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春
- 作品数:103 被引量:1,15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栖息地质量对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4年
- 在河北省赤城县研究了栖息地质量对大网蛱蝶Melitaeaphoebe和金堇蛱蝶Euphydryasaurinia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这两种网蛱蝶在约 10km2 的区域内共存 ,成虫期的蜜源植物几乎相同 ,大网蛱蝶的发生峰期比金堇蛱蝶晚约一个月 ,两者只有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重叠。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幼虫的寄主植物分别是 :祁州漏芦 (菊科 )和华北蓝盆花(川续断科 )。蜜源植物的丰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呈正相关 ;祁州漏芦的密度对大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影响很大 ,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则与其寄主植物华北蓝盆花的高度正相关 ;斑块内平均植被高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均呈正相关 ,植物多样性、植物均匀性和植被盖度均与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负相关 ,与大网蛱蝶的关系不大。同时分析了其他因子如斑块的坡向、坡度等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1)幼虫寄主植物的不同和成蝶飞行峰期的分离允许两种网蛱蝶在这样一个小的斑块区域内共存 ;2 )蜜源是重要的限制因子 ,并且受气候随机性的影响很大 ,蜜源的波动可以很好地解释网蛱蝶集合种群在年度间的动态变化 ;3 )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的飞行、食物搜寻能力的不同以及各自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集合种群结构
- 陈洁君王义飞雷光春王戎疆徐汝梅
- 关键词:网蛱蝶大网蛱蝶金堇蛱蝶集合种群栖息地质量蜜源
- 洞庭湖湿地3个林龄杨树人工林叶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0
- 2018年
- 选取洞庭湖洲滩湿地挖沟抬垄造林的6林龄、9林龄和13林龄杨树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林龄杨树叶及沟垄土壤的C、N、P含量差异,研究湿地杨树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揭示杨树种植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叶N、叶P以及C∶P和N∶P与林龄显著相关,但叶C和C∶N与林龄不相关。3个林龄杨树人工林叶N∶P均大于16,说明P是限制洞庭湖杨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9林龄叶P量显著低于6林龄和13林龄,而N∶P和C∶P则显著高于6林龄和13林龄,说明P的限制在9林龄尤为显著。3个林龄湿地杨树人工林树垄和树沟土壤有机C、全N和C∶N呈现出与林龄和土层深度的负相关关系,但全P与两者没有显著关系。C∶P在树垄样地中呈现出与林龄和土层深度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树沟样地中呈现出与土层深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林龄无显著关系。N∶P在9林龄和13林龄树垄样地和6林龄树沟样地中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挖沟抬垄造林方式不利于土壤有机C和全N的积累,也不利于维持洞庭湖湿地土壤的肥力。
- 靖磊周延吕偲吕偲雷光春
-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杨树人工林土壤
- 西洞庭湖天然和人工改造湿地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食性差异
- 2022年
- 栖息地退化和外来物种入侵都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威胁因素,因此,量化不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下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的食性组成差异,对于明确种间竞争强度,制定适合的管理对策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比较了长江中下游西洞庭湖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不同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改造湿地中的入侵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本土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食性组成及差异.2017年8月8-18日在西洞庭湖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的栖息地中采集了两种消费者和5种潜在食物来源样品,共计91个.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后,使用贝叶斯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来源对消费者的贡献.研究发现:在两种栖息地中克氏原螯虾与日本沼虾食性均有重叠,且在改造湿地中重叠度更大.与克氏原螯虾相比,日本沼虾消费更多的动物性食物.与天然湿地相比,在改造湿地中由于克氏原螯虾数量更多,与本土种竞争食物资源,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δ^(13) C比值都显著升高,食性组成均发生了变化,植物性食物来源比重增加.由于食性改变,在改造湿地中仅日本沼虾δ^(15) N比值显著下降,克氏原螯虾在两种栖息地中δ^(15) N比值无显著变化.本研究证明,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大,受干扰湿地中外来入侵生物对本土生物的影响增大.
