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海燕

作品数:45 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卒中
  • 13篇脑卒中
  • 10篇动脉
  • 10篇动脉粥样硬化
  • 10篇颈动脉
  • 10篇颈动脉粥样硬...
  • 8篇缺血
  • 7篇血浆
  • 7篇抑郁
  • 6篇卒中后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6篇斑块
  • 5篇蛋白
  • 5篇评分
  • 5篇脑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抑郁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短暂性

机构

  • 44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44篇闫海燕
  • 27篇郗红艳
  • 21篇朱建国
  • 16篇曹端华
  • 15篇袁栋才
  • 12篇刘秀丽
  • 12篇韩敬哲
  • 8篇王红梅
  • 6篇张凤春
  • 5篇尹海潮
  • 4篇魏琰
  • 4篇司志华
  • 3篇冯吉芳
  • 3篇周娜
  • 3篇吴睿
  • 3篇李家承
  • 2篇王雪静
  • 2篇郭华
  • 2篇相毅
  • 1篇梁玲玲

传媒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早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亚组(≤3分) 59例、中危亚组(4~5分) 48例和高危亚组(≥6分) 43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TIA各亚组患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3. 5 g/L亚组64例和<3. 5 g/L亚组86例,比较二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二者联合对预测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TC、TG、CRP、Fib、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077、-11. 161、-25. 537、-19. 556、-22. 560,P均<0. 01)。ABCD2评分越高,TIA患者年龄越大,且患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60、6. 341、6. 341,P <0. 05),纤维蛋白原比较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 398,P <0. 01),低危亚组发生脑梗死5例(8. 5%),中危亚组20例(41. 7%),高危亚组29例(67. 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9,P <0. 001)。Fib <3. 5 g/L亚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5例(17. 4%),Fib≥3. 5 g/L亚组患者发生39例(60. 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130,P <0. 001)。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0、0. 728、0. 875; 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90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4、0. 651、0. 823,可见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90 d发生脑梗死价值最高。结论 ABCD2评分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ABCD2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较单独应用预
郗红艳司志华李家承朱建国闫海燕
关键词:ABCD2评分纤维蛋白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和评估侧支循环重构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和评估侧支循环重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行MRI的T1WI、T2WI、DWI、MRA、SWI序列检查。分析治疗前后SWI序列和MR/常规序列的图像信息,统计分析SWI序列与MR常规序列、磁共振血管造影在检测脑梗死出血转化及显示缺血区侧支循环重构的差异。结果(1)SWI检出18例出血转化患者(36%),其中出血性脑梗死(HI)型14例(28%),脑实质出血(PH)型4例(8%)。常规MRI序列仅检测出出血转化患者11例(22%),其中HI型7例(14%),PH型4例(8%)。SWI序列检出脑梗死后出血灶106个,检出率为100%,MRI常规序列仅检出26个,检出率为32.51%,漏检的主要为微出血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5,P〈0.05)。(2)SWI序列能很好地显示脑梗死区内微血管情况,急性期微血管数目减少或消失,恢复期梗死区周边会有微血管数目增多。微血管数目增多的比率为66%。MRA能发现82%的脑梗死的责任血管。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比常规MRI序列更敏感地显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出血转化。MRA联合SWI能有效地检出脑梗死的责任血管,且能监测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情况,对制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闫海燕郗红艳王红梅张凤春曹端华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出血转化大面积脑梗死责任血管
桥本脑病2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桥本脑病(HE)是一种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激素敏感的脑病[1].因为多数患者对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良好,因此也称为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对激素敏感的脑病或非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HE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似,故常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率,现总结2例HE报告如下.
郗红艳闫海燕朱建国刘秀丽
关键词:桥本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误诊抗体阳性
麻痹型狂犬病1例临床分析
2008年
闫海燕刘秀丽
关键词:麻痹型狂犬病胡言乱语精神科疾病四肢无力精神病院自行进食
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在发病第2、7、14、21天分别进行磁共振多种序列检查(T1、T2、FLAIR、DWI、ADC),了解急性华勒变性的磁共振特点。通过统计学分析,寻找脑出血并发急性华勒变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另外,通过随访明确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完成试验患者当中,发现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患者49例(51%);发病后7 d,远端锥体束在DWI序列呈现高信号,ADC序列呈现低信号;发病后14 d,远端锥体束走形区域即可出现T2高信号改变。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并发急性华勒变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患者6个月预后不良。结论内囊出血和出血量较大患者容易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DWI、ADC可于发病7 d发现该现象。同时脑出血患者出现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提示预后不良。
朱建国闫海燕王红梅康志雷韩敬哲
关键词:华勒变性MRI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脑出血
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d,观察血浆纤维蛋白的原变化,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应用巴曲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袁栋才郗红艳郭华闫海燕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巴曲酶疗效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进展至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但无急性脑梗死。根据研究TIA后90天内脑卒中的发生率达10.5%~14.6%,其中一半发生在24小时内。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ABCD2评分对TIA后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郗红艳王红梅朱建国曹端华闫海燕
关键词:脑梗塞
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1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6)。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给药,疗程为2周。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评定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利用磁敏感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侧支血管分级标准评估丁苯酞对缺血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影响,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症状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SWI侧支血管显示分级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患者提高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缺血梗死区侧枝循环重建。
闫海燕郗红艳王红梅张风春曹端华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丁苯酞
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与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自主步行训练;减重组采用减重平板进行步态训练;矫正带组使用下肢矫正带辅助进行步态训练,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功能评定。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MA(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最大负重比值、10m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FAC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减重组治疗后与矫正带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减重组和矫正带组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P<0.05)。结论: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康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佩戴下肢矫正带可以提高下肢康复疗效。
尹海潮王雅儒于梅青朱建国闫海燕刘秀丽
关键词:脑卒中减重平板训练
血浆PTX3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PTX3 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健康体检者36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96例,女164例,年龄在45-75 岁之间,平均(50.3&#177;1...
曹端华韩敬哲闫海燕郗红艳王婷婷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