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少军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海底
  • 2篇地震仪
  • 2篇各向异性
  • 2篇海底地震
  • 2篇海底地震仪
  • 2篇S波
  • 2篇S波分裂
  • 1篇低功率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深部
  • 1篇地壳深部结构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台
  • 1篇短周期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台湾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潘少军
  • 3篇吴振利
  • 3篇李家彪
  • 2篇牛雄伟
  • 1篇丘学林
  • 1篇黎明碧
  • 1篇刘宏扬
  • 1篇王新洋
  • 1篇李昭兴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灾害学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底地震仪实测信号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置于海底数百米至数千米的海底地震仪(OBS)的实测信号相比陆地地震仪具有不同的特性;由于水的作用或记录信号源频率的不同,短周期OBS和宽频带OBS记录的信号又有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地震探测期间记录的人工气枪震源和天然地震实测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结果如下。1)气枪作业后在海底激发两种噪声:一是水的波动不断叠加形成的长波,周期50s左右,以水平分量为主;二是高频噪声,主要是OBS底座细微晃动引起的。2)宽频OBS对于水下移动目标激发海底波动具有很好的探测能力,特别是水平分量可以获得大振幅且周期特征清晰的记录,并能够指示方向。3)宽频OBS能记录到清晰的天然地震信号,为研究调查区岩石圈结构增添了更多的信息,短周期OBS对远震直达P波有很好的记录。国产宽频I-4C型OBS碰巧记录了日本M9.0级大震。
刘宏扬牛雄伟阮爱国吴振利李家彪潘少军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短周期宽频带
海底地震监测的低功率高分辨率数据记录仪
2011年
介绍了用于海底地震监测的数字波形记录仪的设计、实施及其特征。该套系统能够同时采集4个高分辨率信号,并且能够登录闪存库。由于非常精细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利用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两个相互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通过使用转换器获得高能量,同时获得优于120dB的高动态范围和低至250mW的功耗,因此可以很轻松地将海底地震仪在海底监测时间提高到3个月。
G.FertittaA.D.StefanoG.FiscelliG.C.Giaconia潘少军
关键词:低功率地震记录数字滤波
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地震仪天然地震观测及ScS波分裂被引量:5
2012年
简要介绍了南海西南次海盆OBS3D地震探测台阵,整理并详细分析了宽频带OBS的天然地震记录,结果表明共记录了Ms6.0~6.9地震93个,Ms7.0以上地震10个,数据质量较好,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域发生的Ms9.0大地震.对4次Ms7.0以上地震的ScS波进行了各向异性反演,结果表明西南次海盆的快S波偏振方向N58°E平行于已停止活动的扩张脊(慢波方向S35°E垂直于扩张轴),说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脊现今处于挤压应力状态,反映了南海南部边缘的碰撞格局和洋脊停止扩张的动力学原因.
阮爱国李家彪李昭兴丘学林潘少军
关键词:天然地震各向异性
纳土纳(Natuna)地震台建设及初步结果
2012年
简述了在南海纳土纳岛(Natuna Islands)建设地震台站的意义和设备.用获得的首批观测资料,分别采用接收函数方法和ScS波分裂技术反演了纳土纳地震台下面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纳土纳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约28km,为典型的陆壳性质,上地幔40~50km为低速层.纳土纳的地壳快波方向为S62°E,与GPS测量的亚洲南部巽他块体的地壳运动方向一致.
潘少军阮爱国李家彪黎明碧吴振利Budi STriyonoHariyanto T
关键词:接收函数S波分裂岩石圈结构各向异性
苏门答腊海域海啸地震及地壳深部结构被引量:2
2014年
近10年来苏门答腊俯冲带大震频发,并引发灾难性海啸,使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4年和2012年的两次大震所带来的科学问题在许多方面超出现有认识。国际上对苏门答腊地区已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应用了许多新方法并取得了许多新认识。解读苏门答腊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演化史对于认识俯冲型大地震的产生机理是必要的,对此类地震的发生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海啸产生的条件和防灾减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苏门答腊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近年关于该地区的世界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梳理出若干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而提出开展苏门答腊俯冲带地震3D层析成像的具体实施路线。
王新洋阮爱国吴振利牛雄伟潘少军
关键词:海啸地震深部构造地震层析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