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锺恩
- 作品数:117 被引量:2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天马行空再求教——庆贺赵宋光先生80华诞特别写作被引量:4
- 2011年
- 近日,乘假期时间为《庆贺于润洋教授80华诞学术文集》撰写,就这些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会工作诸多方面积累的问题,聚焦音乐美学元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学生作业方式题献恩师于润洋教授80华诞。讨论问题牵扯面很广,不知不觉写了50000多字。其中,也牵扯到不少与赵宋光先生相关的问题,今年又值赵老师80华诞,因此,我在该文中也写道:以后学恭请方式求教赵老师。
- 韩锺恩
- 关键词:写作天马音乐美学
- “音乐试图将音乐作为音乐来摆脱”——几则相关当代音乐的文本阅读及其现象诠释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通过文本阅读和现象诠释的方式 ,主要针对当代音乐现象及音乐美学理论问题作阐述。阅读文本 ,主要选自布伦塔诺、胡塞尔、海德格尔、加达默尔、傅柯、利奥塔等著述 ,并由此旁及嵇康、茵加尔顿、亚里士多德、康德、列维 -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德里达 ,以及西方音乐史和 2 0世纪西方音乐 。
- 韩锺恩
- 面对中国交响音乐的音乐学写作
- 2009年
- 一、三个难以逾越的问题与两个应该得到充分关注的问题
1.谁是作者?
无疑,关于作者的身份,除了他本人的地域血缘与人文处境已经有所预设之外,新的因素也必须考虑,比如,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作曲家来说,本土和海外是一个可以考量的因素,就此进一步关联海外,也许经受美国移民文化洗礼与经历欧洲纯种文化过滤又有不同。
- 韩锺恩
- 关键词:交响音乐音乐学文化过滤移民文化
- 音乐的艺术特性与艺术学前提以及音乐学策略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讨论三个问题:一、针对艺术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科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讨论如何通过艺术方式去面对艺术作品并进行艺术表述?二、针对音乐学介入艺术门类相关学科之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讨论如何处理文化与艺术、艺术与音乐、音乐与音乐学的关系,进而,再通过艺术学前提切中音乐,以提升音乐自身的艺术资质?三、针对艺术音乐以及音乐之后音乐学之所以是的可能性,讨论音乐的艺术起源、音乐的审美发生、先验声音的感性显现、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音乐与音乐学共生。
- 韩锺恩
- 肖邦记忆——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特别写作被引量:5
- 2010年
- 该文在"理解与描写"主题下介绍七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参加"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的过程及研究内容、研究特色。
- 韩锺恩
- 音乐形式语言的诗意与诗性并及艺术音乐论域五题被引量:3
- 2022年
- 形式语言的抽象性与纯粹性是各门类艺术独一无二的标志,是各门类艺术除了艺术质料之外真正的本有特性。在此前提下,以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相关音响结构形态为个案,分别讨论:从诗意表达的默认到结构诗性的确证;从结构诗性到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从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到“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进而,再推及艺术音乐论域,就音乐的艺术起源、音乐的审美发生、先验声音的感性显现、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音乐与音乐学的共生等问题进行讨论。
- 韩锺恩
- 关键词:诗意诗性
- 2008-2011: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工作报告
- 2011年
- 各位会员、各位列席会议的同仁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2008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之后举行的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大会上,与会会员通过审议学会工作、修改学会章程、改选学会机构、制定学会规划,圆满完成任务。现在,我受本届理事会委托,
- 韩锺恩
- 关键词: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通过审议学会章程
- 路漫漫兮夜茫茫 行匆匆兮字行行——音乐学写作并及音乐美学学科语言问题讨论被引量:2
- 2022年
- 文章就理论术语与概念体系问题提出看法,并结合音乐美学专题研讨会有关音乐与语言问题展开讨论。作者认为,音乐学写作必须关注特定术语的概念性建构,而音乐美学也必须建构仅属于其研究对象自身的专属性学科语言。进一步,通过个案作业加以验证,并提出依托学科间性合力推进相关研究的设想。
- 韩锺恩
- 关键词:音乐学写作音乐美学学科语言
- 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被引量:6
- 2000年
- 该文围绕人文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展开论述 ,并结论 ,直接面对敞开 :回到音乐。分五个部分 :一、当代是一个问题。作为标示历史与当下的复合状态 ,通过合纵连横 ,将“当代”结构成为一个问题。二、通过文明进程并以此断代。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 ,标示文明进程 ,并以此断代。进而认为 ,“现代化”之所以成为聚合中心的原因 ,主要就在于全球化、人文化的关联。三、再谈中西音乐文化的“元约定”以及相应策略。 2 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表明 ,一种具有质变意义的驱动来自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极度凸显 ,并简约成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而“文化多元”的现实 ,又决定了并存共在的逻辑。四、之所以直接面对敞开的历史依据与感知经验来源。通过对现代音乐现象与本体的简单叙事 ,确立人的感知结构作为本原驱动之基点。五、重返音乐厅 :音响结构行态的人文意义给出。以感性为基础先导 ,以知性为经验中介 ,以理性为操作路径 ,以灵性为完形整合。并设定“临响”为“重返音乐厅”之根本前提。最后认为 :人与音乐同时共在 ,是“回到音乐”进而“人文资源合理配置”的最初且最后依据。
- 韩锺恩
- 关键词:人文资源音乐文化文化多元
- 五十天教学互动日志——关于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三被引量:2
- 2011年
- 文章通过对参加6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的思考,在聆听、实验音乐、后现代音乐、音乐本体等诸方面展开论述,对无论从方法论层面、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层面进入音乐学论域的音乐学写作提出目标:弥补知识盲点、拓展学术领域、付诸学科性关切。
- 韩锺恩
- 关键词:音乐写作聆听后现代音乐音乐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