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欢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11例初治未缓解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2.7%(8/11);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感染发生率为72.7%(8/11),轻度肝功能损伤率9.0%(1/11),无严重出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可有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 陈亚峰张云平黄文娟周志刚金玲许欢吴文忠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髓系
- 老年贫血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贫血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贫血的病因以慢性病贫血最为多见,其次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过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106例老年贫血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对于老年贫血患者,应积极查找贫血原因,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陈亚峰许欢黄文娟张云平童来根周志刚陈思思吴文忠
- 关键词:老年贫血病因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癌肾损害临床特征和有关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因多发性骨髓瘤就诊的6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根据MM诊断标准确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如骨髓穿刺、X线和活检检查,明确患者病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并评估患者的肾损害表现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中,肾损害42例,比例62.69%。甲组42例中,8例B2微球蛋白<5.5 mg/L(19.05%);6例尿酸≤420μmol/L(14.29%);11例血钙≤2.67 mmol/L(26.19%),37例血红蛋白<90 g/L(88.10%),7例轻链蛋白阴性(16.67%)。乙组25例中,12例B2微球蛋白<5.5 mg/L(48%),10例尿酸≤420μmol/L(40%),18例血钙≤2.67 mmol/L(72%),8例血红蛋白<90(32%),17例轻链蛋白阴性(68%),甲组B2微球蛋白、血钙、尿酸和尿轻链蛋白较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血红蛋白较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确诊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临床研究显示与B2微球蛋白、血钙、尿酸和尿轻链蛋白等有密切关系,有一定临床特征,需引起重视,确保及时确诊患者病情,并给予对症治疗,将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 周志刚吴文忠许欢李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表达情况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情况。45例初发AA患者分为轻型AA(n=25)和重型AA(n=25)两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Treg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及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上清液中的白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AA(SAA)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L-17及IFN-γ表达高于轻型AA(MAA)和正常人组,而重型AA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轻型AA和正常对照相比,重型AA患者单个核细胞培养后上清液中IL-17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加。AA患者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细胞及血清IL-17表达呈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重型A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 童来根吴文忠周志刚张云平陈亚峰黄文娟许欢苏倩倩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表达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T、PAX-5、BCL-2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6的表达水平,以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8例T-LBL/ALL中TdT阳性率最高(94.7%),CD34阳性最低(22.1%),PAX-5及CD20为阴性。在39.5%病例中Ki67大于80%。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较,miR-16在T-LBL/ALL中表达上调,其表达量是淋巴结反性增生的4.87倍(P<0.05)。T-LBL中miR-16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优于阴性组预后(P<0.05)。miR-16表达与BCL-2蛋白存在相关性(r=0.51,P<0.05)。结论:在T-LBL/ALL中miR-16的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6可能与预后有相关性,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好于阴性组,可能也是一种影响预后的因素。
- 童来根吴文忠张云平周志刚陈亚峰黄文娟许欢苏倩倩
- 关键词: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 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以及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常见于严重原发病的并发症,形成广泛微血栓,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感染、手术创伤是常见的诱因[1]。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DIC为AL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二聚体(D-D)为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应用于DIC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周志刚许欢李皎吴文忠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获得性血友病A 4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2017年8月-2018年1月医院确诊的AHA患者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AHA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皮肤或肌肉软组织出血,所有患者均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FⅧ∶C下降(1%~7%),FⅧ抑制物检测阳性。通过旁路途径止血及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清除抑制物,除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因脑出血死亡,其余3例患者的FⅧ∶C较前升高,FⅧ抑制物滴度较前下降。结论 AHA可见于各年龄段,对出血明显、单纯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的患者应怀疑该病,治疗以旁路途径止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地位逐渐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 许欢殷杰余自强孔丹青
- 关键词:获得性血友病A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