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冰
- 作品数:66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卫生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自身荧光表现
- 目的探讨自身荧光在评价各种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多灶性视网...
- 孙祖华刘晓玲林冰袁一民李英姿董徐洁
- 关键词:失代偿RPEFFA眼底血管造影
- 文献传递
- Spectrolis-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Br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
- 贾晓林刘晓玲林冰孙祖华刘逾林俊
- 眼部猫抓病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1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无眼红、眼痛,无畏光流泪 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厌食、疲劳等症状.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左眼0.05,右眼1.0.全身检查:体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裂隙灯及+90 D前置镜检查见双眼前节正常.右眼底正常 左眼视盘水肿,边界模糊且隆起,环视盘及黄斑区有星芒状硬性渗出,累及中心凹.
- 张玉洁刘晓玲孙祖华林冰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四)
- 2013年
- 图片简介 A图示“牵牛花”;B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C 图示黄斑前膜;D 图示“玫瑰花瓣”;E 图示眼底自发荧光;F图示球内异物术后眼底像;G图示“霜枝”;H图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I图示“电镜分辨率”;J图示视乳头异物;K图示视乳头水肿;L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王敏王立刘敏宫媛媛黄莉亚林冰黄厚斌叶秀榕王梁川
- 关键词:眼底自发荧光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疾病黄斑前膜借形
- 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6例(27眼)行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40mg,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查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berence tamography,OCT)、眼底荧光造影等项目。结果术后平均视力明显改善,术前平均视力是4.25±0.39,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为4.40±0.34、4.54±0.33、4.61±0.28、4.58±0.27,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视力相比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平均厚度、黄斑3.45mm直径平均体积及6mm直径平均体积分别是(411.58±22.08)μm、(3.84±0.13)mm3和(10.51±0.35)mm3,术后1个月分别是(299.33±17.94)μm、(3.21±0.12)mm3和(9.26±0.31)mm3,2个月分别是(259.13±13.74)μm、(2.98±0.91)mm3和(9.04±0.28)mm3,4个月分别是(292.92±25.61)μm、(3.13±0.16)mm3和(9.19±0.34)mm3,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相比有下降趋势,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者除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手段。
- 李国星林冰李英姿宋慧洋方海珍刘晓玲
- 关键词:曲安奈德黄斑水肿
- 病理性近视眼标准ERG的特征描述
- 目的:描述病理性近视眼标准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 raphy,ERG)的特征。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6年1 月在本院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连续病理性近视眼的术前ERG 进行回顾性的测量和分析。并按...
- 许笑若袁一民林冰刘晓玲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眼ERG振荡电位
- 文献传递
-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35例误诊分析
- 李明翰吴西施王毓琴李英姿林冰刘晓玲
- 自发荧光和OCT特征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和视力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眼底自发荧光(FAF)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研究自发荧光和OCT表现与CSC的病程及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对67例(70眼)CSC患者黄斑部进行自发荧光拍摄和OCT扫描,观察不同病程的患者的病变特征.比较各类表型与病程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问的关系。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CSC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表现各异:①正常型:7眼(10%),自发荧光图像表现正常,对应OCT显示神经上皮层均拱形向上隆起,与RPE带分离,下方有液性暗区,光感受器外节完整平坦,均匀-致。②单纯增强型:32眼(46%)。其中28眼(88%)有神经上皮脱离(SRD),自发荧光主要表现为SRD范围内自发荧光增强,OCT显示神经上皮脱离区外节带表面有不均突起;20眼(62%)伴高荧光颗粒,与眼底所见的黄白色小点基本相对应,对应OCT外节带或RPE表面也有高反射颗粒状样突起。⑧单纯减弱型:9眼(13%),均伴SRD,对应OCT显示外节带完整平坦,均匀-致。④混合改变型:即自发荧光信号高低相间,22眼(31%)。其中17眼(77%)表现自发荧光规则,通常表现为低自发荧光围绕高自发荧光,OCT显示神经上皮层拱形隆起,下方液性暗区,低荧光区对应外节带光滑平坦,高荧光区对应外节带高反射颗粒状突起。正常或单纯减弱、单纯增强、混合改变规则、混合改变不规则等对应的病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80、-3.791、-3.416、-4.049、-3.309、-3.421,P〈0.01)。对应的BCVA,除了单纯增强组与混合改变规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2.012,P〈0.05),其余对比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92、-2.676、-2.790、-3.128、-3-311,P〈0.01)。结论CSC患者早期可表现为SRD
- 林冰孙祖华刘晓玲钱海滨周容袁志兰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是一种少见的以中青年女性发病为主,以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觉电生理异常、眼底轻微病变等临床改变为特征...
- 宋宗明薛安全林冰李英姿刘晓玲盛艳娟陈青山
- 关键词:后极部FFA多灶性脉络膜炎一过性玻璃体腔
- 文献传递
- 光动力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 vascularization ,CNV)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例 3眼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 ,注射光敏剂Visu dyneTM(Verteporfin ,BPD)后予 5 0J/cm2 的红光 (6 90nm)照射CNV病变区 83秒 ,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短期疗效。结果 :初步检查显示治疗后视力稳定或提高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
- 刘晓玲林冰张宗端陈燕燕夏伟丹瞿佳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