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锋
- 作品数:29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导管射频消融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值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降低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行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合并LVEF值降低心衰患者58例,根据LVEF值分为两组,A组(n=42):LVEF>0.35,B组(n=16):LVEF≤0.35。观察两组患者行导管消融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8个月,观察消融后手术的远期复发率以及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患者股静脉穿刺处血肿1例,动静脉瘘1例,发生率4.8%;B组穿刺处血肿1例,发生率6.3%,两组无差异。A组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A组比较,B组的早期、晚期复发率均较高[31.2%(5/16)vs 23.8%(10/42),37.6%(6/10)vs 28.6%(12/4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开始左房内径、LVEF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左室内径术前、术后无差异。结论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合并LVEF值降低心衰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安全性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左室功能。
- 宋卫锋陈珂马继芳臧小彪王现青高传玉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导管消融
- 颈部肿瘤压迫导致反复晕厥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53岁男性,因4天来晕厥3次入院,入院后再次晕厥时心电图示全心停搏达5.8 s,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发作时起搏器工作正常。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示右侧颈部肿瘤、局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颈动脉窦综合征,行颈部肿瘤及肿大淋巴结切除后患者未再出现不适。关闭起搏器,随访2年未出现黑矇或晕厥。
- 宋卫锋王现青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颈动脉窦综合征颈部肿瘤起搏器植入
- 射频消融二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一例
- 2015年
-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起源于二尖瓣环(MA)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在临床上发病率均较低,迄今国内外有关MAVT合并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的报道鲜见。目前对于MA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尚缺乏足够认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1例MAVT及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宋卫锋王现青姚焰臧小彪付海霞张嘉莹
- 关键词: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二尖瓣环流行病学资料内科诊断
- 成人先心病合并典型心房扑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典型房扑导管消融的32例成人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消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随访。分析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结果平均随访(35.81±16.16)个月后,12例患者(37.5%)出现了新发房颤。新发房颤的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2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典型房扑导管消融术中诱发房颤与新发房颤独立相关(风险比:6.093;95%CI:1.924~19.294,P=0.002)。结论成人先心病患者行典型房扑导管消融术后有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房扑消融术中诱发房颤是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珂宋卫锋王现青臧小彪马继芳高传玉
-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情况,探讨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典型心房扑动患者132例,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治疗,术前均行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新发房颤将132例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27例与窦性心律组105例,末次随访时行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量表评分,比较2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比率等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血脂、尿酸、脑钠肽水平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术后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结果132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期间新发房颤27例(20.45%)。新发房颤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比率(29.63%、44.44%、14.81%)均高于窦性心律组(9.52%、20.00%、1.90%)(P<0.05),左心房前后径[(37.66±9.48)mm]大于窦性心律组[(30.60±11.66)mm](t=-2.902,P=0.004),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脑钠肽水平及右心房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比率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是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OR=0.219,95%CI:0.068~0.704,P=0.011)。新发房颤组躯体健康评分降低、精神健康评分降低、焦虑自评量表�
- 马继芳宋卫锋陈珂臧小彪周游王现青赵永辉付海霞
- 关键词:典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儿童起搏器患者起搏部位不同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室心内膜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儿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月39例植入心脏人工永久起搏器的儿童患者,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RVA组)(18例)和右室间隔部(RVS)组(21例)。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8月电极参数(感知、阈值、阻抗)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8月心脏彩超,脑钠肽(BNP)数据,分析不同的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8月电极参数,两组间数据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者心尖部和室间隔起搏各项参数均较好。随访中未出现心脏功能降低。
- 王顺保宋卫锋张嘉莹王现青
- 关键词:儿童右室心尖部心功能脑钠肽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永久希氏束起搏的临床研究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与评价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拟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59.2岁,其中男性17例。对希氏束起搏手术相关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导线参数,术前、术后QRS波宽度等。结果根据希氏束导线的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20例(仅夺获希氏束)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10例(夺获希氏束和希氏旁心室组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平均为113 min。术中X线曝光时间: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6.20±4.02)min,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5.30±4.59)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其中有4例患者为完全零射线手术。术中测试参数: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666.50±81.00)Ω,感知平均为(3.30±0.63)mV,阈值平均为(1.80±0.50)V;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598.00±112.33)Ω,感知平均为(7.40±0.99)mV,阈值平均(1.21±0.41)V,两组在阻抗、感知、阈值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065、<0.050、0.003,提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在感知、阈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具有更低的感知以及更高的阈值。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希氏束导线的参数相对稳定。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可实现几乎"零X线曝光量",植入参数理想,效果稳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马继芳臧小彪付海霞宋卫锋陈珂王现青赵永辉
- 关键词:心动过缓标测起搏器
- 围手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病窦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病窦综合征(SS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将84例应用华法林抗凝的SSS合并AF需要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分为3组。A组:围手术期不中断华法林;B组:停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C组:停用华法林。观察术后1年内囊袋相关并发症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出现囊袋血肿2例;B组出现囊袋血肿3例,其中1例囊袋破溃并拔除起搏系统;C组囊袋血肿2例。A、B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C组围手术期出现急性脑梗塞2例。结论 SSS合并持续性AF卒中中高危患者起搏器植入不停用华法林未明显增加囊袋相关并发症,未出现明显血栓栓塞事件。
- 陈慧玲李赐恩宋卫锋王顺保马继芳臧小彪陈珂张嘉莹
-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抗凝起搏器植入并发症
- 颈部肿瘤压迫致反复晕厥1例
- 宋卫锋王现青
- 孤立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孤立性房颤患者214例,根据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和消融成功组两组。对两组的假设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消融手术史、房颤类型、房颤病程长短、发病年龄、房颤家族史、血胆固醇、三酰甘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大小、消融手术方式等共26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房颤家族史(P=0.0003)、左房大小(P=0.04)、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2PVAI)术中是否采用线性消融(P=0.01)、是否进行碎裂电位(CFAE)电位消融(P=0.02)、是否通过经胸电复律恢复窦律(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95%CI:2.73~26.13,P=0.0001)。结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家族史的孤立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 马继芳宋卫锋臧小彪王现青付海霞
- 关键词: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