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尊科 作品数:118 被引量:1,047 H指数:18 供职机构: 徐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江苏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艺术 更多>>
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且多数可在1~2周内逐渐缓解,因此很少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但研究发现,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 从而影响其整体功能恢复,病死率、致残率增加。因此在注重临床救治和肢... 陈伟 巩尊科 孙洁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治疗 吞咽功能 半夏天麻白术汤对脑梗塞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997年 半夏天麻白术汤对脑梗塞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巩尊科作者单位:221009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巩尊科男29岁医师半夏天麻白术汤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剂。用以治疗脑梗塞患者,并观察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 巩尊科关键词:脑梗塞 半夏天麻白术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头穴透刺疗法)和观察组(47例,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沃尔夫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分、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及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和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L和CMCT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上肢肌力。 周婷 白昕予 孙甜 巩尊科 朱永刚关键词:头穴透刺 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平衡功能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经40d治疗后,采用BBS和MBI量表对其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翟宏伟 巩尊科 陈伟 王海燕 胡江波 周敬杰关键词:静态平衡仪 康复 脑卒中 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MRS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行磁共振波谱检查(MRS)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MSE量表筛查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30例(认知障碍组)和脑卒中无明显认知障碍患者30例(脑卒中组),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组入选者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均相匹配。3组患者入组时均行MMSE量表筛查及MRS检测。结果认知障碍组的MMSE评分低于脑卒中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卒中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认知障碍组双侧海马区NAA/Cr低于脑卒中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双侧NAA/Cr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认知障碍组的Cho/Cr高于脑卒中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双侧Cho/C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MSE总分与双侧海马区NAA/Cr呈正相关(r=0.364~0.681,P<0.05),与双侧海马区Cho/Cr呈负相关(r=-0.391^-0.559,P<0.05)。结论 MRS与MMSE具有相关性,MRS与MMSE相结合能够客观的评定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王旭霞 巩尊科 陈伟 王蜜 盛超关键词:脑卒中 谈医师的独立诊疗权和患者知情同意权对医患纠纷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医患纠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呼吁医院尽快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解医患纠纷的燃眉之急。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即“知情同意”。临床医疗中落实好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仅有助于达到医疗目标, 王衡 刘大跃 巩尊科关键词:医患纠纷 知情同意权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面部肌群康复训练。试验组加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治疗,对照组在同一治疗部位予以相同参数的假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修订版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2)、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前,两组HBGS-2评分、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评分、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t|>8.987, P<0.001),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939, P<0.01)。结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朱慧 夏有兵 巩尊科 王世雁 马柯 闫金秋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中枢性面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由同一受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状态下法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量表、计时起立一步行测验(TUGT)和腓骨肌反应时测定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和腓骨肌反应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1.70±6.37)分和(89.10±7.84)分]和TUGT测试所用时间[分别为(22.48±4.26)S和(18.36±4.18)S]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和TUG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反应时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腓骨长、短肌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且腓骨肌反应时可用于判断踝关节损伤和康复的程度。 翟宏伟 孙洁 巩尊科 周敬杰 张明 陈杰 陈伟关键词:本体感觉 踝关节 康复 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价值,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组采用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出院3个月后的健康教育效果及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脑卒中知识的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的知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均存在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的知晓情况仍然存在差异(P<0.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调查问卷的分数分布均出现了明显的上移,且观察组的上移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偏瘫侧肢体功能无统计学差异,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仍然存在差异(P<0.001)。结论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增加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 李洪艳 巩尊科 王敏 胡智艳 李瑶瑶 阮蒙蒙关键词:健康教育 脑卒中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交替治疗卒中后注意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不同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交替组、高频组、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交替组加用1 Hz及5 Hz rTMS交替治疗,高频组加用5 Hz 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字母划销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测量。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DST评分、注意力持久性指数高于治疗前,P300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300波幅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和高频组患者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值、注意力持久性指数差值、正向DST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3.50(1.75,4.25)分和2.50(2.00,4.00)分比2.00(1.00,2.25)分、0.50(0.30,0.63)和0.30(0.18,0.50)比0.19(0.10,0.29)、2.00(1.00,2.00)分和2.00(1.00,2.00)分比1.00(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交替组注意力持久性指数差值[0.50(0.30,0.63)]显著高于高频组的[0.30(0.1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注意力持久性指数差值与P300潜伏期差值呈负相关(r=-0.343,P<0.01),与P300波幅差值呈正相关(r=0.425,P<0.01)。结论交替rTMS方案和高频rTMS方案均可改善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交替方案对持续注意障碍的疗效更为明显,P300可作为评估持续注意力疗效的指标。 徐丙怡 巩尊科 王翔 王世雁 温炜婷 朱慧 闫金秋关键词: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P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