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钰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角膜
  • 8篇细胞
  • 8篇干眼
  • 7篇显微镜
  • 7篇共焦
  • 5篇共焦显微镜
  • 4篇脂质
  • 4篇脂质体
  • 4篇上皮
  • 4篇两性霉素
  • 4篇两性霉素B脂...
  • 3篇真菌性
  • 3篇真菌性角膜
  • 3篇真菌性角膜溃...
  • 3篇神经纤维
  • 3篇角膜溃疡
  • 3篇角膜上皮
  • 2篇蛋白
  • 2篇滴眼
  • 2篇滴眼液

机构

  • 2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程钰
  • 13篇朱海峰
  • 13篇吴洁
  • 10篇程燕
  • 8篇朱秀萍
  • 7篇高伟
  • 4篇赵俊宏
  • 3篇王亮
  • 3篇郭建强
  • 2篇田莹
  • 2篇王小东
  • 2篇曹燕
  • 2篇郝兆芹
  • 2篇王双勇
  • 2篇李宏松
  • 1篇徐敏
  • 1篇宋金鑫
  • 1篇杨建刚
  • 1篇赵帅
  • 1篇王亚妮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陕西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纤维密度与干眼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应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和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以进一步探讨干眼和炎症及神经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干眼的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0例(40只眼)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测量角膜中央区域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及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比较不同程度干眼患者之间的变化。结果轻度、中度、重度干眼患者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干眼程度呈正相关(r=0.293,P=0.001);角膜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与干眼程度为负相关(r=-0.331,P<0.001)。随着干眼程度的增加,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增加,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下降。不同程度干眼患者角膜树突状细胞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02,P=0.003);神经纤维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57,P=0.001)。结论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反映了干眼炎症的程度,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密度反映了神经支配和营养,两者均与干眼程度相关,对其定量分析可以为干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程钰吴洁朱海峰程燕郝兆芹陆慧琴王亚妮
关键词:干眼共聚焦显微镜
共焦显微镜在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指导长期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03/09就诊于我院36例36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观察戴镜前,戴镜后2、4、8、12wk眼部疼痛和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共焦显微镜图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在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后30min眼部的疼痛与刺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完全缓解者26眼(72%),明显缓解者10眼(28%);角膜上皮的平均愈合时间5.68±0.73d;2、4、8、12wk时共焦显微镜下基底细胞形态、排列,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走形日渐趋于正常;临近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前基质层炎细胞逐渐消退。观察期间未发现1例与配戴接触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共焦显微镜指导下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可以避免过早摘镜,使基底膜与前弹力层紧密粘连,减少复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张分队王晶晶王双勇程燕程钰吴洁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
共焦显微镜下不同程度干眼角膜内树突状细胞观察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干眼患者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内树突状细胞的密度、活化细胞比例,以期进一步揭示干眼的炎症机制,为干眼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干眼患者各20例,对其双眼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对每幅共焦图片内角膜上皮下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计数,并换算成细胞密度(个/mm2)。比较不同程度干眼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密度的平均值。同时对不同程度干眼共焦显微镜下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比例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轻度干眼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为26.7±8.8个/mm2,其中活化细胞比率29.0±3.7%;中度干眼树突状细胞密度为69.6±11.1个/mm2,其中活化细胞比率83.5±7.6%;重度干眼树突状细胞密度为212.2±31.0个/mm2,其中活化细胞比率97.8±1.9%。干眼患者随其严重程度增加,角膜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亦呈增加趋势,并且其上皮下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比例亦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内树突状细胞是干眼炎症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密度的变化和活化细胞的比例可作为评估干眼炎症程度的有效指标。
朱海峰程燕吴洁程钰王双勇
关键词:树突细胞角膜
干眼抗炎治疗对角膜上皮下神经影响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轻度干眼抗炎治疗前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的改变,以及评价干眼抗炎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均为轻度干眼患者(根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提到的干眼诊断标准,轻度...
