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延彬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针对同侧无可利用皮肤和只有一条主干血管的小腿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例、逆行股前外侧皮瓣2例、小腿内侧筋膜蒂交腿皮瓣12例修复,共16例,游离皮瓣的动脉采用端侧吻合静脉端端吻合的方法。结果术后皮瓣除1例逆行股前外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余皆血运良好,交腿皮瓣3周断蒂,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随访3个月~2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膝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对于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同侧无可利用的皮肤和血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远位岛状皮瓣或游离(肌)皮瓣修复。
- 于亚东邵新中白延彬雷芳马涛
- 关键词:小腿皮瓣显微外科
-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新致病基因的发现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新的致病基因。方法对患有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样全外显子测序,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6名成员的MYH3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异体NM_002470.3:外显子24:C.3044_3047,该变异导致氨基酸残基E1015和D1016被一串VNLF取代。结论该项研究增加了MYH3突变的变异谱,为新的致病基因。
- 李洪杰于晓飞白延彬周彤周彤张旭张旭
- 关键词:基因外显子
- 误诊为肘管综合征的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一例
- 2016年
- 患者女,57岁,农民。因左手无力、肌肉萎缩,门诊以左肘管综合征收入院。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指空间位置感异常,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出现左手肌肉萎缩、捏物无力。专科检查:左手轻度爪形手畸形,内在肌萎缩明显,1~5指感觉受限,2~5指外展内收受限,1—5指末节屈曲力弱,环小指尤为明显。肘部Tinel征可疑阳性,左手Froment征阳性,Hoffman征阴性。
-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白延彬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误诊可疑阳性爪形手畸形
- 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建立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鼠龄2~3月龄,体质量290 g~320(304.2±11.6)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ET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CK组),每组20只。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脑立体定位仪确定大鼠右侧内囊位置后,ETH组注射80μL无水乙醇,NS组注射80μl生理盐水,CK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3、7、14、21天采用神经系统安全性评分(NSS)标准评估大鼠脑损伤程度,Faden评分标准评估大鼠运动损伤状态,改良Ashworth评分标准评价肌肉痉挛状态。术后第21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内囊损伤情况;取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左侧下肢腓肠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肌纤维百分比。结果术后3天内,ETH组大鼠死亡5只,NS组死亡2只,CK组死亡1只。ETH组大鼠术后第1天即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症状持续直至术后第21天处死前;NS组、CK组大鼠均无左侧上、下肢痉挛症状。NS组、CK组大鼠术后第3、7、14、21天NSS、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为0分,Faden评分均为22分;ETH组第3、7、14、21天NSS评分分别为(15.5±1.9)、(15.8±1.8)、(15.4±1.7)、(15.1±1.8)分,Faden评分分别为(3.5±1.8)、(3.2±1.7)、(3.7±1.9)、(3.9±1.8)分,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3.5±0.5)、(3.5±0.5)、(2.9±0.7)、(2.9±0.6)分。术后第21天脑组织形态学检测提示:ETH组右侧内囊部位空洞样坏死,神经细胞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消失,未累及其他脑区;NS组、CK组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细胞核无扭曲、变形,核仁清楚。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TH组、NS组、CK组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和左侧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分别为10.2%±6.3%、6.5%±2.9%、6.7%±2.9%和13
- 周彤周彤步玮张旭于晓飞白延彬曹冉曹冉
- 关键词:脑损伤脑性瘫痪痉挛无水乙醇内囊
- 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筋膜瓣联合其它皮瓣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全手套状撕脱伤.8例采用游离的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指的掌侧和背侧,拇指使用蹲甲瓣修复,4例手掌、手背和筋膜瓣上采用一期植皮,4例二期植皮:另2例采用带蒂的阔筋膜瓣修复手指掌侧、深筋膜瓣修复手指背侧和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手掌和手背一期植皮,手指的掌侧和背侧3周断蒂后游离植皮。结果10例筋膜瓣和皮瓣全部成活,4例一期植皮时由于渗液较多有少部分植皮坏死,其余植皮全部成活,4例二期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手的外形和功能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股前外筋膜瓣联合其它皮瓣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具有手术次数少、手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效果佳的优点,二期植皮效果更佳。
- 于亚东邵新中白延彬雷芳杨春雨
- 关键词:皮瓣脱套伤
- 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前手舟骨骨折临床疗效普遍较差,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舟骨骨折近端骨坏死,导致腕关节炎及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三维打印(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报道,为手舟骨骨折近端坏死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丰富了3D打印技术在手外专业领域的应用,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舟骨骨折诊疗水平的目的。
- 曹冉于亚东于晓飞白延彬白润泽
- 关键词:舟骨骨折
- 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行断指再植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受伤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变量,分析断指再植术后的成活率及影响再植断指成活的因素。结果382例断指再植患者中男295例,女87例;平均年龄(36.4±4.7)岁,左侧多于右侧。切割伤305例,挤压伤54例,撕脱伤23例;完全离断者157例,不全离断者225例。离断平面分布中,中节指骨最多,近节指骨最少。其中成活349例,成活率为9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14,95%CI:1.19~4.03,P=0.003)、受伤机制(Or=3.31,95%CI:2.87~6.50,P=0.000)、断指保存方式(Or=1.82,95%CI:1.12~3.77,P=0.012)、动静脉吻合比例(Or=6.83,95%CI:2.94~11.32,P=0.000)与再植术后断指是否存活相助相关。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约为91.4%,吸烟会增加再植术失败的风险,不同受伤机制下断指再植成活率亦不同,断指的低温干燥保存和高的动静脉吻合数量会显著增加再植断指的存活率。
- 白延彬于亚东
- 关键词:指骨断指再植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成活率
- 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正常与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非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正常及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招募一名青年健康志愿者,对其前臂进行快速薄层CT扫描,利用Mimics20.0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创建桡骨的三维数据,导入UG10.0软件,创建桡骨远端骨折,并根据实际钢板数据设计桡骨远端掌侧钢板与螺钉模型。最后将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加载负荷,设置边界条件,划分网格,分析非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统计应力、位移等数据。结果对于钢板固定桡骨远端模型,其应力主要集中分布在骨折断端的钢板部位。锁定钢板固定正常人体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198MPa,最大位移值为1.157mm;非锁定钢板固定正常人体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229.5MPa,最大位移为1.394mm;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人体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181.4MPa,最大位移为1.814mm;非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244.1MPa,最大位移为2.178mm。结论相比非锁定钢板,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模型与骨质正常模型均能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则提升程度更强。
-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王立白延彬
- 关键词:桡骨骨折钢板骨质疏松
- 锚钉韧带重建在经桡骨月骨周围脱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锚钉韧带重建在经桡骨月骨周围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4年5月,我们对9例经桡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不同分型应用锚钉进行不同的韧带修复重建手术治疗,术后测量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复查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选用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1例,其中3例X线片初始报告未做出正确诊断。术后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8个月。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结果:优3例,良4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患侧腕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9.4°,平均握力相当于健侧的84.2%。腕关节活动时仍有2例遗留轻度疼痛,1例出现月骨无菌性坏死,未出现骨不连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结论锚钉韧带重建治疗经桡骨月骨周围脱位,术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于亚东邵新中于晓飞白延彬王志鹏
- 关键词:脱位锚钉韧带重建
- 改良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治疗原发性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1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从X线片测得的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握力、捏力。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apandji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握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捏力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并改善拇指功能和力量,防止第一掌骨下沉,术后疗效显著。
- 周彤周彤张旭于晓飞白延彬于亚东
- 关键词: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