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腹部手术切口止血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腹部手术切口的止血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80例外科腹部择期中等手术患者分为高剂量组(A),低剂量组(B)和安慰剂组(C)三组,各60例。A组予尖吻蝮蛇血凝酶3U,B组予2U,C组给予0.8%右旋糖苷,术前15 m in静脉注射。观察腹部手术切口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及机体凝血功能和安全性。结果:A,B,C三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37.5±21.4),(37.5±19.5),(59.7±25.1)s,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83±1.32),(1.86±1.03),(3.47±1.55)g,单位面积出血量分别为(0.030±0.017),(0.033±0.014),(0.077±0.033)g.cm-2。A和B组3方面结果相似(P>0.05);B组3方面的结果均明显少于C组(P<0.01),A和B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C组。三组凝血指标和全血黏度结果相似。无不良事件。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腹部切口毛细血管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疗效不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 韦军民 朱明炜 张忠涛 贾振庚 何小东 万远廉 唐大年 叶国栋 孙瑞元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 止血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健宫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0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213.4±45.3)min、(143.9±32.3)ml、(3.1±1.2)d、(3.5±1.4)d、(13.9±2.3)个、(11.9±2.1)d、(3.5±0.5)万元;对照组分别为(153.4±43.4)min、(198.9±41.2)ml、(5.3 ± 1.3)d、(6.1±1.5)d、(12.7±2.1)个、(16.9±2.3)d、(2.8±0.4)万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82,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7.653、4.994、9.858、6.593、6.543、6.593,P 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NK、CD3+、CD4+及 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对照组 NK、CD3+、CD4+及 CD8+分别为8.3 ± 0.9,(64.5 ± 4.8)%,(34.3 ± 3.0)%及(32.8 ± 2.4)%;观察组 NK、CD3+、CD4+及 CD8+分别为13.0 ± 1.0、(71.9 ± 5.1)%、(45.2 ± 3.2)%及(26.1 ± 2.2)%,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488、8.481、4.954、7.493,P 均<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8%与11.4%,χ2=4.103,P <0.05),其余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结论腹腔镜下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康健 王国霞 贾振庚关键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梗阻黄疸的诊断及治疗(四) 2000年 贾振庚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和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行EST和ENBD治疗(内镜治疗组),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胆总管引流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手术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组有效率85%(17/20),手术治疗组有效率100%(2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治疗组5%,手术治疗组25%(X^2=3。137,P〈0.05)。结论EST和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启东 樊艳华 贾振庚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200例消化道肿瘤雌激素受体测定 被引量:1 1995年 本组132例胃癌中有47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35.7%);68例大肠癌中有35例ER阳性(52%)。E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BOrrmann’sⅣ型与低分化及伴有肝转移胃癌ER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68例大肠癌中直肠及左半结肠癌ER阳性率高于右半结肠癌,高分化腺癌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了消化道肿瘤中存在ER,为今后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贾振庚 王文耀 刘学军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雌激素受体 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胆囊切除术后又出现临床症状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有95例发现存在器质性病变。复发原因有胆系结石,肝总管狭窄,残留胆囊管过长,慢性胰腺炎,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管下段癌,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旁室。结论胆囊切除术前有条件的应做核磁胆道成像、B超等检查,详细了解病变部位;术中细致探查或加做胆道造影,减少结石残留和术中损伤,可以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症状的复发率。 李启东 贾振庚关键词:胆囊病变 外科手术 复发原因 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 <正>目的探讨大肠癌发生急性肠梗阻肘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的手术方法。方法:1987年至1997 年共进行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47例。左半结肠癌梗阻16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梗阻31 例。行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1... 王正康 陈平 韦佳明 贾振庚文献传递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分析1984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0例全胃切除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变化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等,并在各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胃癌280例胃恶性淋巴瘤15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消化道重建采用4种方式Omega、RouxenY、RouxenY伴有“9”形袋状和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30d内手术死亡8例2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0%,333%和183%。采取Omega及十二指肠直接吻合方式的患者全部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而RouxenY与RouxenY加“9”吻合方式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3、5年分别为49%和49%、30%和35%、15%和20%。Omega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较RouxenY与RouxenY加“9”吻合者明显降低。RouxenY方式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RouxenY加“9”吻合方式(60%)。结论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时,简单RouxenY术式优于其他术式。 贾振庚 花三海 温慧敏关键词: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附75例报告)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研究。方法调查 1983~ 2 0 0 1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 75例 ,对其诊断、治疗、症状、病理分类进行研究。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低 ,占全消化道肿瘤 2 .5 % ,恶性肿瘤占主要部分。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是关键 。 刘质泽 贾振庚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 外科手术 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及孤立癌细胞的评价 2008年 目的评价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微转移和孤立癌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用^99mTc—SC和异硫蓝联合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所有SLN和非SLN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78例(97.5%)成功检出SLN,其中76.5%的SLN同位素和染料检查均为阳性。32例(41%)SLN转移阳性,其中13例(40.6%)为微转移。共有14例(43.8%)患者SLN是惟一阳性的淋巴结。SLN预测腋窝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100%和98.7%。SLN转移的患者,其SLN之外的转移率明显高于仅有微转移的患者(78.9%vs.23.1%)。结论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是乳腺癌SLN转移诊断的敏感方法。仅有SLN微转移患者的SLN之外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但其预后意义及对手术方案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周雷 宋新 鲁瑶 刘治滨 李启东 王文跃 王正康 贾振庚 高岛茂树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