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盼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冀、鲁、川、新小麦叶锈菌群体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小麦叶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叶锈菌突变和群体毒性结构的改变是导致小麦品种抗叶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对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病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毒性鉴定和...
- 赵盼盼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基因流毒性鉴定
- 拟南芥转录因子MYB73与TPRs蛋白的互作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转录因子MYB73在拟南芥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待探究。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技术,对拟南芥MYB73与TPRs(TOPLESS-related proteins)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共转化MYB73与TPR3、TPR4组合(BD-MYB73+AD-TPR3、AD-MYB73+BD-TPR3、BD-MYB73+AD-TPR4、AD-MYB73+BD-TPR4)的酵母能够在三缺(SD/-L/-T/-H)和四缺(SD/-L/-T/-H/-A)培养基上生长,而共转化MYB73与TPR1、TPR2组合的酵母以及阴性对照组均不能在三缺、四缺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表明MYB73与TPR3、TPR4蛋白互作,与TPR1、TPR2不互作;与阳性对照相比,共转化EAR(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associated amphiphilic repression)基序突变的MYB73-m1(L197V)、MYB73-m2(L201V)与TPR3、TPR4组合(AD-MYB73-m1+BD-TPR3、ADMYB73-m2+BD-TPR3、AD-MYB73-m1+BD-TPR4、AD-MYB73-m2+BD-TPR4)的酵母不能在三缺和四缺培养基上生长,表明MYB73通过EAR基序与TPRs蛋白互作。
- 范宇航赵盼盼白华庞茜张康曹宏哲邢继红董金皋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 2009-2011年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毒性结构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16个固定鉴别寄主和21个辅助鉴别寄主,在小麦苗期对2009-2011年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184个单孢子堆上纯化分离的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及毒性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河南省主要优势致病类型为THTS、THTT、THKS、PHKT、PHTT、THPS、PHKS、PHSS、THFS、THPN和THSS,出现总频率为52.13%。毒性基因V1、V2c、V3、V16、V26、Vb、V25和V37的平均毒性频率超过95%,说明其对应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河南省几乎完全丧失了抗性;毒性基因V9、V24、V19、V38和V47的平均毒性频率低于4%,说明其对应的抗病基因为目前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有效抗病基因,尤其毒性基因V24的毒性频率为0,表明目前河南省无对其表现出毒力的小麦叶锈菌小种。另外,毒性基因V11、V15、V17、V30、V10、V14a、V23、V29、V18、V21、V32、V33+34、V36和V39等的毒性频率在2009-2011年际间差异较大。
- 赵盼盼孟庆芳郭楠张林亚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
- 2009年河北省小麦叶锈菌群体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对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多态性和EST-SSR多态性分析,为河北省小麦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34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单)基因系和21对ESTSSR引物对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沧州、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的30个单孢子分离纯化小麦叶锈菌株进行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0株小麦叶锈菌菌株间毒性相似性较高,相似系数为0.70~1.00,分子遗传多态性的相似系数为0.80~1.00。部分地理来源相同的菌株聚在同一亚组,表明小麦叶锈菌株地理来源与毒性多态性和遗传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毒性多态性和SSR分子多态性相关性不明显。
- 赵盼盼张林亚贾胜娟闫红飞刘大群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