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多发性骨髓瘤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或以单一症状为表现,骨髓瘤前期可达数年,故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我院1997-2003年初诊时误诊的11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 赵秀文陈雷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 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相邻关节突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相邻上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11具,制成 C4/5、C5/6双节段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椎间盘置换及椎体间融合四组模型,测量其在轴向、...
- 李康华李雄陈雷房佐忠
- 关键词:颈椎关节突关节人工椎间盘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6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OVCF 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52例和B组50例。A组给予PKP治疗,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2组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且上述指标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P<0.01)。2组术后7 d伤椎局部Cobb角低于术前(P<0.05)。2组术后7 d伤椎局部Cobb角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且骨水泥渗漏率低。
- 王键姜振先彭梦瑶陈雷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发症
- 自发性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影响因素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量是否≥30 mL分为大容积脑出血组(255例)和非大容积脑出血组(397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组与非大容积脑出血组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钙离子浓度、国际标准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OR=0.709,95%CI:0.564~0.892,P=0.003)、钙离子浓度增高(OR=0.084,95%CI:0.023~0.309,P<0.001)是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保护因素;而白细胞计数增多(OR=1.268,95%CI:1.194~1.347,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OR=1.884,95%CI:1.199~2.961,P=0.006)、入院时收缩压升高(OR=1.022,95%CI:1.014~1.030,P<0.001)、国际标准比值增大(OR=26.209,95%CI:4.712~145.764,P<0.001)为其危险因素。结论: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入院时收缩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国际标准比值增大可能会增加其发生风险,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钙离子浓度的增高可能降低其发生风险。
- 熊美珊王赛张雨篷刘鉴仪陈雷邹雪伦李烨张乐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
- 保留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并棘突翻转成形的腰椎管扩大术
- 2007年
-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行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和神经松解后,棘突翻转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多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和多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对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术进行改良,采用保留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行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和神经松解后,棘突翻转椎管扩大成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和X线及CT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9—24个月,优良率为93.9%。X线片、CT片显示减压满意,椎管比术前明显扩大,棘突回植重建位置较好,术后6个月CT扫描检查已骨性愈合。结论 保留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应用棘突翻转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彻底,保留了内源性韧带稳定系统,减少了瘢痕粘连。
- 陈雷李康华卢邦宝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棘突椎管扩大成形术
- 双节段颈椎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椎间盘摘除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11具新鲜完整的成人下颈段标本,分别制成C4~5、C5~6椎间盘完整、椎间融合两个模型组,将压力传感器置入C6~7关节突关节内,在模型上分级施加载荷,测量轴向、侧弯、前屈和后伸加载载荷下C6~7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结果在轴向、侧弯、前屈和后伸加载下,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大而增大。C4~5、C5~6椎间融合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高(P均〈0.05)。结论颈椎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后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可能是多节段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或退变加速的原因之一。
- 陈雷李宜照赵秀文李康华
- 关键词:颈椎融合术关节突
- 轴向载荷对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邻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国内外尚未见双节段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测量研究。目的:观察轴向载荷对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以期为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实验,于2006-01/02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新鲜人体尸体颈椎标本11具,节段包括C3-T1,剔除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完整。方法:取11具新鲜完整的成人下颈段标本,分别制成C4-5,C5-6椎间盘完整、椎间盘置换、椎间融合3个模型组,在标本上施加轴向分级载荷,将微型阻电式压力传感器置入C5-6,C6-7关节突关节内。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各组于25,50,75,100,125和150N载荷下C5-6,C6-7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结果:在轴向加载下,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大而增大。C4-5,C5-6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下位置换节段和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4-5,C5-6椎间融合组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椎间盘完整组相比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后置换下位节段和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完整标本相近,提示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能够重建颈椎生物力学性能。颈椎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后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可能是多节段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或退行性变加速的原因之一。
- 陈雷李宜照赵秀文李康华
- 关键词: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关节突关节
- 不同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及膨胀恢复率的疗效评价(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因为存在多个水平脊髓的受压,且往往脊髓的前后均有压迫,故手术的入路和方式一直有较多的选择,究竟何种方式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目前仍未达成一致。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比较。设计:对比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01/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根据选择术式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33例和后路手术组35例,2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①前路手术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3例中自体髂骨块植入17例,植入Cage骨笼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11例,钛网加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5例;长节段自锁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Zephir钢板13例,Codman钢板8例。②后路手术组: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术后负压引流,颈托固定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JOA评分为0~17分,评分越高脊髓损害症状越轻。②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进行计算。结果: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少于前路手术组(P<0.05)。②前路手术组JOA评分恢复率和硬脊膜囊膨胀回复率高于后路手术组[(58.28±7.16)%,(42.71±5.85)%;(45.64±6.56)%,(37.65±5.75)%;P均<0.05]。③术后随访≥6个月,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行不同方法植骨后均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6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其疗效不如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减压手术。
- 胡朝晖李兵李龙李康华陈雷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后路
- 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 王元吉李宜照陈雷顾翔邹玉凤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
- 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椎间融合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 目的观察 C、C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和前路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术式对邻近下位节段退变的影响,为进行 C、C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6年2月因 C、C双节段颈椎退变而...
- 李康华李雄王文军胡建中王锡阳刘金洋房佐忠陈雷胡朝晖谭雄进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