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动脉瘤
  • 3篇入路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出血
  • 2篇动功
  • 2篇运动功能恢复
  • 2篇神经鞘瘤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肿瘤
  • 2篇椎管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微创
  • 2篇颈前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13篇张向华
  • 8篇张晶
  • 7篇刘藏
  • 7篇艾泉山
  • 7篇侯瑞光
  • 6篇董益鹏
  • 5篇王光弟
  • 4篇马骥超
  • 4篇夏吉勇
  • 3篇陈旭
  • 3篇梅国顺
  • 3篇贺军华
  • 2篇王月平
  • 2篇石祥恩
  • 2篇彭磊
  • 1篇任玉鑫
  • 1篇杨云娜
  • 1篇李明颖
  • 1篇王东宝
  • 1篇王彦明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颌下咽后入路对高位颈椎病变的治疗
刘藏董益鹏张晶侯瑞光张向华梅国顺
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再出血、再通问题,评价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0例共22枚颅内动脉瘤,术后定期临床和脑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记录有无再出血发生,比较随访造影与术后即刻造影的动脉瘤形态变化。结果栓塞后,14例15枚动脉瘤100%栓塞,3例4枚动脉瘤95%栓塞,2例2枚动脉瘤90%栓塞,1例1枚动脉瘤80%栓塞。术后无再出血发生,11例患者共11枚动脉瘤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再通2枚;瘤内血栓形成1枚;其余稳定。结论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期疗效确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访。临床及影像随访是栓塞术后必不可少的措施。
贺军华夏吉勇张向华侯瑞光张晶王伟艾泉山陈旭马骥超王光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随访
经皮微通道治疗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体会
目的利用经皮微通道单侧椎旁入路的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5例经皮微通道单侧椎旁入路治疗的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人资料进行回...
刘藏董益鹏张晶侯瑞光张向华
关键词:微创椎管内神经鞘瘤
文献传递
颈前入路治疗颈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体会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颈前手术入路治疗颈部不同部位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2例颈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颈前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10例,经颈前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4例,经颈前颌下咽后入路3例,经口腔入路2例,经锁骨上窝入路3例.结果 本组22例颈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经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2 ~84个月,平均随访(48.3±18.7)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并再次行肿瘤切除术.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用相应的颈前手术入路,对于治疗颈前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安全有效.
董益鹏刘藏张晶侯瑞光张向华梅国顺王月平彭磊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附49例报道)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6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出血41例,未破裂出血8例)。根据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认动脉瘤后,48例采用经翼点入路,1例采用经纵裂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预后。结果根据GOS评分,41例破裂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I~Ⅲ级28例,其冲26例(93%)取得良好预后,重度残疾2例(7%);Hunt—Hess分级Ⅳ级13例,其中7例(54%)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度残疾3例(23%),植物生存1例(8%),死亡2例(15%)。未破裂动脉瘤8例,均取得良好预后(100%)。结论破裂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I~Ⅲ级者预后良好,而Ⅳ级以上病死率和伤残率仍较高;未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
梅国顺刘藏侯瑞光艾泉山陈旭张向华张晶王月平彭磊董益鹏
关键词:老年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
穿刺术对壳核出血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的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术对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5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量20~30ml,Ⅰ、Ⅱ、Ⅲa、Ⅳa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穿刺组39例行CT引导下的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术;保守组26例保守治疗,以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运动功能恢复阶段(BMRS)评定及术后1、6个月时的BMRS评定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穿刺组在术后1、6个月时,BMRS评定均好于保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但差异性在减小。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壳核出血,CT引导下的简易立体定向穿剌束,可加速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恢复。
张向华王光弟马骥超夏吉勇艾泉山
关键词:壳核出血
颈前入路切除突入胸廓上口臂丛神经鞘瘤的手术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颈前入路切除从椎间孔区向前下方生长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策略,评估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例采用颈前入路颈部锁骨上"倒钩型"切口切除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75±11.14)岁,年龄范围31~66岁。分析手术相关要点、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结果8例患者全部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为(35.00±14.14)mL,术后出现局部感觉障碍加重2例,经营养神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胸膜损伤、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8例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获得随访,随访1~5年,复查颈椎核磁均提示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采用颈前入路颈部锁骨上"倒钩型"切口的方式切除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临床效果满意,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董益鹏刘藏张晶张向华
关键词:神经鞘瘤颈前入路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术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高血压性壳核区出血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目前,对该区体积在20~30ml的出血(Ⅰ、Ⅱ、Ⅲa及Ⅳa型),在CT引导下的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术与保守治疗效果的优劣,仍有争议.本研究针对该区上述体积出血的两种治疗方式效果作一比较,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65例病人随机地分为两组,39例行CT引导下的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26例保守治疗,以病人入院时Glascow Coma Scale(GCS),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术后1个月时、6个月时MRS评定作为比较指标.结果穿刺组在术后1个月时, MRS评定好于保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在上述指标的恢复上,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差异性减小.结论对于20~30ml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Ⅰ、Ⅱ、Ⅲa及Ⅳa型),CT引导下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术,对加速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意义.
张向华王光弟马骥超艾泉山夏吉勇
关键词:壳核出血MRS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科手术后死亡的HICH病例124例。结果中枢衰竭死亡者58例,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者各2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者为22例。结论中枢衰竭是术后患者早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术前的意识状态、出血量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死亡的最重要因素。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晚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肺部感染和MOF。
杨云娜顾征张向华王光弟李彤李明颖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外科手术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分流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较理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对分流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6例患者行分流术,以发病时间、腰穿压力、腰穿后症状改善及术后12个月时运动功能的恢复为指标.结果 术后12个月时,发病时间较短,腰穿压力较高,腰穿后症状有改善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好.结论 发病时间较短,腰穿压力较高,腰穿后症状改善者,分流术多有效.
张向华刘藏石祥恩贺军华张晶艾泉山
关键词: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