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新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丁苯酞联合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VD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0.2 g.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ADL,并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2个疗程后均达到最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MMSE评分(分):27.92±3.51比23.88±3.31,HDS评分(分):20.13±2.33比17.68±2.42,ADL评分(分):82.14±6.68比68.17±5.7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5/52)比75.5%(37/4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1/52)比4.1%(2/4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李凝香 雷新锋 边亚礼 何新霞 王亚倩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舒血宁注射液 丁苯酞 疗效 β-受体阻滞剂联合大黄灌服对大鼠血压及血中内皮系统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比索洛尔联用中药大黄治疗前后大鼠血压、血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ET)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50克左右,随机分为3个大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组Ⅰ)、灌服比索洛尔组(3 mg·kg^(-1)·d^(-1))(组Ⅱ)及灌服比索洛尔(3mg·kg^(-1)·d^(-1))和大黄组(300 mg·kg^(-1)·d^(-1))(组Ⅲ)。每大组又随机分为4小组。服药前1 d,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3大组中各1小组大鼠收缩压。给予上述喂养4周后,于4周末最后1 d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3大组中各1小组大鼠收缩压并处死,分别留取血浆、血清。分别采用放免法、比色法和硝酸还原法检测血中ET-1、eNOS、NO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收缩压、ET-1水平均下降,血中NO、eNOS水平上升,均以组Ⅲ较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血压及内皮系统的昼夜节律特征均有明显改变,也以组Ⅲ表现较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大黄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对于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内皮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式可能更有效的控制血压。 于立杰 肖荷妹 李凤丹 李炳茂 雷新锋 韩卫红 何新霞 童莉关键词:昼夜节律 比索洛尔 大黄麻黄方对大鼠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大黄麻黄方对大鼠收缩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及大黄麻黄方组,每组各32只。正常对照组予蒸馏水10 m L,大黄麻黄方组予大黄麻黄方药液10 m L,均每日2次灌服,连续4周。2组大鼠最后一次灌胃后分别于02:00、08:00、14:00、20:00四个时间点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检测各个大鼠收缩压,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RA、AngⅡ和ACE,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余弦拟合法(cosine fitting),分析并比较2组血压及血浆PRA、AngⅡ和ACE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结果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服药4周后02:00、08:00、14:00、20:00四个时间点收缩压及血浆PRA、AngⅡ、ACE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收缩压及血浆AngⅡ、ACE曲线的中值(M)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收缩压A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RA、AngⅡ的峰值时间(T)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收缩压、PRA、AngⅡ和ACE曲线的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P<0.05)。结论大黄麻黄方可降低血压,同时对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RASS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 于立杰 肖荷妹 李凤丹 雷新锋 李炳茂 韩卫红关键词:血压 比索洛尔联合大黄灌服对大鼠血压昼夜节律及心肌组织内皮系统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用中药大黄治疗前后大鼠血压、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组Ⅰ(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组Ⅱ(灌服比索洛尔组,3 mg·kg-1·d-1)和组Ⅲ(300 mg·kg-1·d-1),每组32只。每大组又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8只。服药前1 d,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各大组中各一小组大鼠收缩压。4周后,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各大组中各一小组大鼠收缩压并处死,留取心肌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分别采用放免法和硝酸还原法检测血中ET-1、NO的水平。结果与组Ⅰ比较,组Ⅱ、组Ⅲ在服药4周后,收缩压均下降,心肌组织内ET-1浓度降低,心肌组织NO明显上升,与组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组Ⅲ的血压较组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的心肌组织ET-1浓度较组Ⅱ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的心肌组织NO较组Ⅱ上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弦拟合曲线的特征值分析:组Ⅱ、组Ⅲ治疗后收缩压中值、心肌组织中ET-1曲线的中值较组Ⅰ减小,心肌组织中NO曲线的中值较组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Ⅱ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较组Ⅲ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组Ⅲ大鼠治疗后收缩压、心肌组织ET-1和NO曲线的振幅、峰值相位、峰值时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大黄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对于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组织内皮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 于立杰 肖荷妹 李凤丹 雷新锋 李炳茂关键词:昼夜节律 比索洛尔 大黄麻黄方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对照组72例和大黄麻黄组8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大黄麻黄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麻黄方(大黄6 g、麻黄5 g、仙鹤草15 g、甘草15 