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结梅
- 作品数:25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诺如病毒河北卢龙株NHBGR59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河北卢龙县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存在的诺如病毒株NHBGR59的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基因结构特点和进化特征。方法根据454高通量测序获得的两个重叠群(contig)和诺如病毒参考株序列(GenBank登录号KM198534)设计NHBGR59特异性引物,用重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技术(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的方法扩增其全长基因,经过分子克隆、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然后进行三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s,ORFs)序列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诺如病毒河北卢龙珠HBGR59病毒全基因组全长为7563bp(除了PolyA尾),病毒基因组分为三个ORFs:ORF1(5~5098nt)、ORF2(5079—6731nt)和ORF3(6731~7510nt),其中ORFl和ORF2之间有20bp重叠,ORF2和ORF3之间有lbp重叠。经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和基因组II基因型6(genogroupIIGenotypeVI,GII.6)诺如病毒株30443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8.O%)。ORF2以及ORF3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株3044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0%,98.0%;99.0%,98.0%)。ORFI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与台湾暴发的急性胃肠炎GII.6株11-FJ-5(GenBank号KM461694)同源性最高(99.0%,99.3%),只在高突变P2区发生一个氨基酸突变位点:aa308D—N;其中衣壳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GII-6型诺如病毒相似度为73.0%~99.3%。进化树分析发现河北卢龙株HBGR59与GII.6型株30443和11-FJ-5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河北卢龙株HBGR59为诺如病毒GII.6型,进化关系上与已报道的GII.6型株30443和11-FJ-5最近。
- 敖元云虞结梅李莉莉靳淼段招军
- 关键词:诺如病毒进化树基因组
- 腹泻住院患儿中检测到人双埃可病毒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在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HPeV与婴幼儿重症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Real—timePCR直接从〈5岁未知病原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HPeV,进而通过基于VP3/VP1连接区的巢式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分型。结果99份腹泻粪便标本,HPeV阳性24例(24%),其中,以HPeV1为主(50%),其次为HPeV3(25%),HPeV4(8.3%),HPeV6(4.2%),还有3例HPeV阳性标本未能分型,未检测到HPeV2、5、7、8。HPeV感染的住院腹泻患儿主要为〈1岁患儿。HPeV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10月达到峰值。VP3/VP1连接区基因与已知HPeV参考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98%。结论在中国开展HPeV监测对于进一步阐明我国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构成及深入了解HPeV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 张栋梁章青李丹地程卫霞徐子乾靳淼虞结梅朱琳崔淑娴李佩珍段招军
- 关键词:小RNA病毒腹泻婴儿
- 一种新型甲型肝炎病毒株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病毒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新型甲型肝炎病毒株及其应用。该病毒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00,全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涉及该新型甲型肝炎病毒的应用,包括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甲...
- 段招军虞结梅李利利敖元云
- 文献传递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M蛋白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2
- 2008年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在RSV形态发生上具有重要作用,因含有CTL及CD4+T细胞抗原表位,在疫苗研究上具有一定意义。为此,应用RT-PCR方法从感染RSV的HEp-2细胞中扩增获得M蛋白基因,构建了含M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并进行表达和鉴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RSV M基因仅有一处碱基发生错义突变。获得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FGAd/RSVM感染293细胞,观察到细胞出现CPE,RT-PCR发现M基因有转录,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到M蛋白。成功克隆A亚型RSV Long株M基因,并获得一株可表达A亚型RSV M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FGAd/RSVM,可用于体内研究观察其免疫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
- 尚智何金生张梅虞结梅陆燕燕谢灿唐倩魏薇
- 关键词:人呼吸道合胞病毒M蛋白
- 广西猕猴中发现GⅡ.17型诺如病毒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了解广西省龙虎山猕猴粪便标本中的GⅡ.17型诺如病毒的流行情况、基因结构和进化特征.方法 2015年3月~8月收集400份野生猕猴粪便标本,利用建立好的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粪便标本中发现了GⅡ.17型诺如病毒,命名为GX213.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序列鉴定、全长扩增和检测研究,并对三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进行了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0.5% (2/400).诺如病毒GX213毒株基因组全长为7 565 bp(包括PloyA尾),其基因组分为三个ORFs:ORF1(10~5112nt)、ORF2(5093 ~ 6715 nt)和ORF3(6715 ~ 7494nt),其中ORF1与ORF2之间重叠20 bp,ORF2和ORF3之间重叠1 bp.GX213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引起2014年至2015年亚洲部分地区暴发的新型人GⅡ.17型诺如病毒变异株CUHK-NS-613(GenBank ID:KU561248)同源性最高(同源性最高为99.5%).ORF1和ORF3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都与CUHK-NS-61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99.4%;99.5%,99.2%).ORF2区分析序列发现其与CUHK-NS-491毒株(GenBank ID:KP698928)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8%,仅P1.1区发现了一个氨基酸的突变aa245P→S.另外,RdRp核苷酸和VP1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病毒株与人GⅡ.17型诺如病毒CUHK-NS-613和CUHK-NS-491的进化关系最近,而与首次被发现的猴GⅡ.17型诺如病毒KM1509(GenBank ID:KX356908)次之.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GX213属于2014年至2015年在亚洲地区引起暴发的新型人GⅡ.17型诺如病毒变异株,提示GⅡ.17型诺如病毒为人猕猴共患病毒.
