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永奇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煤炭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灌注
  • 10篇肢体
  • 10篇肢体缺血
  • 7篇再灌注
  • 6篇内皮
  • 6篇灌注损伤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肢体缺血再灌...
  • 5篇皮素
  • 5篇缺血
  • 5篇内皮素
  • 5篇内皮素-1
  • 5篇大鼠肢体
  • 5篇大鼠肢体缺血...
  • 4篇脂质
  • 4篇脂质过氧化
  • 4篇脑损伤
  • 4篇过氧
  • 4篇过氧化
  • 3篇动脉

机构

  • 23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开滦(集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胡永奇
  • 12篇张连元
  • 9篇李宏杰
  • 8篇段国贤
  • 8篇董淑云
  • 7篇彭军
  • 7篇门秀丽
  • 7篇赵春秀
  • 5篇景有伶
  • 4篇杨全会
  • 4篇赵利军
  • 3篇周洪霞
  • 3篇赵琪
  • 3篇胡泊
  • 2篇高婉英
  • 2篇刘远
  • 2篇王琳
  • 2篇李厚民
  • 2篇赵景霞
  • 2篇张田

传媒

  • 13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CA19- 9在胃癌手术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A19 9的含量。结果 胃癌腹腔灌洗液CA19- 9检测阳性率为40. 0%(22 /55),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的检出率23. 6% (13 /55)。结论 腹腔灌洗液CA19- 9检测比脱落细胞检查更准确、敏感,对判断胃癌腹膜隐性播散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青松胡永奇周宝臣钟烁
关键词:胃癌CA19-9腹腔灌洗液细胞学
内皮素-1在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 (ET - 1 )对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7组 ,即 :对照组 (Control) ,缺血组 (I) ,缺血再灌组 (IR) :包括IR 0 .5、2、4、6、1 0小时 5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ET - 1、丙二醛 (MDA)、黄嘌呤氧化酶 (X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及脑组织ET - 1、MDA、XOD、SOD、髓过氧化物酶 (MPO)、湿干重比 (W /D)的变化。③结果 LIR后血浆及脑组织ET - 1含量增加 ,在IR4小时达到最高 ,以后稍有下降。血浆中MDA、LDH、CK和脑组织MDA、MPO、W/D增加 ,SOD活性降低。④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生与ET -
胡永奇张连元彭军董淑云门秀丽李宏杰
关键词:脑损伤内皮素-1再灌注损伤
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干中上段粉碎骨折
2004年
李厚民吴啸波胡永奇刘远高婉英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内固定术式选择
氧化应激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①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心肌的损伤变化。②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7组 ,即对照组 (control)、缺血组 (I)、缺血再灌注 0 .5小时组 (R0 .5)、2小时组 (R2 )、4小时组 (R4 )、6小时组 (R6 )、1 0小时组 (R1 0 )。分别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 (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 ,并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血浆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MDA、LDH、MPO检测量在R0 .5、R2 、R4 组依次增加 ,在R6 、R1 0 两组依次减少 ;SOD活性在R0 .5、R2 、R4 组依次下降 ,在R6 组有所恢复 ,至R1 0 组又有所下降。④结论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R)后继发心肌损伤 ,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赵利军赵琪董淑云门秀丽李宏杰彭军胡永奇杨全会张连元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及BQ-123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的变化及BQ - 1 2 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 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 8组 ,即 :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 0 .5、2、4、6、1 0小时组与BQ - 1 2 3组 ,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 - 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 - 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orP <0 .0 5) ;BQ - 1 2 3组与再灌注 4小时组比较 ,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orP <0 .0 5)。④结论 ET - 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 - 1 2 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彭军张连元门秀丽董淑云胡永奇杨全会李宏杰赵利军赵琪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内皮素BQ-123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颅脑损伤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Marmarous漫性颅脑损伤模型致大鼠重度弥漫性颅脑损伤 ,测定伤后不同时相血浆中TNF -α的含量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③结果 伤后 1、3、6小时肺泡间隔逐渐增宽 ,并有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2 4~ 48小时可见部分肺泡出血、水肿 ,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嗜伊红性蛋白渗出物 ;伤后 1小时血浆中TNF -α升高 ,在伤后 6小时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地升高 (P <0 .0 1 )。④结论 TNF
段国贤周开顺胡永奇赵春秀景有伶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性肺水肿
一氧化氮、内皮素-1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1(ET 1)在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 (L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探讨NO/ET 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LI/R损伤模型上 ,应用NO合成前体物质L 精氨酸 (L Arg)、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氨基胍 (AG)、ETA 受体阻断剂BQl2 3进行干预 ,观察血浆NO、ET 1、MDA、XOD、SOD、LDH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 1、MDA、XOD、MPO、SO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I/R组血浆MDA、XOD、LDH及脑组织MDA、XOD、MPO升高 ,SOD活性降低 (P <0 .0 1) ,脑组织tNOS和iNOS明显升高 ,而cNOS明显降低 (P <0 .0 1) ,I/R组血浆及脑组织NO、ET 1增加 ,NO/ET 1比值降低 ,脑损伤加重。应用L Arg及BQ12 3后 ,血浆及脑组织NO/ET 1比值较I/R组升高 ,脑损伤减轻 ,应用AG后 ,NO/ET 1比值降低 ,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一氧化氮与内皮素 l的比值降低时脑损伤加重。
胡永奇张连元李宏杰彭军董淑云门秀丽杨全会周红霞
关键词:后肢再灌注损伤脑损伤一氧化氮内皮素-1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及骨骼肌的相应指标变化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过程中血及骨骼肌的相应氧化损伤变化。方法: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即: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0.5、2、4、6、10h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和骨骼肌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LIR后血浆胞浆酶LDH和CK、脂质过氧化物MDA持续性升高,4h左右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血浆SOD在LIR后持续性下降,4h左右达到低谷;腓肠肌组织SOD和MDA的变化趋势与血浆一致;W/D和MPO亦在LIR后明显增加,4h后开始下降;再灌注4h光镜下可见骨骼肌纤维水肿变形,横纹紊乱、消失,肌间隙增宽,间质水肿,纤维蛋白渗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明显。结论:大鼠LIR后发生骨骼肌损伤与机体活性氧产生增多及清除酶活性下降有关,且以再灌注4h左右为重。
彭军张连元门秀丽董淑云胡永奇李宏杰赵利军赵琪
关键词:自由基再灌注损伤四肢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①目的 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脊髓神经元Bel-2、Bax表迭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复制实验性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L2-L5节段的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变化。③结果 大鼠LIR后,脊髓前角神经元周围出现水肿裂隙,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12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cl-2/Bax的值在24小时最小,而细胞凋亡数量最多,Bel-2/Bax的值与凋亡数呈负相关。④结论 LIR后可导致脊髓前角神经元损伤,并出现细胞凋亡.其发生与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周洪霞胡永奇张田张连元张宇新
关键词:细胞凋亡
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①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实验性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②方法 将24只 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参麦注射液组(I/R+SMI)。各组均经缺血4小时后再灌注4小 时取材,分别测定血浆、肾组织及出肾血、入肾血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③ 结果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肾组织中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 浆及组织中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I/R组出肾血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入肾血(P< 0.05),SOD活性明显低于入肾血(P<0.01);而Sham组和I/R+SMI组出、入肾血中MDA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I/R组血清Cr较 Sham组明显升高,而I/R+SMI组与I/R组相比血清Cr明显降低,但仍高于Sham组。④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肾脏的脂质 过氧化损伤,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胡泊段国贤景有伶杨秀红胡永奇郑慧萍
关键词:肾脏疾病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参麦注射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