- 谭文卓李斌王玉玉王玉玉陆修远杨梨萍雷光春蔡教慧雷光春
- 关键词:生物入侵营养关系
- 若尔盖高原三种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37
- 2010年
-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3种典型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与水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典型泥炭土有机碳含量最高(230~270g/kg),其分别是腐殖泥炭土的1.3~3.3倍和腐殖土的6.75~15.3倍。同样,泥炭土有机碳密度最大(52~66kg/m3),其次是腐殖泥炭土(40~75kg/m3),最小是腐殖土(14~30kg/m3)。腐殖土有机碳储量只相当于泥炭土和腐殖泥炭土的37%左右。腐殖泥炭土和腐殖土有机碳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n=18,p<0.01),说明水分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排水疏干等干扰措施会直接影响其有机碳的积累。
- 高俊琴雷光春李丽吕偲白明英
- 关键词:腐殖土泥炭土土壤有机碳若尔盖高原
- 青海湖蛋岛斑头雁产卵及孵化日期对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响应模型被引量:3
- 2017年
- 作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独特自然地理单元,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栖息于该区域的鸟类,如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也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观测和记录了2007~2016年青海湖蛋岛斑头雁产卵和出壳日期,利用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数据,分析斑头雁产卵和孵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在青海湖蛋岛,观察到(4 976±790)只的斑头雁繁殖种群,接近全球斑头雁种群的10%;4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越低、3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越高和4月的≥5℃以上积温越高,斑头雁产首枚卵的日期越早;4月的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越大、5月的月平均气温越高,首个斑头雁出壳的日期越早,最佳拟合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68和0.70。
- 李扎西姐曾晴何玉邦朵海瑞文力雷光春
- 关键词:繁殖气温
- 最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8
- 2002年
- 利用 198 8和 1998年 4月份的TM遥感数据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 7种类型 :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结果显示 ,林地、水体、城镇的面积增加 ,灌草坡的面积减少。 1998年耕地面积比 1988年面积减少 11.3% ,湖滩洲地面积减少 42 .7%。对不同高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 ,耕地、灌草坡的面积都有所减少 ;城镇的面积增加 ,林地的面积增加明显 ,尤其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双重影响。水体面积增加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的增大 ;林地、灌草坡的变化明显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 饶胜方精云崔海亭雷光春
-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貌特征遥感数据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被引量:20
- 2017年
- 通过分析保护地的定义、内涵与体系,从保护目标设定着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对保护地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新保护地分类体系的构建方案。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可将保护地划分为5类:I类——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地;II类——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保护地;III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保护地;IV类——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保护地;V类——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国家公园的类型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地,定位是国家旗舰保护地,旨在保护各国乃至全球最精华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产生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尤其是与国家象征和民族自豪感相关的文化服务。
- 吕偲曾晴雷光春
- 关键词:风景园林保护地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
-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合作伙伴与湿地保护区网络建设
- 保护区的规划与建立往往聚焦在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域,几乎不考虑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的区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不断显现,保护区不断被人工生态系统所隔离,逐渐形成生态孤岛,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雷光春
- 关键词:湿地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 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水鸟季节变化研究
- 乌梁素海湿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境内,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及中亚-印度两条迁徙路线上,是极为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2009年4月、8月、9月,我们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乌梁素海进行春、夏、秋三个季度的水...
- 张雅棉雷光春高俊琴
- 荒漠地区大气—土壤的碳交换过程被引量:10
- 2018年
- 由于净初级生产力较低,且自然扰动强烈,荒漠生态系统往往被认为是一巨大碳源。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发现,荒漠地区的土壤能够吸收大量大气CO2,但该过程因为不能从机理上得到充分地解释而饱受争议。通过深入讨论该反常的碳过程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认为荒漠土壤吸收大气CO2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热力机制、地表湍流和压力梯度改变驱动气体运动机制可能是该过程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因无直接证据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荒漠地区土壤吸收的碳会普遍且快速运移至地下水体中或矿化封存于土壤中,所以尚不能断言荒漠地区土壤是一个碳汇。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荒漠地区土壤液相碳的运移问题,尤其关注其气相转化和矿化过程。
- 法科宇法科宇雷光春张宇清
- 关键词:碳吸收荒漠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