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亚东

作品数:77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缺损
  • 16篇皮瓣
  • 9篇外科
  • 9篇骨折
  • 8篇皮肤缺损
  • 8篇周围神经
  • 7篇显微外科
  • 7篇关节
  • 6篇动脉
  • 6篇远端
  • 6篇手术
  • 6篇疗效
  • 5篇皮瓣修复
  • 5篇桡骨远端
  • 5篇筋膜
  • 4篇远端骨折
  • 4篇正中神经
  • 4篇外固定
  • 4篇外科修复
  • 4篇显微外科修复

机构

  • 7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唐山市第二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76篇于亚东
  • 52篇邵新中
  • 15篇张桂生
  • 15篇龚志鑫
  • 15篇于晓飞
  • 13篇白延彬
  • 10篇张克亮
  • 10篇雷芳
  • 7篇毕伟东
  • 7篇王立
  • 7篇田德虎
  • 6篇杨春雨
  • 6篇许娅莉
  • 5篇刘增兵
  • 5篇马涛
  • 5篇杨晓亮
  • 5篇洪光祥
  • 5篇张旭
  • 4篇李楠
  • 4篇郭清

传媒

  • 23篇中华手外科杂...
  • 11篇河北医药
  • 9篇中华显微外科...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5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酸激酶动态检测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于亚东邵新中雷芳毕伟东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肘关节以近的单纯尺神经高位损伤的7例志愿者患者,在常规修复尺神经的同时,采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第4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最长达5.5年。术后观察手内在肌的外形、肌力、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小指指端感觉恢复时间约18个月;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患手感觉有效恢复,为(5.13±0.73)mm但明显较健手[(4.14±0.25)mm]差。术后7个月左右,患手尺神经相关运动开始恢复,最先恢复的是小指内收、外展功能;其次是环、中、示指;最后是拇收肌。术后1.5年,手内在肌肌力为Ⅱ-Ⅳ级不等,夹纸试验(-),Froment 征(-)。6例无明显爪形手畸形,3例有不同程度的拇内收肌萎缩。结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手内在肌肌支可一定程度减缓手内在肌萎缩。
于亚东马涛田方涛孙庆禄曹冉崔海斌
关键词:手内在肌肌萎缩
龙虾钳样复拇指畸形的治疗被引量:18
2006年
复拇指畸形是一种较为多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08.0,18‰。该畸形分类方法较多,1969年,Wassel将复拇指畸形分为七型,龙虾钳样畸形常出现于Ⅲ、Ⅳ型中。2000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6例龙虾钳样复拇畸形,术后疗效满意。
于亚东郭清邵新中张桂生朱晓光
关键词:复拇指畸形手部先天性畸形复拇畸形术后疗效发生率
经皮双外固定架与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统跨腕EF联合VLP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等)、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腕部疼痛强度,通过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估上肢的整体功能,通过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MWS)评估腕关节功能,采用患者满意度短期评估量表(SAPS)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主诉及外科医师的综合判断评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AO分型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在手术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均P<0.001)。术后随访24~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双EF组在VAS疼痛评分及SAPS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P=0.025、0.015),两组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及MWS、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EF联合VLP组的28.07%(16/57)(P<0.05)。结论经皮双EF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OA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治疗选择。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王立张旭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腕关节功能
大鼠嘌呤P_2Y_2受体在神经系统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P2Y2受体在脊髓、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的表达和具体分布,研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只SD乳鼠的脊髓、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标本置于含有0.1%二乙基焦碳酸的4%多聚甲醛液中快速固定、石蜡包埋、超薄切片。实验组:根据P2Y2受体mRNA的碱基序列,制作非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后将切片置于含有NBT溶液(50mg/ml硝基兰四唑溶于二甲基甲酰胺)、BCIP溶液(75mg/ml溴-绿-吲哚磷酸溶于二甲基酰胺)的检测缓冲液中染色,镜下观察P2Y2受体的具体分布。对照组:切片用不含探针的杂交缓冲液覆盖、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胞浆中可见P2Y2受体的表达,呈弱阳性;背根神经节雪旺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均可见P2Y2受体的表达,且呈强阳性;对照组:无P2Y2受体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坐骨神经原位杂交无P2Y2受体的表达。结论P2Y2受体主要分布在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外ATP可以通过P2Y2受体作用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细胞。
于亚东郭清洪光祥邵新中龚志鑫张克亮
关键词:二磷酸腺苷P2Y2受体神经系统
融合截骨联合尺桡骨双截骨治疗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9例先天性橈尺近侧关节融合患者,通过术前X线、前臂外形、前臂旋转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检查,观察橈骨小头、尺橈骨融合及发育情况,对其进行分型,采用融合截骨、尺骨截骨、橈骨截骨、骨间膜松解、环状韧带重建手术等。结果9例患者共14侧进行手术,随访3~38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出现再度融合,前臂的外形和旋转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评分:优7侧,良5侧,可2侧。结论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采用融合部位截骨联合尺桡骨双截骨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于晓飞于亚东邵新中王立白延彬
关键词:先天畸形截骨
四肢复合组织缺损修复新理念及应用
于亚东邵新中龚志鑫陈超白延彬徐娅莉李彦闯朱宏伟王巧君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药卫生领域。主要技术内容: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皮肤、肌腱、神经、血管和骨等)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创伤之一,该课题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传统皮瓣、复合组织瓣(肌皮瓣、神经皮瓣、骨皮瓣)等进行改良并创新发明...
关键词:
关键词:创伤病理学
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超比例邻指皮瓣移位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手术效果。方法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在远侧指间关节水平或中节的发出点为邻指皮瓣的蒂部,蒂宽1.2~1.5cm,皮瓣最大长宽比例达4.5:1,缺损面积1.5cm×4.5cm~1.8cm×5.0cm。对手指末节脱套伤31例(31指),采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超比例邻指皮瓣转移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部分坏死外,余皮瓣全部存活,经3~5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7.4mm。结论吻合神经邻指皮瓣的术式不损伤手部的主要神经和动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是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陈超邵新中于亚东刘德群杨义
关键词:邻指皮瓣神经吻合皮肤缺损
误诊为肘管综合征的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一例
2016年
患者女,57岁,农民。因左手无力、肌肉萎缩,门诊以左肘管综合征收入院。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指空间位置感异常,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出现左手肌肉萎缩、捏物无力。专科检查:左手轻度爪形手畸形,内在肌萎缩明显,1~5指感觉受限,2~5指外展内收受限,1—5指末节屈曲力弱,环小指尤为明显。肘部Tinel征可疑阳性,左手Froment征阳性,Hoffman征阴性。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白延彬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误诊可疑阳性爪形手畸形
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
2021年
目的探讨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8-12采用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的30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愈合、下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骨愈合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30)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短缩骨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3个月;延长段骨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7.7个月;愈合指数为1.5~1.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愈合分级: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情况:针道感染4例,邻近关节挛缩或僵硬3例,足下垂2例,骨不愈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损伤1例,针道松动1例。结论在严格控制伤口感染的前提下,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可同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和胫骨缺损,具有简化伤口闭合、促进缺损骨愈合、骨愈合率较高、骨整体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周彤于俊胡宏宇李军张云鹏于亚东高顺红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骨延长ILIZAROV技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