- 信云云敖元云李利利虞结梅李金松林琳张兵
- 关键词:猕猴诺如病毒进化分析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微型基因组的研究
- 目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获得的减毒RSV活病...
- 虞结梅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 文献传递
- 应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技术获得人博卡病毒全基因序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通过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amplification,SISPA)技术获得腹泻标本中人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方法 筛检仅含有人博卡病毒的标本,经过滤、超速离心富集和核酸酶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采用SISPA-PCR技术扩增病毒序列,克隆后测序,经比对分析获得人博卡病毒基因序列,再用DNAstar拼接成全基因序列.结果 获得了人博卡病毒4834bp的序列,仅两端少部分序列未得到.结论 SISPA-PCR技术是一种可直接从样品中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方法.
- 李金松程卫霞尧栋萍兰蓓虞结梅刘艳李永清章青靳淼徐子乾李丹地段招军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 中国广西龙虎山野生猕猴粪便的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非人灵长类携带的病毒种类繁多,其中部分对人具有致病性。为深入了解我国野生猕猴携带病毒的状况,本研究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从广西采集的280份猕猴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分析。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233 726 79条读长(Reads),其中4641条序列与病毒相关,进一步注释到27个病毒科(包含细小病毒科中的细小病毒亚科和浓核病毒亚科),包括其中5种脊椎动物病毒(占78.2%)、6种昆虫病毒(占5.5%)、11种植物病毒(占10.4%)、其他的病毒(占9.8%);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被注释为萨佩罗病毒、肠道病毒、细小病毒、腺相关病毒等序列与已知病毒相似,部分序列呈现明显的差异;应用PCR扩增进一步证实了病毒序列的真实存在。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广西地区猕猴粪便中病毒的病毒谱,为深入分析和研究其中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病毒奠定了基础。
- 刘文彬张翠媛虞结梅李利利敖元云段招军
- 关键词:猕猴高通量测序
-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粪便中病毒的发现与分析
- 背景: 新发传染病始终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现和鉴定新病毒以及确定新病毒与疾病的关系是预防、诊断和治疗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首要任务。高通量测序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方法的局限,可以直接以标本中所有的遗传物质为研究对象,从而能够快...
- 虞结梅
-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T7 RNA聚合酶的克隆及其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的鉴定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构建含T7RNA聚合酶(T7RNA Polymerase,T7RNP)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含T7启动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T7RNP转录终止信号的载体,并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推测T7RNP表达和T7表达系统介导基因转录的功能。方法根据编码T7RNP的基因序列,应用PCR技术从含有T7RNP基因的E.coli BL21(DE3)基因组中扩增编码T7RNP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cDNA3·1(+)。同时从px8δt载体和pGEM-Teasy/EGFP上切下T7RNP识别的终止信号(terminator,TER)和编码EGFP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cD-NAII。将获得的两个重组质粒共转染BHK细胞。48h后,通过观察EGFP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推测T7RNP基因的表达及表达后识别T7启动子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含T7RN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7RNP和原核表达载体pcDNAII/EG-FP/TER,共转染BHK细胞后,可观察到EGFP表达的绿色荧光。结论T7RNP能顺利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通过与T7启动子和TER的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EGFP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 虞结梅杨兵谢灿陆燕燕何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