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平
- 作品数:93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地震各向异性与全球板块运动相关性的初步统计分析
- 孙振添魏东平
- 基于ISC、SCSN与CRN地震记录的地方时统计特征与频谱分析
- 2005年
- 首先对ISC、SCSN与CRN地震目录进行地方时转换 ,并进行序列统计 ,建立了地方时地震时间频度分布 ,然后对地震地方时序列做了频谱分析 ,以提取地震序列中的特征周期成分 .地方时统计结果显示 :( 1 )地震频度在地方时 9时和 1 9时附近最低 ,0时和 1 3时附近最高 ;( 2 )存在以 1 2h和 2 4h为主的周期 ;( 3)较大地震和小地震有不同的活动规律 .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 ,ISC、SCSN与CRN地震地方时序列除了存在 1 2h、2 4h等特征周期对应日潮和半日潮之外 ,还存在 1 1 7a、1a与 1 7 5a等的周期 ,分别对应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地球公转及接近对应月球升交点的回归年 .
- 冯向东魏东平
- 地震各向异性与全球板块运动相关性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地震各向异性能够深刻反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机制,将其与板块运动结合起来,研究包括地幔对流甚至地核发电机模式等在内的一系列地球内部动力过程,正逐渐成为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包括俯冲带、大洋中脊、甚至包括大陆板块的内部等很多地方,其各向异性与板块绝对运动的图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目前收集到的7779组地震各向异性观测数据,结合全球板块运动模型给出的各板块的运动规律,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从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与板块绝对运动方向的相关性,时间延迟与板块绝对运动速率的相关性两方面分析了地震各向异性与全球板块运动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板块运动是如何影响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的。
- 孙振添魏东平
- 关键词: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地震各向异性统计分析快波偏振方向地球内部动力学机制
- 俯冲带内双地震带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 本文对俯冲带内双地震带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利用地震转换波、折射波的接收函数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俯冲带的上下界面;重定位技术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俯冲带内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程度,从而有助于我们更...
- 张克亮魏东平
- 关键词:地震成因俯冲板块地球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利用气象地温资料计算中国大陆地区的热流分布
- 通过傅里叶频谱分析可以看出,浅层地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贡献:来自于地下深部零频率波的贡献和来自于太阳照射年周期变化波的贡献,我们分别称之为定长波和变化波。随着深度的增加,零频率波的振幅逐渐增加,而变化波的振幅逐渐减小,同...
- 姜晓魏东平刘迁迁张晓惠刘鎏
- 关键词:地温资料热流分布
- 文献传递
- 千岛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模拟
- 鄂霍次克板块是一个伴有多个洋缘盆地的大陆型板块,它不仅受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作用,还会受到来自白令海的影响,它具有相对复杂和性质各异的基底结构.在鄂霍茨克海有三个海盆:千岛盆地、西北盆地(DERYUGI盆地)和东北盆...
- 史亚男魏东平刘梦雪
- 关键词:地质构造动力学模拟
- 文献传递
- GPS约束下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的估算方法被引量:14
- 2013年
- 以川滇地区的GPS水平速度场为约束,建立由24个块体组成的线性弹性块体模型,剔除块体内部变形等对GPS测站速度的影响,反演得到各块体的长期运动速度及各主要边界断裂的现今活动速率.结果显示,在考虑块体内部弹性形变时,拟合速度残差中误差由1.46mm/a减小至1.15 mm/a.因此,在用块体模型分析复杂构造地区的运动特征时,还需顾及块体内部形变的影响.
- 郭晓虎魏东平张克亮
- 关键词:GPS欧拉矢量
- 应力型数据可作为华北地区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重要约束
- 首先建立华北地区三维岩石层模型,包括上地壳、下地壳、固体上地幔三层,我们采用一维稳定热传导模型,并利用该地区热流资料建立岩石层的三维温度分布,进而利用方程ρT(z)=ρ0[1-αT(z)]得到其三维密度分布,其中ρ0是摄...
- 冯向东魏东平
- 关键词:岩石层有限元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日本海的形成与演化模式综述
- 2017年
- 日本海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研究边缘海问题的热点之一.日本海位于亚欧大陆东北缘,太平洋西岸,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鄂霍次克四个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环境复杂.海域内的地形以弧后盆地为主,相间分布着海隆、沙洲、海底高原和裂谷等,是西北太平洋上独特的地质和地貌构造单元.因此,研究日本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北太平洋弧后盆地的形成机理和海沟的俯冲机制.本文首先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收集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学数据,对日本海的构造环境和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地描述.然后,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在有关日本海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并加以描述,包括日本海的形成时间、日本海的形成模式和日本岛弧演化等问题.接着,通过回顾前人提出的日本海的演化模式,我们发现日本海的形成与周围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根据周围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可能的相对运动,我们把日本海的演化模式分为四类:(1)仅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2)仅受到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3)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4)形成初期仅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作用,随后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协同作用.最后对日本海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刘梦雪魏东平史亚男
- 关键词:弧后盆地俯冲
- 地震活动的内在随机性与地震预报被引量:1
- 2001年
- 陈棋福魏东平
-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