并发症
左心室横纹肌瘤切除加左室成形术1例
2005年
马润伟张桂敏蔡冰宋怡
关键词:心脏肿瘤
阿司匹林术前服用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PT,APTT,FIB及PLT,同时记录住院天数、引流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ICU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前2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显示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PLT数量减少(P<0.0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增多和延长(P<0.01),输血、引流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住ICU天数、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异常,术后出血量增多,但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短期预后无显著差异。
刘寅强杨百晖马润伟宋怡张桂敏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凝血阿司匹林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灌注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温血灌注技术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 0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温血诱导停搏及温血间断灌注组 (实验组 ) ;冷晶体诱导停搏及冷晶体间断灌注组 (对照组 ) ;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后 6 0例患者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 ,磷酸肌酸激酶 (CK) ,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发现冷晶体组LDH、CK值均高于温血灌注组 ,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温血组优于冷晶体组。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灌注技术对成人心肌保护作用较为明显。
蔡冰凌庆王中明马润伟宋怡
关键词:心肌保护间断灌注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抗凝教育对接受心脏换瓣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6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换瓣术后患者采用以集体授课为主、单个指导为辅、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换瓣术后抗凝教育培训,并对能够进行电话联系的患者定期给予抗凝治疗指导.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的知识总评分(4.82±0.51)分,教育后为(9.37±0.45)分,P<0.05,有显著性差异.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教育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4.32±1.19)分,教育后为(9.53±0.20)分,P<0.05,因此抗凝教育知识培训效果是很显著的.32例无法定期指导抗凝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位发生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结论:教育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多媒体以图像为主的教学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
马润伟宋怡蔡冰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