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摆位
  • 7篇摆位误差
  • 6篇调强
  • 5篇调强放疗
  • 5篇放疗
  • 4篇肿瘤
  • 4篇疗法
  • 4篇放射疗法
  • 2篇电子射野影像
  • 2篇电子射野影像...
  • 2篇咽肿瘤
  • 2篇影像
  • 2篇射野
  • 2篇锥形束CT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鼻咽
  • 2篇鼻咽肿瘤
  • 1篇应用电子
  • 1篇适形

机构

  • 7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陈新
  • 3篇邹钦凤
  • 3篇黄家文
  • 3篇傅万凯
  • 3篇刘利彬
  • 1篇郑超群
  • 1篇吴章桂
  • 1篇黄丽娜
  • 1篇柏朋刚
  • 1篇蒋思思
  • 1篇吴君心
  • 1篇邵凌东
  • 1篇林友金
  • 1篇郭爱华
  • 1篇黄清秀
  • 1篇孔详泉

传媒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附36例报告)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每周通过EPID测量一次摆位误差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拍摄350张正侧位验证片,获得350组摆位误差值。其中89%的误差值≤5mm,98.2%的摆位误差值≤3mm。测得在X、Y、Z轴方向的MPTV值各为:2.58mm、3.80mm、4.34mm。结论 EPID在测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其测量的误差值而计算出的扩边值符合临床放射治疗标准。
陈新刘利彬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腹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摆位误差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到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腹部肿瘤施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43例自由状态下摄取电子摄影装置(EPID)影像资料;第2组35例为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摄取EPID影像;第3组46例进食后60min摄取EPID影像,每组每周摄取正侧位两张EPID监控影像,通过iViewGTRelease3.2b134软件系统与计划系统重建获得的DRR图像进行匹配。结果自由状态下摆位误差平均数值为X轴2.1mm、Y轴3.1mm、Z轴2.9mm、波动值X轴±2.4mm、Y轴±3.7mm、Z轴±2.6mm;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1.7mm、Z轴2.5mm,波动值为X轴±2.3、Y轴±1.7、Z轴±2.5mm;第3组饭后60min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2.9mm、Z轴2.7mm,波动值X轴±0.8mm、Y轴±3.5mm、Z轴±2.3mm。结论呼吸运动对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大于饮食对所引起的放疗误差,呼吸运动主要影响Y轴方向,进食主要影响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
邹钦凤陈新黄家文
关键词:腹部肿瘤体位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分析我院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病人的摆位误差情况,为临床上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盆腔适形调强肿瘤病人21例,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每例患者每周分别拍摄正侧射野图像各1张,共获取210张图像,分别将图像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相应数字重建影像(DRR)进行比较,获取上下(X轴)、左右(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1例患者X轴、Y轴、Z轴各方向的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1.02,2.37,1.94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1.35,2.24,2.30mm。X轴、Y轴、Z轴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49,7.51,6.46mm。结论:尽管应用真空垫、热塑网膜等体位固定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盆腔肿瘤放疗仍有一定的摆位误差,在设定盆腔靶区时建议左右、上下、前后分别外扩3.5,8,7mm。
邵凌东郭爱华蒋思思陈新孔详泉吴君心
关键词:盆腔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肺癌患者静态调强与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固定角度静态调强与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临床。方法 24例肺癌患者分为固定角度静态调强与弧形动态调强两组,每周进行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以千伏级锥形束CT(CBCT)扫描验证,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固定角度静态调强组治疗前误差总值154.0mm、治疗后误差总值187.0mm、运动误差总值33.0mm、运动误差(0.6±0.5)mm;B弧形动态调强组治疗前误差总值148.5mm、治疗后误差总值159.5mm、运动误差总值11.0mm、运动误差(0.2±0.2)mm。两组运动误差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弧形动态调强放疗不仅治疗效率高,且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的特点。
林友金黄家文傅万凯吴章桂陈新
不同加速器下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在不同加速器下的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1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医科达AXESSE加速器下治疗,B组在医科达Synergy VMAT下治疗,首次治疗时扫描锥形束CT(CBCT),获得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线性误差和绕这三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分别以X、Y、Z、U、V、W表示。并对两组的摆位误差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X、Y、Z、U、V、W六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A组分别为(0.88±0.71)mm、(1.27±0.87)mm、(1.31±0.95)mm、(1.30±0.82)°、(1.59±1.18)°、(1.05±0.78)°;B组分别为(0.99±0.66)mm、(1.07±0.96)mm、(1.35±0.96)mm、(1.13±0.81)°、(1.81±1.26)°、(1.04±0.71)°。两组在上述方向上的比较t=-0.981、1.198、-0.231、1.132、-1.003、0.063;P=0.329、0.233、0.818、0.260、0.318、0.950。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在不同加速器下的摆位误差不存在差异,可以保证放疗精度。
傅万凯邹钦凤陈新黄丽娜黄清秀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锥形束CT摆位误差
IGRT技术的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
目的: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CBCT研究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情况,为设计宫颈癌放疗计划时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入组23例均为宫颈癌患者,均采用体...
郑超群刘利彬付万凯陈新
关键词:宫颈癌摆位误差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不同配准区域的摆位误差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配准区域的摆位误差,探讨这3个配准区域在鼻咽癌放疗摆位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患者220例首次治疗扫描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做离线配准,分别设置靶区配准区、头部配准区、颈部配准区3个配准区域行自动骨配准,获得3组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线性误差和绕此3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分别以X、Y、Z、θX、θY、θZ表示。对3组数据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并以靶区配准区为参照组行Dunnett-t检验。结果靶区配准区在X、Y、Z、θX、θY、θZ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93±0.72)mm、(1.23±0.92)mm、(1.24±0.94)mm、(1.17±0.82)°、(1.57±1.17)°、(0.98±0.75)°;头部配准区为(1.07±0.96)mm、(1.25±0.93)mm、(1.51±1.18)mm、(1.21±0.92)°、(1.72±1.34)°、(1.09±0.85)°;颈部配准区为(1.60±1.56)mm、(1.71±2.09)mm、(2.01±1.60)mm、(1.23±1.15)°、(1.32±1.15)°、(0.97±0.92)°。3组在上述方向上的比较P=0.000、0.000、0.000、0.708、0.000、0.094。头部配准区在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靶区配准区(P=0.048);颈部配准区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靶区配准区(P=0.000、0.001、0.000)。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图像引导时,以整个靶区为配准区域得出的摆位误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头部和颈部区域各自的摆位误差情况。
傅万凯邹钦凤刘利彬黄家文柏朋刚陈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锥形束CT摆位误差图像配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