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显龙

作品数:67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成像
  • 17篇磁共振
  • 15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影像
  • 11篇肿瘤
  • 9篇血管
  • 8篇动脉
  • 8篇病理
  • 6篇质子
  • 6篇三维重建
  • 6篇颅内
  • 6篇胶质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质子转移
  • 5篇盆腔
  • 5篇细胞
  • 5篇MRI
  • 4篇上皮
  • 4篇颈动脉

机构

  • 61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约翰·霍普金...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61篇王显龙
  • 36篇温志波
  • 16篇于昊
  • 11篇蒋春秀
  • 10篇全显跃
  • 9篇朱俭
  • 8篇张婧
  • 8篇朱洪磊
  • 8篇何援利
  • 7篇路世龙
  • 7篇彭冬先
  • 7篇朱建彬
  • 6篇王雪峰
  • 6篇梁波
  • 6篇吴靖雯
  • 6篇邹天宇
  • 5篇黄凡衡
  • 5篇林波淼
  • 5篇王燕钰
  • 4篇席建东

传媒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期读片窗答案
2008年
王显龙全显跃曾盛朱俭
关键词:读片窗答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细胞核手术所见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因其成本较低、精确性高、操作容易等优点,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途径,已逐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对目前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CTP检查方法和各项指标意义进行阐述.探讨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作比较,提出脑卒中“一站式”CT检查方案。
王显龙温志波
3D-VISTA、3D TOF MRA及DSA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蒋春秀于昊王显龙朱建彬邹天宇温志波
3D-VISTA在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SCAD)在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3D-VIST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3D-VISTA HRMRI在SCAD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头颈部血管同时行DSA及3D-VISTA扫描的51例患者(65支血管),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计算3D-VISTA诊断SCAD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 DSA及3D-VISTA分别诊断夹层17例(19支血管)和19例(24支)。3D-VISTA诊断夹层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2.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2.7%。壁间血肿(14支)、内膜片(13支)、双腔征(8支)、动脉瘤样扩张(6支)、壁间血肿或假腔沿真腔呈螺旋状走行(9支)为SCAD在3D-VISTA中的特征性影像征象。结论 3D-VISTA能同时显示管腔及管壁信息,对壁间血肿敏感性高,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的夹层病例,可行病变段血管3D-VISTA扫描,提高诊断正确率。
蒋春秀黄凡衡黄钟情吴靖雯王显龙于昊邹天宇温志波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右额颞叶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8岁。因“反复头痛2周”人院。头颅MRI检查:右侧额颞叶可见一巨大占位病变,大小约6.8cm×6.3cm×6.5cm,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图1、2),FLAIR像上呈等、稍高信号(图3),其上部见较大长T1、长T2囊性改变,SWI示病灶内部无出血信号,见多发迂曲血管影(图4),DWI示病灶实性部分弥散明显受限(图5),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边缘环形强化(图6),右侧基底节、丘脑受累,肿物周围见水肿带,相邻脑干受压推移,右侧侧脑室及中线结构明显受压左移,幕上脑室扩大。
吴靖雯冯吕金王显龙温志波
关键词:横纹肌样脑膜瘤额颞叶头颅MRI检查T2信号囊性改变病灶内
婴儿肺内脑组织异位影像表现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报道婴儿肺内脑组织异位影像表现一例。患儿因气促2 d就诊。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见多发囊状透亮影,边界清楚,壁厚薄不一,内见分隔;右肺中叶外侧段及下叶外基底段见多发小结节,边界较清。复查CT提示:右侧气胸,右肺组织压缩约80%,纵隔左移,右肺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多发囊状影伴分隔。后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下叶楔形切除术+右肺上叶囊肿摘除术",病理诊断为异位脑组织。
蒋春秀朱建彬屈耀铭黄成燕王显龙温志波
关键词:脑组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非诊断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TLB)非诊断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究每个非诊断类别最终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及风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影像诊断科接受PCTLB的1028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包括穿刺诊断及最终诊断)资料。非诊断性结果分为非特异性良性病变、非典型细胞和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寻找与非诊断性结果及非诊断结果中恶性病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穿刺病理结果为非诊断性结果的比例为22.9%(235/1028),最终有28.1%(66/235)病例被诊断为恶性病变,在3类非诊断性病理类别中,来源于非特异性良性病变组为37.9%(25/66)、非典型细胞组34.8%(23/66)及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组27.3%(18/66)。最终恶性病变的风险比例在非典型细胞(88.5%)组最高。很短的穿刺标本长度(0~0.1 cm)(OR=4.606,P<0.05)及怀疑为良性病变(OR=14.597,P<0.05)是非诊断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非诊断性结果中,实性病灶(OR=7.430,P<0.05)、术后发生高级别肺出血并发症(OR=6.411,P=0.003)、较长的穿刺标本长度(OR=0.141,P=0.003)、病理显示存在非典型细胞(OR=61.604,P<0.05)及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OR=4.486,P=0.002)与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相关。结论在PCTLB的非诊断结果中,病理显示为非典型细胞、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与最终恶性诊断相关,并且强调被归类为非典型细胞组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对怀疑为恶性病变可能时,应进行重复的PCTLB或临床影像随访。
朱建彬屈耀铭王显龙汪洋莫建华文海涛林耕耘江永焰蒋春秀温志波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影响因素
肺曲菌病1例被引量:1
2009年
梁波王显龙张灵
关键词:肺曲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临床和MRI对比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蒋春秀朱建彬邹天宇王显龙于昊任云燕郭培温志波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基于亚毫米CT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亚毫米CT静脉扫描的最佳显影时间,建立活人体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行动脉期及分别延时70、90、120 s的静脉期进行亚毫米CT扫描,由影像诊断科医师对各期图像进行判读,确定最佳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确定自注射造影剂后90 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最佳显影效果图像。亚毫米CT对≤ⅠB1期的宫颈癌诊断率并不高(1/5),对≥ⅠB2期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25例均诊断出,分期判断准确率达64%。以CT动脉期及90 s静脉期数据为基础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恰当扫描条件的亚毫米CT扫描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帮助。基于亚毫米CT数据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女性宫颈癌盆腔数字模型,能够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朱洪磊何援利王显龙李湘元彭冬先王雪峰江永焰李静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重建数字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