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动脉内
  • 7篇动脉内膜
  • 7篇动脉内膜切除...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膜切除术
  • 7篇内膜
  • 7篇内膜切除
  • 7篇内膜切除术
  • 7篇颈动脉
  • 7篇颈动脉内
  • 7篇颈动脉内膜
  • 6篇颈动脉内膜切...
  • 6篇颈动脉内膜切...
  • 5篇再狭窄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术后
  • 3篇胶质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4篇王世波
  • 11篇许百男
  • 7篇周定标
  • 7篇梁春阳
  • 7篇章文斌
  • 7篇余新光
  • 4篇魏少波
  • 3篇李德生
  • 2篇潘隆盛
  • 2篇韩静
  • 1篇张立海
  • 1篇曹兵生
  • 1篇储诚兵
  • 1篇张庆俊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微循环调节被引量:1
2005年
脑微循环具有自身独特的调节机制,不同于机体其他的脏器官,其显著的特点为:功能性充血,即脑血流改变与脑局部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这一特点来源于脑自身的解剖特点:神经细胞间广泛的突触连接、脑血管特异受体分布、独特的血脑屏障和无淋巴系统等。目前功能性充血这一原理已经成为各种研究脑的生理功能以及功能性疾病的方法学基础,
王世波许百男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急性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表达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按改良的Gruner法将大鼠作成T9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4h、1、3、7、14d取出损伤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正常脊髓组织内iNOS的表达为(4.34±1.15)%,脊髓损伤后24h表达上升为(9.03±3.73)%(P<0.05),伤后7d表达最强为(47.57±8.62)%(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正常脊髓组织扫描条带微弱,伤后24h逐渐增强,伤后7d扫描最强。结论iNOS不参与正常脊髓组织的生理调节,而与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炎症反应相关。
李德生张庆俊许百男王世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炎症反应
八肽胆囊收缩素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K-8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及其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参照改良的Gruner法建立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研究损伤后不同时间点iNOS的表达变化;选取3个表达最强时间点应用CCK-8腹腔内注射观察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iNOS表达为(4.34±1.15)%,脊髓损伤后3d明显上升,7d表达最强,为(47.57±8.62)%,高于正常(P<0.01),14d时表达减弱;应用CCK-8后iNOS在7d时的表达明显减低为(30.50±5.17)%,与损伤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增高,与继发性的炎症反应相关;CCK-8能够抑制这种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李德生许百男王世波储诚兵张立海
关键词:脊髓损伤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普罗布考抑制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再狭窄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膜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在此动物模型基础上行CEA,实验组在术前14天开始用普罗布考(0.6 g.kg-1.d-1)胃管灌入,连续用药,运用超声、病理等方法从影像学和组织学的角度,观察其在CEA后对新内膜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术后新内膜的厚度和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内膜与中膜的比例显著降低,血管残腔面积增加,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双功超声及术后病理测量均证实上述结果。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可能通过其复杂的结构和多方面的作用机制,起到抗再狭窄的作用。
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波章文斌王世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女性垂体腺瘤卒中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女性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可行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1/2004-01由门诊连续收入院治疗的43例女性垂体腺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入院治疗的258例垂体腺瘤未卒中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比较以及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与女性垂体腺瘤卒中相关的垂体腺瘤大小、病程、早期视力视野变化以及无功能性腺瘤影响女性垂体腺瘤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按OR值大小依次是:早期视力、视野改变、病程、肿瘤大小和无功能腺瘤。建立回归方程:Logity=-4.937615+1.812802x3+1.446673x7+0.691593x8+2.002303x11。结论:女性垂体腺瘤中的大腺瘤、巨大腺瘤及无功能腺瘤时易发生卒中,应在出现视力、视野改变时加以早期防治。
王世波潘隆盛韩静李德生许百男魏少波
关键词:垂体卒中垂体腺瘤
黄酮类化合物与胶质瘤
2004年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是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叶、皮、根和果实的一类低分子天然成分,是以C6-C3-C6为母核的多酚类化合物(polyphenoliccompounds)。因为结构中含有稳定的酮基而称其为黄酮类化合物。其衍生物以及经人体代谢后的功能产物,包括异黄酮(isoflavone)、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异黄酮醇(isoflavonol)、黄烷酮(flavanone)、异黄烷酮(isoflavanone)、山酮(xanthenone)等。
王世波许百男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胶质瘤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及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微循环调节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sam,CVS)是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isc...
王世波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微循环COX-2表达脑血流量
文献传递
ICAM-1、MMP-2基因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中的动态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中ICAM-1、MMP-2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为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新内膜中ICAM-1、MMP-2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中动脉壁中ICAM-1、MMP-2基因呈无表达,ICAM-1在术后4h中膜平滑肌即可见表达,术后3d在新内膜开始表达,术后7d ICAM-1在新内膜的表达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MMP-2于术后1d在中膜开始表达,7d在新内膜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ICAM-1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新内膜ICAM-1、MMP-2表达增高,表明ICAM-1、MMP-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章文斌王世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再狭窄细胞间黏附因子-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不同方式血管重建后早期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在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上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用标准线缝合和胶粘合的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过程。方法采用血管内膜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在此动物模型上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用标准线缝合和胶粘合的方法分别进行血管重建,观察比较不同重建方式术后动脉早期再狭窄过程。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过程可分为数个阶段,而不同的重建方式在每个阶段表现并不相同。在血栓形成阶段,胶粘合组的血栓面积较缝合组明显减小;在炎症反应阶段,胶粘合组动脉外膜的炎症反应较重;在内皮修复阶段,缝合组和胶粘合组内皮膜修复的过程相似;在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缝合组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较胶粘合组加重;基质形成、堆积阶段,胶粘合组基质产生较缝合组减少。胶粘合组颈动脉阻断时间较标准缝合组明显缩短。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可能是局部血管内膜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采用新型粘合血管重建的方法比标准线缝合有一定的优越性。
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波章文斌王世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再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影像与病理对比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 探讨超声和血管造影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采用血管内膜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在此动物模型上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用超声和血管造影与病理同步对照的方法动态观察术后早期动脉再狭窄的过程。结果 超声和血管造影在术后早期再狭窄的每个阶段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病理学角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再狭窄过程可分为数个阶段,包括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内皮修复、血管平滑肌增殖、基质形成等阶段。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超声和血管造影联合应用可动态监测早期再狭窄过程,对临床评估有重要意义。
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曹兵生章文斌王世波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