g),水煎服,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1、2、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并观察两组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评分、动态血压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以及6MWD均持续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mMRC评分均持续降低,西医对照组治疗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大黄麻黄组治疗1个月时就出现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后,大黄麻黄组PaO2、SaO2、FEV1%、FEV1/FVC、6MWD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aO2(1 mmHg=0.133 kPa):95.42±14.88比88.28±13.38,SaO2:0.97±0.02比0.96±0.02, FEV1%:77.35±11.57比72.63±10.66,FEV1/FVC(%):71.01±9.47比69.28±10.04,6MWD(m):318.0±40.1比306.6±35.7〕,PaCO2、mMRC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PaCO2(mmHg):40.35±7.58比43.57±7.85,mMRC评分(分):1.09±0.65比1.23±0.69〕,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西医对照组血压异常节律型患者降为44.4%(32/72),大黄麻黄组降为32.5%(26/72),大黄麻黄组治疗后降幅大于西医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麻黄组出现血压晨峰值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23.8%(19/80)比73.6%(53/ 于立杰 李凤丹 肖荷妹 雷新锋 李炳茂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血压节律 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观察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麻黄方剂(大黄6 g、麻黄5 g、仙鹤草15 g、甘草15 g),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动态血压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均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RC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H值:7.40±0.04比7.37±0.03,PaO2(mmHg,1 mmHg=0.133 kPa):81.09±12.54比76.27±12.20,PaCO2(mmHg):48.01±8.27比51.91±8.37,FVC(L):2.37±0.39比2.13±0.45,FEV1(L):2.08±0.38比1.87±0.41,FEV1/FVC:(69.01±12.04)%比(64.02±11.81)%,mMRC(分):2.02±0.76比2.40±0.87,均P〈0.05或P〈0.01〕.根据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杓型患者占24.2%,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患者占75.8%.超杓型与杓型患者白天收缩压(d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患者dSBP(mmHg)明显高于杓型、超杓型、反杓型(131.55±5.08比117.78±4.47、118.26±4.24、113.37±3.97,均P〈0.05);反杓型、非杓型、杓型、超杓型患者的白天舒张压〔dDBP(mmHg)〕依次升高(分别为63.27±2.80、70.24±3.82、73.98±2.61、82.96±4.52,均P〈0.05);反杓型患者夜间SBP(nSBP)最高为(127.38±4.98)mmHg,超杓型最低为(89.07±3.81)mmHg;杓型患者夜间DBP(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mmHg:63.57±1. 于立杰 李凤丹 李炳茂 肖荷妹 雷新锋 韩卫红 何新霞 童莉关键词:血气分析 肺功能 血压节律 单侧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脑转移瘤误诊为脑梗死1例分析 2012年 眼睑下垂[1],临床上比较少见。经常见于重症肌无力,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脑梗死等。而脑肿瘤较少见,以单侧眼睑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脑转移癌还未见有报道。现将我们收治以单侧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脑转移瘤患者病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71岁。主因左侧眼睑下垂2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无明确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左眼单眼视物时轻度模糊,无复视, 王红燕 边亚礼 雷新锋关键词:误诊 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脑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2年 眼睑下垂[1],是眼肌功能障碍,临床上比较少见,基础疾病是重症肌无力,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脑梗死等,而脑肿瘤较少见,肺癌脑转移所致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以单侧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脑转移瘤患者病例报告如下; 王红燕 王艳飞 边亚礼 雷新锋 李凝香关键词:肺癌脑转移 眼睑下垂 首发症状 重症肌无力 神经病变 脑转移瘤 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舒血宁注射液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对C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周、第8周,我们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评定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B、C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凝香 雷新锋 王乐 边亚礼 何新霞关键词:丁苯酞胶囊 舒血宁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大黄麻黄方对大鼠血及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麻黄方治疗前后大鼠血压、血浆及心肌组织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组Ⅰ)、大黄麻黄方治疗组(组Ⅱ)。每组又随机分为4小组。服药前1日,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2组中各小组大鼠收缩压。灌胃4周后,分别于同日24 h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量2组中每小组的大鼠收缩压并处死,留取血浆、血清、心肌组织。分别采用放免法检测血及心肌组织中PRA、AngⅡ、ACE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收缩压、血PRA、AngⅡ、ACE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浆PRA、AngⅡ、ACE水平比较,心肌组织中PRA、AngⅡ、ACE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昼夜节律,治疗组大鼠的血压、PRA、AngⅡ、ACE水平的昼夜节律特征均有明显改变。结论大黄麻黄方可降低血压,同时对于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RAAS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同时发现,血及心肌组织RAAS系统各组分的含量水平不同。 肖荷妹 于立杰 李凤丹 雷新锋 李炳茂 何新霞 韩卫红 童莉关键词:昼夜节律 心肌组织 肾素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