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毅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登革热
  • 3篇疫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病毒
  • 2篇登革热病毒
  • 2篇疫情流行
  • 2篇疫情流行病学
  • 2篇社区2型糖尿...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自我
  • 2篇自我管理
  • 2篇病患
  • 1篇登革热流行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血压
  • 1篇乙肝
  • 1篇疫苗

机构

  • 12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2篇余毅
  • 7篇张万方
  • 5篇范健文
  • 4篇杨丽莉
  • 3篇曾祥越
  • 3篇杨翠辉
  • 2篇何国宽
  • 2篇张瑞丹
  • 1篇谢晰文
  • 1篇唐小平
  • 1篇洪佳冬
  • 1篇陆龙
  • 1篇张建华
  • 1篇罗斯顿

传媒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广州医药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2008年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荔湾区2008与2012年死亡监测系统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8与2012年网络直报死亡监测资料,评价广州市荔湾区死因资料报告质量,为该区死亡登记报告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广州市荔湾区2008与2012年网络直报死亡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通过分析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最高诊断可靠性、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等指标对广州市荔湾区2008与2012年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008年共报告死亡病例5 746例,报告及时的有1 265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22.02%;2012年共报告死亡病例5 863例,报告及时的有3 776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64.40%;2012年的死亡报告及时率高于2008年(P<0.01)。2008年审核及时率为64.91%(3 730/5 746),2012年审核及时率为66.76%(3 914/5 863),2012年的审核及时率高于2008年(P<0.05)。2008年最高诊断可靠的有3 058例,占总数的53.22%;2012年最高诊断可靠的有4 621例,占总数的78.82%。2008年共有1 109例为ICD编码错误,占报告总数的19.30%;2012年共有35例为ICD编码错误,占报告总数的0.60%。2008年死亡病例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的占报告总数的82.04%(4 714/5 746),2012年死亡病例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的占报告总数的98.79%(5 792/5 863),2012年高于2008年(P<0.01)。结论 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的死因登记报告质量明显高于2008年。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安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死因随访工作是提高报告质量的重要途径。
洪佳冬张万方余毅
关键词:病例报告信息系统
广州市荔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评价
202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慢性病主要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慢性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3831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2.7%,慢性疾病患病顺位为其他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性疾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其中,男性患病率(55.5%)高于女性(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总监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睡眠质量差、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影响因素有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的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控盐是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荔湾区主要慢性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主要流行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且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应根据本地流行特点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和策略,重点关注肥胖人群,以减少广州市慢性病发生和流行。
杨心怡谈宇菲靳月琴杨丽莉张万方余毅郑荣杰饶宗远卓慧琼陆龙
关键词:慢性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调查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市荔湾区的56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社会支持度与生存质量调查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中影响较大的是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个因素,生存质量中影响较大的是生活质量、健康感受、疼痛、精力、情绪、健康转换(即身体及情绪的转变)6个因素。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生活质量、健康感受、精力、情绪、健康转换成正相关,客观支持与患者躯体疼痛成负相关。第一对与第二对典型变量(L1,M1)与(L2,M2)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0.596(P<0.05)。[结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获得的客观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及情绪、健康转换越好;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越少,其健康感受及精力就越差。客观支持越少,疼痛越严重。
张万方张建华唐小平范健文张瑞丹谢晰文余毅
关键词: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社会支持
广州市荔湾区成年居民自我报告高血压的准确性评价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准确的估计高血压患病率对评估其发展趋势及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和措施至关重要,由于自报高血压较血压测量等其他方法成本低且效率高,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调查项目通常使用...
郭辉杰余毅周舒冬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报告患病率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共接报350例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采集336份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登革热IgM和(或)IgG阳性296份,其中12例分离到登革热病毒;共对176个疫点进行处理.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0例,发病率为43.66/10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20个行政街,有4个暴发点;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高峰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病毒为登革Ⅰ型;男性177例,女性133例,性别比1.33∶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36例,占43.87%.结论该区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
杨丽莉范健文余毅杨翠辉曾祥越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
2006年广州市荔湾区部分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调查
2008年
[目的]了解荔湾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抗原携带情况,为今后制定科学的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10岁以下(包括10岁)本市户籍儿童进行随机抽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了942名10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平均携带率0.74%,乙肝表面抗体平均阳性率72.40%。接种3针以上(含3针)与接种3针以下儿童的HBsA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及性别儿童的HBsA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五"规划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有效地降低了10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
何国宽余毅张万方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疫苗接种
广州市荔湾区步滘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步涪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步涪村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4例,罹患率为2.65%,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4天,高峰在8月26日至8月31日期间;病毒为登革I型;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33例,占44.59%。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93.4,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城中村的改造。
杨丽莉范健文余毅杨翠辉曾祥越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荔湾区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和可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点及周围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2006年7-11月荔湾区共发生310例登革热,发病率为43.99/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36 d,病例主要集中在8、9月份,占总发病数的78.71%。疫情波及20条行政街,出现家庭型、乡村型、工地型暴发。结论该次疫情为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属于本地感染。发现可疑病例、有效控制首发病例和早发疫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何国宽余毅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自我管理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1日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3例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要求进行定期随访、体检及健康教育,干预组130例进行自我管理支持干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支持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尿酸控制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陈超张万方余毅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生化指标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在2013年底选取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例患者研究,运用自身对照方法,管理1年后对其自我管理效能、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管理一年后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依从性、监测依从性、足部护理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尿酸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达标率由12%上升到37%,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10%上升到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提高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了主要的生化指标,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陈超张万方余毅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