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晓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给药时间对创伤患者换药后影响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给予止疼药时间对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为减轻换药疼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按照给予氟比洛芬酯止痛的时机分为A、B、C组。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心肌耗氧量、患者对再次换药的恐惧程度。[结果]A组患者疼痛评分较B、C组低,心肌耗氧量少,对再次换药的恐惧感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药前给药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对换药的恐惧感,尤其对老年或心功能不全患者更有意义。
- 代永静李晶冯崴石静静罗新邬晓勇张明学
- 关键词:镇痛创伤换药疼痛
- 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
-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腱和骨道愈合的影响。
方法:采用骨髓穿刺法获取兔骨髓,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并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二组,每组9只,...
- 邬晓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
- 文献传递
- 体外冲击波促进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 2008年
- [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对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趾长伸肌肌腱建立兔ACL重建动物模型,2~3个月龄雌雄不限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2组,ESW组ACL重建术后24h给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ACL重建术后不给予冲击波处理,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做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愈合病理学改变,血管墨汁灌注观察愈合组织新生血管含量。[结果]ESW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增多、排列规则。术后8周腱骨界面由致密结缔组织连接,胶原纤维大量合成,呈垂直纵向规则排列,部分区域出现胶原纤维-纤维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形成类似韧带直接止点样结构。腱骨界面组织愈合较对照组迅速。术后4周和8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的含量ESW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P=0.00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显著促进兔ACL重建后早期腱骨愈合。
- 石斌刘玉杰李志超邬晓勇朱娟丽眭翔张锦佳陈琳
- 关键词:腱骨愈合
- 不同给药时间对创伤患者换药后影响的研究
- 本研究选取50例严重创伤患者,通过将氟比洛芬醋提前用于创伤患者换药的方法,探讨其对换药疼痛的影响,为减轻创伤患者换药疼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超前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对换药的恐惧感,尤其对老年或心功能...
- 代永静冯崴石静静罗新邬晓勇
- 关键词:创伤疼痛处理给药时间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前踝撞击征的疗效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对前踝撞击征的诊疗价值。方法: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18~72岁)。左踝16例,右踝17例。病史6个月至20年,有运动损伤史13例,踝关节扭伤病史17例,踝关节骨折史3例。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和下蹲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胫骨前唇和距骨骨质增生,MRI显示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腔内积液。采用局麻关节镜下骨赘磨削,滑膜切除,踝关节清理术。结果:随访33例,平均时间35个月(4个月-6年)。术后踝关节背伸活动功能正常,按照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平均55分,术后平均80分,术后提高了25分。优13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局麻下踝关节镜骨赘切除、滑膜刨削和软骨修整可有效解除踝关节撞击症状,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
- 邬晓勇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蔡谞魏民石斌李志超
-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骨关节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法获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
- 邬晓勇刘玉杰石斌李志超王志刚李众利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
- 不同给药时间对创伤患者换药后影响的研究
- 对于创伤患者,伤口换药疼痛是患者恐惧换药的主要原因。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将疼痛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中,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疼痛协会认为"疼痛是...
- 代永静冯崴石静静罗新邬晓勇
- 关键词:创伤患者换药疼痛心肌耗氧量不同给药时间
- 文献传递
- 体外冲击波对兔ACL重建腱骨愈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组织学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2-3月龄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采用趾长伸肌腱建立ACL重建动物模型,ESW治疗组ACL重建术后24h给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冲击波处理,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血管墨汁灌注观察愈合组织新生血管含量。结果 ESW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增多、排列规则。术后8周腱骨界面由致密结缔组织连接,胶原纤维大量合成、呈垂直纵向规则排列,部分区域出现胶原纤维-纤维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形成类似韧带直接止点样结构。腱骨界面组织愈合较对照组迅速。术后4周和8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的含量ESW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P=0.008)。结论 ESW作用可诱导腱骨界面血管新生,改善腱骨界面血供,促进腱骨界面组织愈合。
- 石斌刘玉杰王志刚邬晓勇眭翔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法获取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每只兔行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物蛋白胶混合注入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的肌腱和骨道间隙内,对照组只注射生物蛋白胶,分别在2、4、8周各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兔子取材。组织学观察腱骨界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8周在腱骨界面之间为瘢痕组织,腱-骨结合较紧密,有类Sharpey纤维成分。实验组,术后2周腱骨结合部位已经出现未成熟的类软骨细胞,术后8周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从肌腱向骨道逐渐移行,类似于正常前交叉韧带的止点结构。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腱骨界面,形成类似正常前交叉韧带止点样结构,有利于促进腱骨愈合。
- 邬晓勇刘玉杰石斌李志超王志刚李众利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
- 保留残端纤维与剩余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时保留残端纤维与剩余束对移植肌腱转归的影响。方法2~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n=6)。暴露双侧ACL后,清理残端纤维组(A组)完全切断ACL,射频清理胫骨止点残端纤维;保留残端纤维组(B组)完全切断ACL,但不清理止点残端纤维及滑膜;保留剩余束重建组(C组)纵行切除1/2ACL,保留残端纤维。各组均采用同侧长约2.5cm的趾长伸肌腱移植重建韧带。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2、4、8周行血管墨汁灌注及HE染色观察,测量新生血管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观察期内各组实验动物一般情况良好,双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2、4周,A、B组移植物无新生血管形成,C组移植物表面滑膜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C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5±27)及(624±23)像素;8周,3组移植物表面均可见新生血管,A、B、C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674±65)、(836±76)及(1219±146)像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B组移植物成纤维细胞较A组多(P<0.05),8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C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均多于A组(P<0.05);术后2、4周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残端纤维与剩余束重建ACL有利于移植肌腱早期建立血运、再血管化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缩短其缺血时间,有助于新生组织爬行替代和塑形改建。
- 李志超刘玉杰石斌邬晓勇朱娟丽王志刚李众利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