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庚池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正畸
  • 5篇矫治
  • 4篇牙槽
  • 4篇牙槽骨
  • 4篇拔牙
  • 3篇牙间隙
  • 3篇牙矫治
  • 3篇牙龈
  • 3篇折痕
  • 2篇顶骨
  • 2篇牙槽骨吸收
  • 2篇牙合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三维有限元分...
  • 2篇缺损
  • 2篇种植体
  • 2篇微螺钉种植体
  • 2篇位点
  • 2篇位点保存
  • 2篇螺钉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徐庚池
  • 10篇葛振林
  • 10篇牟兰
  • 8篇韩耀辉
  • 2篇张晓波
  • 1篇杨艺强
  • 1篇焦鑫

传媒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立颅顶临界骨缺损的参考值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骨缺损一直是临床修复的难题,建立标准的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对评价各种成骨材料及技术的成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定颅顶骨有限的时间内临界骨缺损值。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颅中缝为界,随机在颅顶骨上分别制备4个直径为4,5,6,7 mm的圆形全层骨缺损,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解剖观察,X射线影像观察,锥形束CT观察并测定缺损区新生骨的骨密度,组织学检查,以评价各缺损区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4 mm组骨自愈能力显著,部分出现完整的骨桥连接。骨密度定量分析和骨小梁面积检测结果显示,4 mm组缺损区骨密度灰度值和相同放大倍数且同一视野下分析骨小梁面积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5,6,7 mm组只在缺损区周缘出现少量成骨,缺损中央区主要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充填。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在缺损12周的观察期内,直径≥5 mm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可作为兔颅顶临界骨缺损参考值。
何通文徐庚池韩耀辉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实验动物颅顶骨灰度值骨小梁
双期和单期矫治安氏Ⅱ类错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儿童双期矫治和单期矫治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安氏II类错双期矫治和单期矫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12年11月12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8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期矫治相比,双期矫治在矫治前后∠SNA的变化[MD=-0.41,95%CI(-0.87,0.04),P=0.08]、矫治后∠SNA的度数[MD=-0.05,95%CI(-0.25,0.15),P=0.62]、矫治前后∠SNB的变化[MD=-0.04,95%C(I-0.21,0.28),P=0.77]、矫治后∠SNB的度数[MD=-0.63,95%C(I-1.32,0.07),P=0.08]、矫治前后∠ANB的变化[MD=-0.58,95%C(I-1.36,0.21),P=0.15]、矫治后∠ANB的度数[MD=-0.12,95%CI(-0.52,0.27),P=0.54]、矫治前后的PAR指数变化[MD=-0.42,95%C(I-1.75,0.90),P=0.53]、矫治后的PAR指数[MD=-0.53,95%C(I-1.35,0.29),P=0.21]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错儿童双期矫治与单期矫治矫治效果相当。
牟兰葛振林焦鑫徐庚池韩耀辉
关键词:双期矫治单期矫治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远移下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用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24.0±5.8)岁.患者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近中关系,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手术掩饰性矫治.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第一磨牙、尖牙关系达到中性,前牙区反(牙合)解除,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且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增加1.65°±1.04°,Wits值增加(4.39±1.93) mm,上下齿槽座角(AB-NP角)增加3.20°±1.61°,Sn-Pg'审美线距差增加(1.13±0.99) mm,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数下颌第三磨牙,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远移,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取得理想的咬合关系,并使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
牟兰徐庚池韩耀辉葛振林
关键词:牙移动正畸支抗微螺钉种植体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常见牙列拥挤、前突、埋伏牙、严重龋齿等需要减数治疗的拔牙病例[1]。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将出现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吸收,导致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和宽度减小[2]。研究发现,牙槽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拔牙后第1个月内,接近2/3的吸收发生在最初的3个月。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在开始关闭拔牙间隙时,由于骨量不足使牙齿移动非常困难或者根本不能移动;或者在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根吸收,牙槽骨裂等并发症[3,4]。
