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昊
-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3D-VISTA、3D TOF MRA及DSA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 蒋春秀于昊王显龙朱建彬邹天宇温志波
- 3D-VISTA在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SCAD)在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3D-VIST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3D-VISTA HRMRI在SCAD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头颈部血管同时行DSA及3D-VISTA扫描的51例患者(65支血管),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计算3D-VISTA诊断SCAD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 DSA及3D-VISTA分别诊断夹层17例(19支血管)和19例(24支)。3D-VISTA诊断夹层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2.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2.7%。壁间血肿(14支)、内膜片(13支)、双腔征(8支)、动脉瘤样扩张(6支)、壁间血肿或假腔沿真腔呈螺旋状走行(9支)为SCAD在3D-VISTA中的特征性影像征象。结论 3D-VISTA能同时显示管腔及管壁信息,对壁间血肿敏感性高,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的夹层病例,可行病变段血管3D-VISTA扫描,提高诊断正确率。
- 蒋春秀黄凡衡黄钟情吴靖雯王显龙于昊邹天宇温志波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木村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特点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MRI及CT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7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年男性多见,病史长,7例外周血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IgE均明显增高。6例表现为颌下、腮腺及耳周区的慢性无痛性肿块,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另有1例仅表现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的肿大。病灶MR平扫一般表现为T1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均见明显强化。CT平扫病灶区密度较正常腮腺高,病灶清或不清。结论木村病的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诊断。
- 蒋山姗洪桂洵王显龙冯吕金于昊张婧
- 关键词:木村病磁共振成像CT成像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和MRI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D患者的MRI影像图像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起病,血清维生素B12降低6例,升高2例,正常4例。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者MRI检查能直观地显示病灶,其中1例表现为脊髓萎缩,其余10例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后、侧索的对称性T1WI等或稍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颅内异常信号。患者经维生素B12治疗后,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部位,且病灶形态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异性,对SCD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蒋山姗王显龙冯吕金于昊张婧洪桂洵
-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缺乏磁共振成像
- 高分辨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特征、负荷及其与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应用3.0T高分辨多序列MR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侧与非卒中侧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特征及负荷的差异,以探讨其与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关系。方法对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行头颅3.0TMRI常规检查.依据有无缺血征象判断患者的卒中侧与非卒中侧,并对相应侧别颈动脉行3.0TMRJ多序列检查,判别斑块成分【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LRNC)、斑块内出血(IPH)】并测量其相应体积,及判断斑块表面纤维帽状态(完整或破裂),以及测量颈动脉的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壁厚度并计算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结果62例患者中共有120侧颈动脉符合标准进人分析,其中卒中侧85根,非卒中侧35根。卒中侧与非卒中侧颈动脉之间LRNC、IPH发生比例(71.7%vs22.8%;12.9%vs0%)、相应体积[19.96mm^3(0mm^3,61.9mm^3)vs0mm^3(0mm^3,0mm^3);(0mm^3,58.73mm^3)vs(0mm^3,0m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侧颈动脉的平均及最大管壁面积[(28.06±10,06)mm^2,(47.61±16.82)mm^2]、平均及最大管壁厚度[(1.07±0.37)mm,(2.88±1.72)mm]、平均及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41±0.09,0.54±0.16)均较非卒中侧[(22.50±5.04)mm^2,(36.22±10.53)mm^2;(0.88±0.18)mm,(1.91±1.00)mm;0.36±0.05,0.45±0.10]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0T高分辨多序列MRI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能有效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评估斑块特征。且斑块负荷越重、成分特征越复杂的相应颈动脉侧别发生脑组织缺血征象的几率更高。
- 张婧王显龙于昊冯吕金温志波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鉴别脑转移瘤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估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在鉴别脑单发转移瘤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单发转移瘤和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病例共83例,选取病灶的最大层面行APT序列扫描,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脑转移瘤(34个病灶)和49例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49个病灶)APT图像结合常规MRI图像划分出瘤核心区和瘤旁区两个感兴趣区域,测量APT转移率(APTR)并构建伪彩图,分别比较转移瘤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瘤核心、瘤旁区的APTR差异。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界值。结果伪彩图示转移瘤组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组的瘤核心信号强度相近,但两组瘤旁区信号差异较为明显;转移瘤组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组瘤核心区APTR分别为(2.92±0.51)%和(3.06±0.5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转移瘤组和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组瘤旁区APTR分别为(1.47e0.23)%和(1.81±Q3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APT成像结合常规序列,特别是量化瘤旁区的APTR,对转移瘤和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昊王显龙蒋山姗冯吕金路世龙黄凡衡席建东温志波
- 关键词:肿瘤转移肿瘤神经上皮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静息态脑默认网络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活动特征。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自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外选择同期门诊的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捕,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2种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脑默认网络的活动,并分析其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ERD组患者脑默认网络中的双侧颢上回、颞中回、前扣带回喙部的ReHo值减少,双侧内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楔前叶和角心的ReHo值升高.双侧背侧前扣带回和楔前叶的fALFF值升高,双侧旁巾央小叶的fALFF值减低.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GERD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脑默认网络中fALFF、ReHo均有差异的脑区是双侧旁中央小叶、背侧前扣带回及楔前叶。GERD组患者旁中央小叶和背侧前扣带回的fALFF值与病程均呈负相关关系(r=-0.380,P=0.035;r=-0.375,P=0.041);GERD组患者颞上醐的ReHo值与病程呈负相哭关系(r=-0.446,P=0.016)。结论GERD患者的脑默认网络发生了一系列的功能失渊变化。脑默认网络的异常可能与GERD患者的内脏感觉障碍相关。
- 何雯谢诗怡马玲于昊温志波
-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临床和MRI对比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蒋春秀朱建彬邹天宇王显龙于昊任云燕郭培温志波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 侧支循环的受血血管出现“反向衰减梯度”征的影响因素初探
- 杜勇兴朱建彬屈耀铭何雯于昊邹天宇温志波
- 运用CTA分析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2008-01~2014-03经手术或CTA诊断为动脉瘤的2 361例患者(2 674个动脉瘤)。依据CT平扫时蛛网膜下隙出血类型或者手术结果将动脉瘤二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纳入研究的镜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瘤颈宽度、瘤体大小及形状、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spect ratio,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ize ratio,SR)、高度瘤体之比(height-width ratio,HW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的比值(area ratio)。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例镜像动脉瘤患者(2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2±10.2)岁。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AR,SR,面积比值和不规则的瘤壁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具有显著差异。以不规则的瘤壁作为调节变量,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OR 9.233,95%CI 2.023-42.144),AR≥1.114(AOR 8.438,95%CI 1.730-41.160),SR≥1.869(AOR 16.709,95%CI 2.112-132.200)和面积比≥1.531(AOR 34.722,95%CI 2.503-481.649)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R≥1.114,SR≥1.869和面积比≥1.531是独立于不规则瘤壁和人口学特征的破裂危险因素。这些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在评估、预测、预防动脉瘤破裂风险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陈解南黄钟情孟志华侯仲军黄穗乔于昊温志波汪求精李平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