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雳
- 作品数:316 被引量:3,349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人们难以改变不良习惯的原因和对策
- 2019年
- 立Flag(目标)容易,坚持起来却很困难。为什么坚持我们的承诺如此困难?健身和生活方式大师劳伦特·安扎拉认为有三个原因。1我们常'眼高手低'。我们的大脑更能适应小的目标,做出一点点尝试比试图一次改变所有事情要容易得多。
- 付琳倩雷雳
- 关键词:神经通路冰淇淋
- 社交网络使用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机制
- 大学新生面临生活、学习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巨大转变,普遍存在着适应性问题。同时,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个体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社交网络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已经获得一些研究关注,但是以...
- 王艳雷雳
- 文献传递
- 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健康?
- 2019年
-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必须依靠群体生存。虽然每个人出生后都需要水、食物和安全的环境,但是仅仅保障这些物质需要而没有他人的照顾和抚育,人很快就会死去。因此,在人的一生中,社会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大量样本做过十年以上的追踪研究,探究社会联系是否可以预测死亡率。结果发现,社会关系、社会联系频率、家庭关系都是有利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孤独、社会隔离、离婚、单身、独居都是不利于生存的危险性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与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等价。
- 邵蕾雷雳
- 关键词:社会关系社交网络
- 沉醉感及其在现实世界以及虚拟空间的表现被引量:14
- 2010年
- 沉醉感(flow experience)表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实世界的活动(诸如休闲与体育活动、工作卷入、艺术创作)以及虚拟空间的活动(诸如信息系统设计与使用、在线学习、网络游戏、网站设计等)都受到沉醉感的影响。沉醉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研究需要注意沉醉感的体验过程、性别的调节、沉醉感体验的差异等问题。
- 李宏利雷雳
- 关键词:休闲艺术创作人际沟通人机交互
- 大事件后,关注孩子的心理紧张
- 2020年
- 这次的事件,可能是孩子经历的第一次重大事件。不能出家门的困惑,紧张的社会氛围,焦虑的父母,电视里每天播放着医院的画面,经常听到"死亡""危重"这样的字眼……这些印象都不是随着疫情缓解就能即刻疏解的,这些负面的感受,可能会内化在孩子的心里,变成一种长期的紧张,甚至创伤。
- 雷雳
- 关键词:心理紧张社会氛围孩子
- 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被引量:12
- 2006年
- 该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了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证实了创建的模型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预测和解释效力:(1)态度、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以及知觉到的对行为实施与否的控制力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的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人际规范和知觉到的有用性对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觉到的危险性对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一般互联网自我效能感(ISE)对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ISE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ISE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
- 杨洋雷雳
-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网上招聘
- 应对方式在青少年上网污名化中的中介作用
-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因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不良后果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上网污名的压力,他们如何应对因上网产生的污名值得研究者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上网污名化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1500名青少...
- 雷雳檀杏冯丹
- 关键词:青少年
- 儿童心理学领域,有困境,更有新转变
- 2018年
- 育儿新时代里,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父母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了。但是时代过于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之陕,可能又会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新的困境。
- 雷雳
-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健康
- 电子口碑影响力产生机制与市场应用研究前沿探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电子口碑是指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正面或负面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口碑在消费者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影响力,其次从人际层面、虚拟社区(小群体)层面以及在线社会网络(大群体)层面探讨了电子口碑影响力的产生机理,再次分析了如何在电子口碑营销实践中促进正面影响以及规避负面影响,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财玉雷雳
- 关键词:口碑营销电子口碑虚拟社区在线社会网络病毒营销意见领袖
- 青少年的依恋与“网恋”的关系被引量:7
- 2009年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青少年的网恋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北京市某中学37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目的是探讨青少年的依恋、社会支持与"网恋"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恋卷入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网恋卷入倾向显著高于女生,但是青少年网恋卷入倾向不存在年级差异。(2)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青少年依恋中的同伴疏离、同伴沟通对网恋卷入倾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依恋中的母子沟通对网恋卷入倾向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 孟庆东雷雳马利艳
- 关键词:青少年网恋依恋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