徐庚池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口腔正畸关闭拔牙间隙剩余牙槽嵴牙槽骨吸收牙列拥挤骨量不足
位点保存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徐庚池韩耀辉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拔牙窝牙槽骨
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实验侧,未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对照侧,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侧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与出现牙龈折痕的相关性。结果:牙龈折痕多发生在下颌,牙周探针牙龈折痕深度下颌均大于上颌。牙龈折痕侧牙槽骨宽度减小、高度降低以及密度减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牙龈折痕的出现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对软组织支持的丧失,可能是出现牙龈折痕的解剖学因素。
徐庚池张晓波牟兰韩耀辉葛振林
关键词:正畸拔牙矫治牙槽骨
非拔牙矫治上牙列重度拥挤1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方法:用磨牙推进器联合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直面型维持较好,上下牙列排齐。结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推进器可有效矫治牙列重度拥挤。
牟兰张晓波徐庚池葛振林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口腔正畸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是用有限元法把一个物体或系统分解为由多个相互联结的、简单的、独立的有限数量点组成的几何模型,通过分析每个单元的性质,来获得整个物体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三维有限元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 有限元法于1956年最先应用在航空工业,1973年Theresher[1]和Farah首次将有限元法用于口腔领域。
韩耀辉徐庚池牟兰葛振林
关键词:口腔正畸三维有限元矫治器建模法微种植体微螺钉种植体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颅顶骨缺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成骨效果,探讨应用PRF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选择16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大白兔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直径为7mm的骨缺损区,分为A、B、C、D区,然后根据填人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A区填入PRF(PRF组)、B区填入PRF可吸收骨材料Bio-Oss骨粉(BO)(PRF+BO组)、c区填入PRP+BO(PRP+BO组),D区填人PRP(PRP组),每组4只,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变化;并进行缺损区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面积分析(均以灰度值表示)。结果,2周各缺损区已出现骨修复;4,8,12周各组缺损区骨修复效果均依次向好,其中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术后2周,A、B、C、D区骨小梁面积分别为10.95±0.58,15.45±0.79,10.22±0.43,6.584±0.64,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69,P〈0.01);术后4,8周,各组骨小梁面积均增加;12周时,A、B、C、D区骨小梁面积依次为35.09±0.58,59.44±0.60,50.75±1.56,30.944±1.19,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2.904,P〈0.01),结果显示,骨修复效果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结论,PRF的成骨效果优于PRP,并且PRF复合BO修复骨缺损效果更好。
何通文韩耀辉牟兰徐庚池师爱萍葛振林
关键词:顶骨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正畸滑动关闭牙间隙两种方法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一步法与两步法滑动关闭牙间隙时前牙的移动趋势,探索组牙控根移动方法,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锥形束CT扫描1名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获得包括上颌骨、牙齿在内的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分离牙齿、牙周膜、上颌骨,导入Pro/Engineer 软件进行实体化处理,获得包含6颗前牙的一步法模型和包含4颗前牙的两步法模型.应用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滑动法,分别在牵引钩加力高度为2、4、6、8、10、12、14 mm时加载1.47 N力,对比两种模型上颌前牙的唇舌向初始位移,分析组牙控根平移的牵引钩加力高度,比较两种模型滑动法关闭牙间隙时牙齿初始位移.结果 当牙齿控根平移时,两步法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初始位移分别为29.26×10^-6和46.76×10^-6mm,一步法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初始位移分别为15.75×10^-6和23.18×10^-6 mm,即相同加力条件下两步法的前牙初始位移约为一步法同名前牙的2倍;一步法尖牙冠根无法获得相同的位移.结论 两步法滑动关闭牙间隙时前牙更易控根移动;与一步法相比,两步法滑动关闭牙间隙产生的初始位移更多.
韩耀辉牟兰徐庚池杨艺强葛振林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