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
- 作品数:34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加综合征误诊1例
- 2009年
- 邓俊陈卫陆忠华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误诊全身乏力上腹部胀痛利尿治疗疗效不佳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TNFα和TGFβ_1浓度变化及意义探讨
- 2009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0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两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周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浓度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陆忠华邓俊杨小娟裴豪庄琳旎陈卫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转化生长因子Β1
- 恩替卡韦预防HBV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损害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5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27例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1周给予恩替卡韦...
- 秦菲朱宏英吴晓霞吴一峰邓俊陈卫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药物治疗恩替卡韦
- 文献传递
- 双灌注介入治疗肝癌患者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4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检测患者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双灌注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者与在2年以内的患者之间血清细胞因子存在差异(P<0.01)。结论双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相关。
- 陆雁陈卫王娟华陆忠华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NF-ΑSIL-2RVEGF
- 肝动脉造影对常规影象学检查难于判断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对CT和MRI难于诊断的疑似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行CT或MRI检查未能诊断的疑似病例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6例肝硬化患者被诊断为肝癌21例,其中18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另5例被排除肝癌。结论肝动脉造影对肝硬化并发的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T或MRI检查。
- 陈卫邓俊顾岚陆忠华
-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肝动脉造影
- 肝癌双灌注介入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相关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探讨其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4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观察术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的改变及其预后。结果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生存期2年以上者与2年以内者之间存在差异;双灌注治疗后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1%、51.1%、24.4%、8.9%。结论双灌注介入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相关。
- 陈卫邓俊杨小娟陆忠华黄利华
- 关键词:TNF-ΑSIL-2R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附120例报道被引量:8
- 2008年
- 陆忠华朱宏英居朝霞杨小娟陈卫顾锡炳黄利华
- 关键词: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超声引导囊肿切除术良性疾病右上腹胀
- 肝动脉造影对CT和MRI难于诊断的疑似肝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陈卫邓俊顾岚陆忠华
- 关键词:MRI肝动脉造影肝癌CT疑似动脉造影检查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期,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年、2年和3年的生存期分别为56%、32.7%、22....
- 陈卫
- 药物性肝病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治疗预后作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30.0%),中药或中草药(25.7%),抗风湿药及解热镇痛药(5.7%),药物发生的时间大多在1~8w,同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发生时间长短不一,与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异常和特异性体质有关。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损害型,其次是胆汁淤积和混合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时积极的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丁虹陆忠华黄利华陈卫
- 关键词:肝疾病药物毒性肝功能试验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