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双花

作品数:2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小说
  • 7篇抗战
  • 6篇抒情
  • 4篇叙事
  • 4篇战时
  • 4篇文学
  • 3篇文化
  • 3篇现代小说
  • 3篇小说创作
  • 3篇路翎
  • 3篇抗战时期
  • 2篇叙事主题
  • 2篇战争
  • 2篇中国性
  • 2篇内耗
  • 2篇抗战语境
  • 2篇激情
  • 2篇国统区
  • 2篇河岸
  • 2篇《河岸》

机构

  • 15篇济宁学院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作者

  • 24篇赵双花
  • 1篇王钦鸿
  • 1篇周红兵
  • 1篇殷国明
  • 1篇崔良乐
  • 1篇胡顺琼
  • 1篇华金余

传媒

  • 4篇济宁学院学报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郑州师范教育
  • 1篇百家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
2010年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赵双花
关键词:鲁迅精神
试论《来来往往》的文化阐释
2004年
在 2 0世纪 80、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 ,许多新的文化素质出现。抽象的文化是通过有形的符号表达出来的 ,同时它的流变体现在最平常的世俗生活中。作家池莉的“新写实”写作为我们观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最佳的视点。我们试图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来来往往》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 ,并检查作家创作的缺失 。
赵双花
关键词:《来来往往》小说评论文化阐释
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战时意义及当今价值
2015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重新学习、理解毛泽东同志战时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光辉文献,是一项包含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意义在内的重要学术活动。《讲话》确定了文艺创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路径,并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做了明确规约,团结了大批党内外的作家、艺术家,为夺取抗战胜利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战时价值不可低估。同时,在以娱乐、戏仿、拼贴为主的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中,《讲话》所彰显的注重文艺社会功能的严肃精神、直面历史的实事求是态度、关注底层精神需要的价值追求,于广大的文艺创作者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引领并保证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
王钦鸿赵双花
关键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激情的内耗与异变:路翎现代小说新探
抗战期间,七月派作家路翎积极实践胡风文艺理论,小说人物身上充满了战斗激情,潜隐着强大的变革能量与解放欲求,这是对现代主体的别样想象与建构.但是,这种以孤独与混沌为特质的激情内耗严重.在4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中,阶级、革命等...
赵双花
关键词:现代小说路翎文化背景
文献传递
战争钳制下“动-静”关系的双层构建与艰难平衡——沈从文湘西叙事(1937—1947)再论
2023年
沈从文在湘西叙事中着意构建“动-静”关系,尤以1937—1947年期间的创作为最突出。这促发于他独特的战争体验、观念,承载着其美学理想,体现在“自然-人事”、人事活动内部两个层面。自然之静境与人事之变动既有耦合的地方,也有离间之处。人事活动内部,叙事中融汇了主体性建立的执着与艰难、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的龃龉、故乡记忆与现实真相之间的多种错位与多重冲突,“静”难抵“动”。究其深意,该关系涵容了战争要求与文学本质、现实变革与历史记忆、文运趋势与自我坚持等多重交集的时代命题。沈从文的湘西叙事由此超越了地方性意义,此外,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致力于文物整理、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且最终以另类方式介入当代文学发展。
赵双花
关键词:战争
对话∶“中国性”与“现代性”——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话语选择被引量:6
2010年
人文学术话语选择是时代意识形态的风向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当学者们意识到"中国性"终于逐渐成为了一个问题,并进一步发出:"中国"到底在何处?"中国性"是否还存在?等等,诸如此类的重大提问,说明了学者们对于真正的"中国问题"的敏锐性和对于时代文化建构的创新冲动。
殷国明何雪英胡顺琼华金余崔良乐王美云张雯赵双花周红兵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话语选择中国性意识形态人文学术文化建构
20世纪40年代土改小说中的会议现象被引量:1
2004年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创作,它们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中,会议现象在这批创作中多有出现。它是党解放农民的有效途径,其不同形式及作用蕴含了深层的政治寓意,同时也不失审美价值。
赵双花
关键词:小说创作
论抗战情境下萧红《呼兰河传》的抒情表现、限度及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创作向以丰富的思想意蕴而独具魅力,个体解放、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等时代命题在同一文本中叠合共生,释放出巨大的阐释活力。更有意味的是,萧红在表现它们时,常出之以抒情风格。散文化的笔触、片断性的情节连缀、徘徊不已的慨叹等诗意形式与沉重的思想启蒙、艰难的性别觉醒、迫切的民族解放等历史议题之间存在着紧致的艺术张力。
赵双花
关键词:《呼兰河传》
欲望的化身:新世纪批评视野中的城市文学审美形象阐释——以女性与知识分子形象为例
2012年
新世纪以来,在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中,作家们以特殊的方式反映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交往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享受,敏锐地注视着都市人在不断变动的城市生活中精神上的一喜一忧、一惊一颤。
赵双花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审美形象城市文学女性化身欲望
论抗战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多元倾向
2018年
八年抗战期间,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极具抒情色彩的小说,且叙事倾向非常多元。国统区小说的抒情倾向体现为寂寞感伤、战斗激情与和谐优美共奏,解放区是五四个性主义的遗存与乡土风光的自然式书写,沦陷区则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与不幸人生的怅惘。它们共同彰显了抗战冲击之下,中国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而且,这一抒情化叙事,还牵涉到抗战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个体与集体、文学与政治等系列关系命题,值得深究。
赵双花
关键词:抗战现代小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