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翠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流行病
  • 17篇流行病学
  • 11篇病毒
  • 7篇登革热
  • 7篇疫情
  • 4篇疫情流行
  • 4篇疫情流行病学
  • 4篇诺如病毒
  • 4篇流感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登革病毒
  • 2篇登革热病毒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感冒
  • 2篇腹泻
  • 2篇感冒
  • 2篇感染性

机构

  • 21篇广州市荔湾区...
  • 7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21篇杨翠辉
  • 13篇杨丽莉
  • 11篇蔡明伟
  • 9篇王敏
  • 7篇范健文
  • 5篇曾祥越
  • 4篇曾伟锋
  • 3篇余毅
  • 3篇陆龙
  • 3篇景钦隆
  • 2篇何国宽
  • 2篇李海
  • 1篇李铁钢
  • 1篇谢晰文
  • 1篇黄嘉盈
  • 1篇潘淑贤
  • 1篇刘于飞
  • 1篇范建文
  • 1篇谭志熹
  • 1篇陈建东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2008年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掌握广州市荔湾区2013—2018年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病例及病原学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荔湾区2013—2018年流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流感7 585例,其中2018年最高为2 691例,发病率283.26/10万;2013年最低,仅有528例,发病率57.78/10万。流感流行趋势每年出现1~2次流行高峰,高峰季节为春季和冬季;男女性别比1.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以0~<5岁和5~<15岁组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年龄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共检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cases, ILI)咽拭子标本总数 6 110 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总数564份,阳性率9.23%;每年可有1~2次检出高峰,高峰季节为春季和冬季。流感病毒型别呈现新甲H1型、季H3型和B型交替流行趋势。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是15岁以下的散居、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防控重点季节为春季和冬季。据此预测,2019年则需重点防控新甲H1型(A型)流感病毒。
李海黄小倩蔡明伟杨翠辉王敏
关键词:流感
广州市荔湾区首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监测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监测情况,为探讨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对2008年3月13日广州市荔湾区农贸市场发生的一起H5NI亚型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医学观察;对监测医院上报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病例进行追踪和排查,在疫点周围开展入户搜索。结果对19名密切接触者和160名一般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未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1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H5N1核酸及血标本禽流感病毒H5抗体均为阴性,其中有4份血标本H9抗体呈阳性,3份来自市场鸡档人员,1份来自卫生处理厂工人。6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3971例,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疑似人禽流感病例。结论此次广州市荔湾区农贸市场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未造成人群感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在处理疫点的同时立即开展应急监测,是及时发现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的重要措施。
杨丽莉范健文杨翠辉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广州市夏季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公司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同源性。结果 2016年6月2~17日,广州市某公司共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34例,罹患率为15.25%(34/223)。所有病例症状均为轻症,临床表现以呕吐(64.71%)、腹泻(47.06%)为主,病程为2~144 h,中位数为45 h。发病高峰主要在6月7~8日(97.06%,33/34)。公司不同部门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6、7日中餐是危险因素(OR=3.045,95%CI:1.04~8.90;OR=11.63,95%CI:2.98~45.45)。采集30份样本(病例肛拭子25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3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常规食物中毒致病菌,22份(病例肛拭子19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1份)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厨工感染的诺如病毒与病人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隐性感染厨工工作时未戴手套、口罩。通过停止供餐、隔离病人、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结论广州市某公司暴发的疫情为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建议完善诺如病毒疾病监测与监督体系。
蔡明伟陆龙汪慧杨翠辉王敏
关键词:诺如病毒现场流行病学
2016-2017年广州市荔湾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2017年广州市荔湾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荔湾区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共报告7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报告病例207例,总罹患率为2. 51%(207/8 247),男女性别比0. 90:1。7起疫情中,6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1起在公司。病例分布具有明显季节性,10月-次年3月是发病高峰,占85. 71%。幼托儿童罹患率高于学生及老师。食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单位易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
王敏蔡明伟杨丽莉杨心怡杨翠辉陈秋月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罹患率
广州市荔湾区2009年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附录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每1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疫情持续7d,共确诊36例病例,罹患率为1.68%;男女性别比0.5∶1;住宿生走读生比3.5∶1。结论此次疫情为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杨丽莉范健文杨翠辉曾伟锋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
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荔湾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781例,发病率为86.95/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下旬至11月下旬,高峰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男女性别比1∶1.14;发病年龄最大92岁,最小2岁,以中青年为主。全区疫情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随后向老城区扩散,最后波及21个行政街,有8个较大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Ⅰ型。结论2013年荔湾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疫情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荔湾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杨丽莉景钦隆曾伟锋王敏蔡明伟杨翠辉何国宽范健文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流行病学
广州市荔湾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辖区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14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4 467例,发病率为497.33/10万,1例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12月中旬,高峰为9月中旬—10月中旬;男女性别比1:1.05;发病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为9 d,以中青年为主。疫情覆盖全区22个行政街175个居委;病毒型别为登革Ⅰ型和Ⅱ型并存,以Ⅰ型为主。结论 2014年荔湾区发生高强度的大规模登革热流行,持续时间长,范围覆盖全区。该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杨丽莉景钦隆杨翠辉蔡明伟王敏曾伟锋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流行病学
广州市荔湾区2005-2017年轮状病毒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2005-2017年轮状病毒(HRV)腹泻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荔湾区2005-2017年HRV腹泻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荔湾区2005-2017年报告HRV腹泻病3 068例,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36.58%;HRV腹泻病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年发病变化趋势呈基本一致态势;HRV腹泻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每年HRV腹泻病发病率均排前列的是东漖街、海龙街和桥中街;HRV腹泻病发病最高为散居儿童,其次是幼托儿童;发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结论:HRV腹泻防控工作应在加强HRV监测与预防接种的基础上,于秋冬季提高对城乡结合地区的5岁以下散居儿童防控力度。
蔡明伟杨翠辉王敏李海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共接报350例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采集336份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登革热IgM和(或)IgG阳性296份,其中12例分离到登革热病毒;共对176个疫点进行处理.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0例,发病率为43.66/10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20个行政街,有4个暴发点;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高峰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病毒为登革Ⅰ型;男性177例,女性133例,性别比1.33∶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36例,占43.87%.结论该区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
杨丽莉范健文余毅杨翠辉曾祥越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
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情况并综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荔湾区1094名15~69周岁常住居民开展健康素养调查。结果2018年荔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0.93%。荔湾区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8.12%、21.12%、20.38%,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两两间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六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为安全与急救(52.19%),最低为传染病防治(15.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5~<20岁相比,60~69岁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不利因素[比值比(OR)=0.261];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促进因素(OR分别为3.187、3.912);与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居民相比,年收入30万以上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5.552)。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相互促进,需协同提升;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亟须提高;应对老年人、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较低的群体重点投入。
陈秋月杨翠辉陆龙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