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肺腺癌卵巢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腺癌卵巢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23年5月收治的1例肺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3例女性,主因持续性下腹痛11 d,经CT等相关检查发现右侧盆腔混合密度囊实性占位、肺部小结节。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右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冷冻病理结果提示恶性肿瘤。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卵巢转移;ALK基因重排阳性。患者术后接受恩沙替尼靶向治疗,至截稿前一般情况良好,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肺腺癌卵巢转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卵巢癌在影像学上不易鉴别。病理形态学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卵巢占位合并肺部结节的患者需行全身检查,以除外肺腺癌发生卵巢转移的可能。
- 王宝锋王江李莎莎丁宜林卢恒孝
- 关键词:肺腺癌卵巢肿瘤转移
- 创伤性膈疝诊断和治疗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左侧膈肌破裂31例,右侧膈肌破裂5例,双侧膈肌破裂2例(因双侧膈肌破裂诊断及治疗不同步,共行手术40例次)。经胸手术37例次,经腹手术3例次,均行膈肌破裂修补术。除3例严重多发伤死亡外,其余37例次手术均治愈。结论创伤性膈疝应早期手术治疗。
- 胡德宏王江卢恒孝李伟赵强胡潍青孙玉鹗
- 关键词:创伤膈疝手术
- 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7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2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组(n=97)和单操作孔组(n=65)。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操作孔组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操作孔组(P<0.05),引流量少于单操作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第1天、第3天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单操作孔组(P<0.05);术后6个月,单孔组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高于单操作孔组(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治疗中,采用单孔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 蒲睿智赵强胡德宏丁宜林王江
- 关键词:早期肺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DNA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DNA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并以36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检测分析33例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DNA倍体。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与病理类型无关(P>0.01),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33例肺癌患者的DNA倍体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测对肺癌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测定癌及癌旁细胞的DNA倍体,在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 王江胡德宏马金栋卢恒孝李伟
- 关键词:细胞凋亡DBA倍体流式细胞术罗丹明123
- 14例粘多糖病的家系调查与其遗传学分析
- 1995年
- 在我市800万人口的遗传病普查中,共发现粘多糖9个家系14例患者。本文探讨了该病遗传方式,按Weiberg先证法f=0.269,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经显性分离分析x2=0.29,P>0.01提示该病亦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在我市群体发病率为0.175/10万,低于文献报告。我们资料以Ⅰ型最多(85.7%),平均死亡年龄为10.57±3.5岁,与国外文献相符。目前本病无特殊治疗,家族发病率又高,对有家族史者应劝其绝育为佳。
- 刘长云齐东升童祥华彭荣文高志珍王江
- 关键词:遗传学分析粘多糖病家系调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发病平均死亡年龄
- 经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剑突下入路和经侧胸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胸腔镜微创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剑突组(47例)和经侧胸组(51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剑突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少/低于经侧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和经侧胸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经侧胸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
- 卢恒孝王昊王江李树海徐统震
- 关键词: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
- 胸腔镜剑突下入路与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前纵隔肿瘤切除术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剑突下入路前纵隔肿瘤切除术34例,经侧胸入路纵隔肿瘤切除术47例,对比分析两种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肿瘤最大径以及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等差异无显著性;而在胸管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相比于经侧胸入路,术后胸管引流量及胸管留置时间明显减少,同时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可成为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的主要方式。
- 卢恒孝王江胡德宏孙同瑜徐统震
- 创伤性膈疝误诊1例
- 2008年
- 1 病历摘要
男,55岁。因交通伤致左下肢畸形、X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来诊。一般情况可,神智清。查体:T37℃,P95次/min,R28次/min,BP130/90mm Hg(1mmHg=0.133kPa)。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元畸形,左胸压痛,胸廓挤压征阴性;左肺呼吸音很低,心音可;腹凹陷,软,无压痛;患肢呈典型的短缩、屈曲、内收和外旋畸形。诊断:左股骨颈骨折,血气胸(胸外科会诊根据X线胸部平片诊断)。
- 胡德宏王江卢恒孝李伟赵强胡潍青
- 关键词:膈疝误诊引流
- 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中肺静动脉血管中断顺序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 肺叶切除术是I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肺静动脉血管的中断顺序是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会对患者近期预后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探讨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中肺静动脉血管中断顺序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肺静动脉血管中断的先后顺序,分为肺静脉组(86例)和肺动脉组(82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切除肺叶位置、术中出血量、辅助化疗、预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差异(P <0.05),且肺动脉组吸烟、切除右叶比例高于肺静脉组,肺动脉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有辅助化疗比例高于肺静脉组。所有纳入的168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静脉组的5年生存率为89.5%,而肺动脉组的5年生存率为78.2%。肺静脉组的总生存时间比肺动脉组的总生存时间长(P=0.091)。肺静脉组的无病生存率为81.3%,肺动脉组为70.6%,整个肺静脉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肺动脉组(P=0.023)。肺静动脉血管中断顺序与各因素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吸烟史、切除肺叶位置、术中出血量高、肺静动脉血管中断顺序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首先中断肺静脉能够提高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无病生存率,且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张俊刘涛林建军李志杰冯桂新李同源王江
- 关键词:I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近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