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巨钢
- 作品数:55 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癌腹壁侵犯的手术策略及HIP2表达的意义和机制研究
- 目的胃肠道癌腹壁侵犯(abdominal wall invas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AWI-GI)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低下。AWI-GI手术率低,如何修补术后形成的复杂性...
- 吴巨钢
- 关键词:胃肠道癌腹壁缺损
- 文献传递
- 胃癌原发灶中Snail和CXCR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 2013年
-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CXCR4和Snail的表达,分析Snail和CXCR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Snail和CXCR4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CXCR4和Snail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Snail和CXCR4表达阳性率各为62%(31/50)和58%(29/50);肿瘤越大、组织分化越差、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越深Snail阳性表达越高。肿瘤越大、有血管浸润、有淋巴管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越深,则CXCR4阳性表达越高。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nail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0,P=0.014)。Snail和CXCR4共同阳性表达为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CXCR4和Snail共同表达为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两者之间可能互相联系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通过靶向CXCR4和EMT相关因子或能干预胃癌的转移与复发。
- 陈李骏蔡成俞继卫吴巨钢陆瑞祺姜波健
- 关键词:新生物上皮间质转化CXCR4预后
-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分析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首先将SGC7901和KATO-Ⅲ胃癌细胞分别与BM-MSCs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变化;其次从KATO-Ⅲ胃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和CD133-细胞,并分别与BM-MSCs共培养,比较其侵袭能力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p-AKT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D133表达间的关系;通过对SGC7901过表达CD133,进一步验证CD133在BM-MSCs影响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GC7901和KATO-Ⅲ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与BM-MSCs共培养的KATO-ⅢCD133+细胞侵袭能力增加的趋势较共培养的CD133-细胞更加明显[(259.0±24.0)个比(58.0±5.6)个,P <0.001];CD133+细胞共培养后,p-AKT和Snail、N-cadherin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3 、0.003、0.002),E-cadherin的表达则低于单独培养组(P=0.021);CD133-细胞共培养后,E-cadherin的表达低于单独培养组(P =0.005),而p-AKT和Snail、N-cadherin的表达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44、0.277、0.275);SGC7901过表达CD133后与BM-MSCs共培养,其侵袭能力增加的趋势较共培养的空白载体对照组更加显著[(239.3±24.0)个比(103.3±15.5)个,P<0.001],CD133过表达组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p-AKT和Snail,N-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单独培养组(P值均为0.01),E-cadherin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03);空白载体对照组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Snail和N-cadherin的表达也显著增高(P =0.007,0.004),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18),而p-AKT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193).结论 BM-MSCs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的EMT进而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CD133在该过程中可能是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参与对胃癌�
- 王守练俞继卫姬诺倪晓春吴巨钢郑林海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CD133
- 胃癌组织Wnt5a和MMP1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Wnt5a和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两者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Real-time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原发灶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Wnt5a和MMP14的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原发灶中Wnt5a和MMP14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并且两者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此外,Wnt5a阳性表达组的肿瘤直径更大、位置更高、浸润深度更深、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NM分期更晚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存在淋巴管和血管浸润,P<0.05。MMP14阳性表达组与淋巴管浸润有关,但与血管浸润无关,且与浸润深度更深、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NM分期更晚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Wnt5a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更差,MMP14表达与预后无关。但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仅发现浸润深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Wnt5a和MMP14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此外,Wnt5a阳性表达还提示预后更差。
- 江州华俞继卫吴生华李小强吴巨钢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WNT5A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和Ⅳ度痔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分析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Ⅲ、Ⅳ痔疮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的Ⅲ、Ⅳ痔疮患者,运用£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日常工作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变量的差异,术后的疼痛程度和出血、尿潴留、急便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则通过t检验或,检验进行比较,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工作时间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P=0.021,P=0.003,P=0.001,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排便和术后24h、72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均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术后1个月内存在急便感的患者比例(18.6%)明显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6.6%)(P=0.036);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急便感的发病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且其长期疗效可达到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当的水平。
- 王守练郑林海倪晓春吴巨钢朱登峰姜波健俞继卫
- 关键词: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 十二指肠肠腺瘤一例病例报道被引量:2
- 2013年
- 十二指肠肠腺瘤,也称作Brunner’s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源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Brunner’S腺)的良性肿瘤性疾病,至今全世界报道Brunner’S腺瘤约有200例。大多数Brunner’s腺瘤是瘤体小且无症状,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 杨帆花豹李英凤吴巨钢俞继卫郑林海姜波健
- 关键词:十二指肠腺病例报道BRUNNER肿瘤性疾病黏膜下层
- 消化道恶性肿瘤腹壁侵袭转移的外科治疗策略与选择被引量:2
- 2016年
- 消化道恶性肿瘤腹壁侵袭转移的发病率低,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随着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植入材料技术、整复重建外科技术以及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施腹壁肿瘤的扩大切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腹壁重建成为可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带瘤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多学科合作及合理的术式选择与实施是患者得到有效、正确治疗的保证。
- 吴巨钢顾岩
-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腹壁肿瘤
- 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9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灶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9例(29.29%)患者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为阴性(P=0.000)。肿瘤直径>5 cm者CD13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41);CD13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4);有淋巴结转移(P=0.017)、淋巴管浸润(P=0.000)和血管浸润(P=0.000)者,CD13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0.011)、淋巴结转移(P=0.043)和TNM分期(P=0.049)分别是CD133蛋白表达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D13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阴性患者(P=0.04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46)及CD133蛋白表达阳性(P=0.046)分别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张鹏吴巨钢俞继卫倪晓春伍宏彪李小强姜波健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
- 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MLR分组的截断点;应用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进而研究MLR与预后、N分期、病理特征、微转移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患者,MLR预测术后3,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053,0.896±0.046,截断点分别为MLR=30.95%,MLR=3.15%。据此分组:MLR1(MLR<3.15%),MLR2(3.15%≤MLR≤30.95%)及MLR3(MLR>30.95%)。生存分析显示:MLR值越高,预后越差(P=0.000);ML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相同N分期(N1或N2)患者,MLR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CK染色总MLR分别为34.7%(242/697)和43.5%(303/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微转移的检测能明显改变MLR值。无论是HE染色还是CK染色,MLR都与肿瘤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MLR预测术后3年或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用于确定其分组的截断点,进而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能显著改变MLR值。
- 吴巨钢俞继卫倪晓春李小强卞邦健张彪高友福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预后微转移
- 细胞周期中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胃癌是世界上主要的癌症之一,现已公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细胞的凋亡减少、增殖增加及细胞去分化等多个细胞生命活动,最终引起细胞的失控性生长,而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最终都要汇聚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上来,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eDNA microarray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能对细胞周期中异常表达的基因进行广泛的筛选。从而发现新的胃癌相关基因,最终明确对胃癌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基因。本文通过对细胞周期各个环节中。目前重点研究的关键基因的简单介绍,阐释细胞周期紊乱在胃癌研究中的意义。
- 吴巨钢姜波健
- 关键词:细胞周期紊乱癌相关基因胃癌蛋白质组学生命活动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