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刚
-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信平台在优化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流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转运和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痛中心为核心,"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武汉市周边区域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各基层医院参与的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对疑似STEMI患者的病史和心电图等资料进行传输共享。对比分析微信平台应用之前(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和之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微信平台应用前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共计91例,微信平台应用后行PPCI的患者119例。两组患者支架置入、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微信平台应用后患者的FMC-to-B时间[(115.6±34.0)min比(197.1±45.5)min,P<0.001]和D-to-B时间[(80.4±9.3)min比(133.6±36.7)min,P=0.034]时间均较微信平台应用前患者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不具备PPCI能力的医院对STEMI患者进行无缝隙转诊,明显缩短了FMC-to-B和D-to-B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
- 贺行巍赵虎丁晨王洪杰刘婉君徐昶周强蒋建刚严江涛肖智超郭小梅汪道文曾和松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花生四烯酸表氧化酶代谢产物促进内皮细胞趋化和迁移
- 2005年
- 目的研究花生四烯酸表氧化酶代谢产物环氧二十碳四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acids,EETs)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aorticendothelialcells,BAECs)趋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BAECs给予EETs和(或)信号转导抑制剂,以刮痕修复、Boyden小室方法检测细胞趋化和迁移的改变。结果EETs均显著促进BAECs的趋化和迁移,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kinase,ERK)抑制剂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抑制剂可显著抑制上述效应。结论EETs可显著促进BAECs的趋化和迁移,其作用由MAKP和PI3K介导,部分由EETs上调的内皮NOS介导。
- 王炎陈积雄蒋建刚宁耀贵王涛王家宁汪道文
- 关键词:细胞运动趋化因子主动脉
- 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 (FⅡ )G2 0 2 10A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 30 0例 (脑卒中组 )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无关的患者 30 0例 (对照组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进行 2 0 2 10G→A变异的分析。结果 FⅡ 2 0 2 10G→A变异 ,脑卒中组2 0 2 10A纯合子为 2例 ,2 0 2 10GA杂合子为 13例 ,对照组无 2 0 2 10A纯合子 ,2 0 2 10GA杂合子为 6例。脑卒中组FⅡ2 0 2 10G→A突变率为 5 % ,对照组突变率为 2 % ,结果显示两组G2 0 2 10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3)。OR =3,95 %CI:1.0 6~ 4 .94。脑梗死组 2 0 2 10A纯合子为 2例 ,2 0 2 10GA杂合子 11例 ,脑出血组 2 0 2 10GA杂合子为 2例 ,无2 0 2 10A纯合子。脑梗死组FⅡ基因 2 0 2 10G→A突变率为 6 .5 % ,脑出血组突变率为 2 % ,脑梗死组 2 0 2 10A。基因频率为 3.75 % ,脑出血 2 0 2 10A基因频率为 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0 2 10G→A突变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Ⅱ 2 0 2 10位G→A的突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与脑出血关系不明显。
- 叶辉邵娇梅朱智慧严江涛蒋建刚洪茂林张苏明汪道文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凝血酶原聚合酶链反应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 辣椒素对K56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细胞株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K5 6 2细胞 ,以MTT、3 H 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辣椒素能促进K5 6 2细胞代谢MTT ,增加其3 H的掺入率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在 10 0 μg/L时 ,流式细胞术显示 ,辣椒素可促进K5 6 2细胞由静止期进入DNA合成期。【结论】辣椒素能刺激K5 6 2细胞的分裂增殖 。
- 游泳李秋柏邹萍蒋建刚
- 关键词:辣椒辣素细胞分裂
- 地尔硫和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地尔硫和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所用药物分为尼卡地平组(30例)和地尔硫组(34例),分别接受地尔硫和尼卡地平静脉注射治疗。分析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胸痛、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接受药物治疗30 min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60 min后,尼卡地平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地尔硫组;地尔硫组缓解疼痛时间和缓解率优于尼卡地平组;地尔硫还能显著减慢心率,尼卡地平反而使心率轻度加快。不良发应2组无显著差别。结论:2组药物治疗主动脉夹层均有效果,地尔硫缓解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疼痛和控制心率优于尼卡地平。
- 蒋建刚黄山松曾和松
- 关键词:地尔硫卓尼卡地平主动脉夹层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 贺行巍李柱锡丁晨徐昶严江涛周强蒋建刚曾和松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保守治疗的用药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临床价值。方法:调查我院2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09年本类药物的用药信息,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前列腺体积等变化。结果:高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天然植物类等3类药物在本组病例中使用最为广泛,特拉唑嗪用药频度最高;经过治疗,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1),而MFR与AFR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使用本类药物以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为主,天然植物类药使用频率较高,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基本合理,并对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马强蒋建刚吴小云林建水向紫兵徐辉马平恩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保守治疗
- 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所用药物分为尼卡地平组(30例)和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组(56例),分别接受尼卡地平,或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胸痛、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治疗30 min后胸痛缓解率达42.8%,6 h缓解率达66%;治疗10 min后血压和心率即明显下降,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30 min后达血压心率标率为71%,治疗60 min后达标率为92.3%,6 h后达标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用尼卡地平组。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尼卡地平组出现低血压2例,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组出现低血压和静脉炎各2例,在降低药物剂量后血压和心率很快恢复正常。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 窦武宇黄山松蒋建刚
- 关键词:艾司洛尔尼卡地平主动脉夹层
- 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系统教学在湖北省某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医学课程是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医学内容广泛,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但各高校教学方法陈旧,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医学生。为此,对湖北某高校48名六年制本科生实行改革教学,应用小组协作竞争与交互式网络教学,编排系统教学方案替代传统授课,以完成临床阶段循环系统的医学课程革新。通过学生自主测评的方式,发现本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协作与竞争精神,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低效与重复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课下学业负担,其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 刘玉建贺行巍蒋建刚李柱锡王涛刘婉君王贝谭蓉高波黄芬曾和松
- 关键词:交互式网络教学
- 辛伐他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U87、Hela、HCT-116(p53+/+)和HCT-116(p53-/-)4种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溶液中培养48h,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将4种肿瘤细胞在100μmol/L的辛伐他汀溶液中培养24、48、72和96h,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辛伐他汀对4种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21、ERK1/2、p38、JNK和Akt蛋白的表达以及ERK1/2、p38、JN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媒组比较,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辛伐他汀使肿瘤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并且通过p53非依赖性途径上调p21的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显著上调了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但是对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激酶ERK1/2和Akt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并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辛伐他汀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21蛋白的表达有关,而p38和JNK也可能在辛伐他汀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沈桂芬蒋建刚胡绍先汪道文
- 关键词:辛伐他汀信号转导通路肿瘤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