程燕吴洁程钰朱海峰朱秀萍
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实验室、角膜共焦显微镜及眼B超确诊的氟康唑治疗无效的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4例(64只眼)(溃疡直径〉5mm),其中合并前房积脓34例(34只眼),合并前房积脓继发青光眼18例(18只眼),合并前房积脓并发眼内炎12例(12只眼)(波及前1/2玻璃体9只眼,波及后部3只眼)。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分别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性眼前段重建等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行自体结膜瓣遮盖术16例;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39只眼;治疗性眼前段重建手术治疗9例。所有病例均同时进行两性霉素B脂质体前房冲洗,其中联合玻璃体注药7例。角膜溃疡、前房积脓34例中,无效3例;角膜溃疡、前房积脓并继发青光眼18例中,无效8例(其中3例治疗中途放弃);角膜溃疡、前房积脓并发眼内炎12例中,无效4例(其中2例治疗中途放弃)。临床总有效率76.57%。结论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缩短病程、挽救患者眼球,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强调真菌性角膜溃疡早期快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
吴洁高伟朱海峰刘先宁朱秀萍程燕程钰
关键词:两性霉素B脂质体手术真菌性角膜溃疡
眼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眼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氟康唑无效的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经角膜共焦显微镜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溃疡直径≤5mm)27例(27眼)。其中角膜溃疡13例,角膜溃疡并前房积脓14例。在应用氟康唑治疗无效后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以及前房注药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溃疡面清创、碘酊烧灼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27眼中有22眼达到临床治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5眼无效。此5眼中角膜溃疡中有1眼中途放弃治疗,1眼角膜穿孔后行角膜移植;前房积脓者中,1眼中途放弃、1眼行角膜移植;1眼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在早期快速诊断前提下,眼局部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目前治疗外伤后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方法之一。
吴洁高伟朱海峰朱秀萍刘先宁程钰
关键词:两性霉素B脂质体外伤真菌性角膜溃疡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角膜内皮细胞毒性观察
:观察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 脂质体(AmBL)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内皮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临床上两性霉素B 脂质体滴眼液治疗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药效浓度.方法:30 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形划痕法制作...
高伟王亮吴洁朱海峰程钰赵帅
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RGC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槲皮素处理组,NMDA+槲皮素+茴香霉素(anisomycin,ANISO)处理组,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NMDA组细胞加入100μmol·L-1的NMDA作用24 h,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则在NMDA作用前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槲皮素预处理2 h,槲皮素处理组只加入10μmol·L-1槲皮素处理,NMDA+槲皮素+ANISO处理组和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在NMDA和槲皮素处理后分别加入25μg·L-1的ANISO和50μmol·L-1的P79350处理。随后利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APK,p-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DA组细胞活性、SOD、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LDH,ROS,MDA,NO,iNOS mRNA、nNOS mRNA、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p-JNK蛋白表达水平,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为P<0.05)。相比于NMDA组,NMDA+槲皮素处理组则提高细胞活性和SOD水平,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DH�
程钰王亮田莹赵俊宏曹燕郭建强
关键词:槲皮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
BTX-B诱导大鼠干眼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标准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肉毒杆菌毒素B(BTX-B)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为研究炎症参与的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为三组,分别给予右侧泪腺注射0.1m L 1.25、5、10m U的BTXB溶液,对照组右侧泪腺注射0.1m L生理盐水,分别在第3、7、14、28d行泪液实验Ⅰ(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另选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大鼠右侧泪腺注射0.1m L 1.25m U的BTX-B溶液,分别于第3、7、14、21、42d时选取5只实验大鼠摘除泪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对Lacritin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常规HE染色。结果:模型制备中三个实验组均在第3d开始出现泪液分泌减少和角膜上皮损害,但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达到高峰,14d时好转,28d时泪液分泌恢复正常,但角膜上皮仍见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泪腺组织中均仅见腺泡细胞表达Lacritin蛋白,实验组大鼠Lacriti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自第3d开始出现,7d时达到高峰,14d时好转,28d时开始恢复,42d时达到正常。结论:泪腺注射1.25m U的BTX-B溶液可成功建立SD大鼠干眼模型,可见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损伤等干眼体征,可为干眼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基础;Lacritin蛋白仅在泪腺腺泡细胞中表达,其含量与泪液分泌量和干眼程度呈同步变化,可为干眼程度评价标准的完善提供新的依据。
朱海峰郝兆芹程钰高伟
关键词:干眼炎症动物模型
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6/2019-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干眼主观症状的儿童患者52例52眼(儿童组)和成人患者55例55眼(成人组),进行主观症状问诊,并采用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下睑泪河高度(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BUTave)、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率测量。结果:儿童组患者TMH(0.15±0.04mm)、BUTf(3.22±1.24s)、BUTave(4.27±1.67s)、睑板腺缺失率[0.00%(0.00%,5.03%)]均明显低于成人组[0.20±0.05mm、4.36±1.93s、5.15±1.49s、9.90%(5.30%,18.40%),均P<0.01],但两组患者LLT无差异(72.31±22.20nm vs 68.58±21.05nm,P>0.05)。两组患者BUTf与BUTave均呈正相关,儿童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无相关性(r_s=-0.23,P=0.10),而成人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呈负相关(r_s=-0.28,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干眼在症状、临床表现、检查方面均不同,症状主要为瞬目次数增加,检查主要表现为短BUT,伴随TMH降低,而睑板腺缺失率相对不明显。
黎彦宏宋金鑫杨建刚程钰
关键词:儿童干眼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