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康
- 作品数:43 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 1998年
- 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对结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根治性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又由于结肠癌局限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 王正康
- 关键词:结肠癌外科手术淋巴结转移癌
-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对策被引量:3
- 2002年
- 王正康周雷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 Miles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1
- 1996年
- Miles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王正康腹会阴式直肠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oftherectom)又称为Miles手术,是下部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已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手术技巧的日趋完善,Miles手术的手术死...
- 王正康
-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并发症
- 术后急性肝功能不全的救治被引量:3
- 2003年
- 王正康周雷
- 关键词:术后围手术期危险性肝功能衰竭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2.9%(13/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胰腺质地是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腹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1.914、9.891和7.197。结论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可降低腹腔感染发生率。
- 杜家文裴东坡黄林平宁武王正康贾振庚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感染
- 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方法的疗效分析
- 1998年
- 1986—1996年对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83例进行了经导管化疗栓塞(TCE)治疗,并与单纯肝切除30例及肝切除术后经导管化疗(TCT)21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TCE治疗可以增加抗癌药物疗效且副作用小。其中90%以上的肝癌肿块术后见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1~3年生存率与单纯肝切除病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5例TCE治疗后行二期肝切除术。肝切除术后行TCT病例比单纯肝切除病例术后三年生存率提高,P<0.05,提示TCE治疗对不能切除的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肝切除术后行TCT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周正马青荣陈平王正康贾振庚潘瑞芹
-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
- 全文增补中
- 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1例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手术资料,其中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16例,Hartmann手术6例,一期横结肠造口、二期切除肿瘤吻合、同时造口关闭4例,结肠次全切除1例,先置肛管减压再行根治切除1例,肿瘤未能切除采用永久肠造口或肠捷径3例。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合并切口感染4例。结论: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是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
- 周伟黄林平王正康韦佳明
- 关键词:肠梗阻术中结肠灌洗一期手术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5
- 2003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 2 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抗体为CD34、SMA和S 10 0蛋白。结果本组中胃间质瘤 14例 (5 4% ) ,小肠间质瘤 10例 (38% ) ,直肠间质瘤 2例 (8% ) ,其中恶性 2 0例 (77% )。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 (P <0 0 5 )。CD34、SMA、S 10 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 2 2例 (85 % )、12例 (46 % )和 7例(2 7% ) ,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良、恶性无关 (P >0 0 5 )。结论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免疫表型与良、恶性无关。
- 周雷王岩姚力裴斐黄林平王正康贾振庚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CD34
-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被引量:2
- 2000年
- 王正康
- 关键词:盆腔植物神经直肠肿瘤
- 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9
- 2002年
- 王正康
- 关键词: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