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杰 作品数:27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管内皮源性活性物质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8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不同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ET)与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是维持血管基础张力的血管活性物质。生理情况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共同影响着人体血压的昼夜波动。ET和NO之间合成、释放失衡是影响血管基础张力,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关键,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ET的水平与血压的昼夜比值有密切关系。某些病理情况下,ET的昼夜节律性消失,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也随之消失。这进一步提示血管内皮系统在调节血压水平与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高血压使内皮细胞受损,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导致NO和ET合成释放失衡。近年来同绕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现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于立杰 郭艺芳关键词:血管内皮 血压 节律 不同剂量胞磷胆碱对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 崔朝勃 张谨超 刘淑红 王会青 王晶 吴颖 于立杰 赵媛媛 亢洪山以进行性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的POEMS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2008年 高丽君 于立杰关键词:肝肿大 脾大 POEMS综合征 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COPD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观察痰清热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筛选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案一致,如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治疗,祛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试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两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客观指标评价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较治疗前升高(μg/L:对照组为15.5±2.8比12.7±1.5,试验组为18.2±3.2比11.6±1.3,均P<0.05),TNF-α较治疗前降低(μg/L:对照组为23.8±2.1比26.9±6.2,试验组为20.1±4.3比27.6±3.7,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2显著高于对照组(μg/L:18.2±3.2比15.5±2.8,P<0.05),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μg/L:20.1±4.3比23.8±2.1,P<0.05)。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56/60)比86.7%(52/60),P<0.05〕,同时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痰清热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COPD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以增加血清IL-2、降低TNF-α的水平。 雷新锋 李凝香 于立杰关键词:痰热清 临床疗效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重症肺炎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43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2次/d,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 h和治疗后5 d C反应蛋白(CRP)、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 )、胸片特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治疗后48 h、5 d APACHEⅡ评分、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48 h、5 d TNF-α、IL-6、IL- 8水平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及9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住院天数、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善各项炎性反应、氧合指数等指标. 刘淑红 崔朝勃 王晶 亢宏山 王会青 于立杰 吴颖 丁方关键词: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炎性反应 肺损伤 大黄麻黄方对大鼠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大黄麻黄方对大鼠收缩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及大黄麻黄方组,每组各32只。正常对照组予蒸馏水10 m L,大黄麻黄方组予大黄麻黄方药液10 m L,均每日2次灌服,连续4周。2组大鼠最后一次灌胃后分别于02:00、08:00、14:00、20:00四个时间点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检测各个大鼠收缩压,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RA、AngⅡ和ACE,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余弦拟合法(cosine fitting),分析并比较2组血压及血浆PRA、AngⅡ和ACE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结果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服药4周后02:00、08:00、14:00、20:00四个时间点收缩压及血浆PRA、AngⅡ、ACE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收缩压及血浆AngⅡ、ACE曲线的中值(M)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收缩压A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RA、AngⅡ的峰值时间(T)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麻黄方组大鼠收缩压、PRA、AngⅡ和ACE曲线的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P<0.05)。结论大黄麻黄方可降低血压,同时对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RASS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 于立杰 肖荷妹 李凤丹 雷新锋 李炳茂 韩卫红关键词:血压 大黄麻黄方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对照组72例和大黄麻黄组8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大黄麻黄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麻黄方(大黄6 g、麻黄5 g、仙鹤草15 g、甘草15 g),水煎服,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1、2、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并观察两组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评分、动态血压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以及6MWD均持续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mMRC评分均持续降低,西医对照组治疗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大黄麻黄组治疗1个月时就出现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后,大黄麻黄组PaO2、SaO2、FEV1%、FEV1/FVC、6MWD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aO2(1 mmHg=0.133 kPa):95.42±14.88比88.28±13.38,SaO2:0.97±0.02比0.96±0.02, FEV1%:77.35±11.57比72.63±10.66,FEV1/FVC(%):71.01±9.47比69.28±10.04,6MWD(m):318.0±40.1比306.6±35.7〕,PaCO2、mMRC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PaCO2(mmHg):40.35±7.58比43.57±7.85,mMRC评分(分):1.09±0.65比1.23±0.69〕,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西医对照组血压异常节律型患者降为44.4%(32/72),大黄麻黄组降为32.5%(26/72),大黄麻黄组治疗后降幅大于西医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麻黄组出现血压晨峰值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23.8%(19/80)比73.6%(53/ 于立杰 李凤丹 肖荷妹 雷新锋 李炳茂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血压节律 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观察大黄麻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麻黄方剂(大黄6 g、麻黄5 g、仙鹤草15 g、甘草15 g),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动态血压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均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RC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H值:7.40±0.04比7.37±0.03,PaO2(mmHg,1 mmHg=0.133 kPa):81.09±12.54比76.27±12.20,PaCO2(mmHg):48.01±8.27比51.91±8.37,FVC(L):2.37±0.39比2.13±0.45,FEV1(L):2.08±0.38比1.87±0.41,FEV1/FVC:(69.01±12.04)%比(64.02±11.81)%,mMRC(分):2.02±0.76比2.40±0.87,均P〈0.05或P〈0.01〕.根据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杓型患者占24.2%,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患者占75.8%.超杓型与杓型患者白天收缩压(d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患者dSBP(mmHg)明显高于杓型、超杓型、反杓型(131.55±5.08比117.78±4.47、118.26±4.24、113.37±3.97,均P〈0.05);反杓型、非杓型、杓型、超杓型患者的白天舒张压〔dDBP(mmHg)〕依次升高(分别为63.27±2.80、70.24±3.82、73.98±2.61、82.96±4.52,均P〈0.05);反杓型患者夜间SBP(nSBP)最高为(127.38±4.98)mmHg,超杓型最低为(89.07±3.81)mmHg;杓型患者夜间DBP(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mmHg:63.57±1. 于立杰 李凤丹 李炳茂 肖荷妹 雷新锋 韩卫红 何新霞 童莉关键词:血气分析 肺功能 血压节律 血管内皮源性活性物质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2011年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血管舒张因子~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维持血管基础张力的血管活性物质。生理情况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共同影响着人体血压的昼夜波动。ET和NO之间合成、释放失衡是影响血管基础张力,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关键, 于立杰 徐彦霞 肖荷妹关键词:血管收缩因子 血压昼夜节律 内皮源性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细胞分泌 血管舒张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入选100例AECOPD、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大于10分的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将血压类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25例(25.0%),异常血压节律者75例(75.0%),其中非杓型15例(15.0%),反杓型为55例(55.0%),超杓型节律者5例(5.0%)。结论 AECOPD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者占多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同时,应加强患者血压节律的监测,及时纠正其异常节律,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减少此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于立杰 肖荷妹 杨国红 吴颖 袁兰所 崔朝勃 刘淑红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压 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