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琳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四倍体
  • 3篇同源
  • 3篇同源四倍体
  • 3篇倍体
  • 2篇三系亲本
  • 2篇亲本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基因
  • 2篇SSR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性基因
  • 1篇性状
  • 1篇幼穗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籼稻
  • 1篇生物型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省种子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涂升斌
  • 6篇邱琳
  • 4篇陈英
  • 3篇王兴
  • 3篇栾丽
  • 3篇龙文波
  • 2篇罗科
  • 2篇杨琼
  • 2篇孔繁伦
  • 1篇刘怀年
  • 1篇李辉
  • 1篇陈丽
  • 1篇左钦月
  • 1篇肖小余
  • 1篇曾传敏
  • 1篇谭庆云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SSR标记检测杂交籼稻三系亲本的遗传差异被引量:8
2009年
随机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110对引物,共筛选出26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24份杂交籼稻三系亲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全部24份亲本中共检测出116对等位基因,每个SSR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7个不等,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量(PIC)的变动范围为0.0689~0.8036,平均PIC值为0.6034;期望杂合度(He)的变动范围为0.0816~0.8298,平均值为0.6169;多样性指数(I)变幅为0.1732~1.7913,平均为1.1600.对供试亲本材料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微卫星标记可以将24份亲本材料分为3个大群,各组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有效地鉴定供试亲本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预测新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可作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杂交水稻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陈英邱琳涂升斌栾丽王兴龙文波
关键词:SSR聚类分析
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被引量:3
2009年
从1996年至2006年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材料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穗长和有效分蘖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连续地选择和改良.结实率的改良效果显著,所有材料的平均结实率均呈上升趋势.每穗实粒数的改良上升趋势比较显著,除保持系的DTB之外,其余材料的每穗实粒数有显著提高.穗长和有效分蘖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对株高、剑叶长等性状的选育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高于品系内,说明遗传力较显著地决定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连续改良,重要农艺性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该结果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王兴刘怀年陈英邱琳栾丽龙文波涂升斌孔繁伦孙元帅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产量性状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其利用现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发掘工作。迄今已确认和报道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共27个,其中16个为显性基因,11个为隐性基因,至少定位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本文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其分布特点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简述了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杨琼邱琳罗科曾传敏谭庆云涂升斌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生物型抗性基因
利用SSR标记分析水稻抗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11年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与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86对SSR引物,对30份稻瘟病抗性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引物在30份材料间表现出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反映出供试材料抗性遗传相似度低,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遗传亲缘关系基本吻合,说明利用SSR标记分析水稻品种资源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试验为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利用和抗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邱琳李俊刚陈英涂升斌
关键词: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水稻基因组及甲基化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DNA甲基化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水稻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基因组及甲基化修饰差异,探究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和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以冈46B、明恢63、绵恢725、成恢149、海天、什香6个二倍体水稻及相应的6个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及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SSR结果显示,所试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基因组与二倍体水稻基因组大部分相同,采用的引物中有3对引物多态性较好,在不同倍性水稻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经不同倍性甲基化水平分析,同源四倍体材料的平均总甲基化率(24.0%)明显低于二倍体材料的平均总甲基化率(28.15%).两个倍性材料间的全甲基化与半甲基化差异也较大:二倍体材料的全甲基化率平均为6.24%,半甲基化率平均为22.03%;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全甲基化率平均为7.44%,半甲基化率平均为16.61%.甲基化程度并未因多倍化而增加,这说明同一品种水稻的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间的DNA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变化.进一步对不同倍性水稻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水稻中平均约有11.6%发生了去甲基化,平均约有24.11%位点发生了过甲基化,过甲基化基因的比例显著高于去甲基化的比例.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可能通过对一些功能基因的甲基化不表达,以缓和基因组加倍剂量效应造成的影响.
杨琼李辉左钦月邱琳陈丽罗科涂升斌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甲基化
秋水仙素诱导水稻幼穗愈伤组织创制同源四倍体种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普通二倍体水稻亲本为材料,用秋水仙素进行水稻的多倍体化诱导,创制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材料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MS+2,4 D 1.0 mg/L+KT0.2 mg/L+IAA0.2 mg/L和5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下,水稻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频率可达25.26%。其中,材料CDR22和IR26诱导较易成功,加倍频率分别达到75%和26.5%;相对材料94109 1.3%加倍频率和冈46B 10.8%加倍频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对水稻四倍体材料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与二倍体水稻对照相比四倍体材料在穗长和千粒重两方面极显著提高,种子的长度和宽度也显著增加。对花粉育性鉴定,确认水稻四倍体不育系材料仍为不育,保持系材料自交和杂交可育,恢复系材料自交和杂交可育。对四倍体材料进行细胞形态、染色体数目等方面进行细胞学鉴定,经核型分析表明水稻四倍体材料具有48条染色体,是二倍体水稻的两倍。水稻四倍体材料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与二倍体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相比,细胞体积、细胞核和核仁显著增大。四倍体三系材料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均可规则排列在赤道板,并能均等地移向两极;后期观察中没有发现染色体分离滞后现象,分裂末期细胞能够形成大小相对均一的子细胞。
栾丽龙文波王兴陈英邱琳涂升斌孔繁伦肖小余
关键词:水稻同源四倍体愈伤组织形态学分析细胞学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