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纪川
- 作品数:97 被引量:6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登革热现场适宜防控技术及策略研究
- 杨智聪吴新伟罗雷狄飚景钦隆白志军李铁钢蒋力云李晓宁余芳沈纪川
- 该项目组在广州市28年登革热疫情的现场防控实践基础上,针对登革热防控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病例管理松散、媒介控制效果低下及检测技术不灵敏等薄弱环节,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技术、蚊媒监测控制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从2006-...
- 关键词:
- 关键词:登革热疫情监测现场流行病学
- 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在霍乱暴发溯源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霍乱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了解霍乱菌株的PFGE特征,追溯菌株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探讨霍乱暴发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对2003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疫情中41株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及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在霍乱暴发事件中,PFGE能有效地区分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菌株与无关菌株,与噬菌体一生物分型和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和环境分离的霍乱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霍乱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 王鸣李孝权莫自耀刘于飞邓志爱张欣强沈纪川张颖
- 关键词:霍乱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 2004-2007年广州市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的现况,为卫生部门科学制定媒体沟通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4-2007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档案中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将相关信息填写到开发出的调查表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通过输入不同关键字查询3次,确定媒体报道情况,并将媒体报道相关信息填写到调查表上。结果2004-2007年,公共卫生报告事件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20.1%的公共卫生事件被媒体报道。85.7%的报道与事实相符,14.3%的报道与事实不相符。媒体信息47.4%来自暴料人,由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仅占7.1%。暴料人提供的信息经媒体报道后,11.1%与事实不相符。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均未向公众提供可寻求帮助的机构或咨询电话,仅8.9%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了即时可用的应对方法,14.3%告知公众事件处置的难度。此外,25.0%的报道使用了专业术语。结论媒体报道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卫生部门应学习媒体相关知识,建立与媒体沟通的机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引导舆论,使媒体在公共卫生中发挥更好的传播作用。
- 郝爱华李海麟袁俊蔡文峰景钦隆沈纪川秦鹏哲蔡衍珊刘建平毛新武刘于飞王鸣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媒体报道沟通
- 广州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为47.37%。从5个流行现场获得5个代表株,分别为DX1106、PY1106、HM1121、PY1202和HD1219,其中DX1106与PY1202的序列完全一致,而其他毒株间的序列同源性在35%~85%之间。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5个代表株都属于GⅡ组诺如病毒,但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中DX1106与PY1202株属于GⅡ-3型,HM1121和HD1219株属于GⅡ-4型,PY1106株介于GⅡ-6、7、8型之间,尚不能确定型别。【结论】广州市存在诺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组,但其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
- 吴新伟杨霞蒋力云沈纪川谢华萍李向忠伍业健刘于飞高国全
- 关键词:诺如病毒食物中毒分子流行病学系统发生树
-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分析国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示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由输入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 杨智聪李铁钢刘于飞吴新伟袁俊谢朝军李魁彪蒋丽云陈艺韵毛新武李海麟湛柳华肖晓玲刘建平沈纪川蔡文峰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 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2005年增城市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和肥达反应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22例,其中11例患者肥达反应抗“O”、抗“H”抗体升高超过11∶60,19例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检出4例肠炎沙门菌阳性。所有病例均有病前在学校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中毒食物,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分析鸡腿为可疑中毒食物,病例与对照的肥达反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排除伤寒。
- 沈纪川陈小霜蔡衍珊王玉林谭铭雄何洁仪李宗有宋铁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肥达反应流行病学
- 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疫情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三间分布、本地病例与输入性病例特点、感染场所、暴发疫情特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发现方式等特征分析广州市2009年5-7月网络直报的17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结果本地病例97例(56.1%),输入性病例76例(43.9%)。男性104例(60.1%),女性69例(39.9%)。年龄为6个月至71岁,中位数为18.4岁。本地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学校,占64.9%。输入性病例中60.5%为散发病例,而本地病例中23.7%为散发病例,以聚集性为主,两类病例流行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P〈0.001)。临床表现以发热(≥37.5℃)(94.6%)、咳嗽(63.1%),咽痛(40.3%)为主。8.7%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47.0%的病例与有明确类症状病人接触史。输入性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比本地病例要短(t=2.791,P=0.006),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间隔也比本地病例短(t=2.059,P=0.041)。输入性病例主要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发现(72.4%),本地病例主要为自行就诊发现(46.4%)。结论广州市仍处于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消化道症状,提示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需要关注。
- 袁俊谢朝军刘于飞毛新武李海麟沈纪川蔡文锋刘建平杨智聪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
- 重点关注老年人群助力“全民健康”行动被引量:1
- 2020年
- 本研究从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背景、核心理念,老年人的期望寿命、常见疾病、疾病负担等方面阐述对老年人群健康面临的挑战,提出实施"全民健康"策略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群,建议将老年人群健康管理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总体要求之中,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行动,为老年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老年保障体系,构建优化医养结合模式,科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中国行动主要健康指标。
- 沈纪川王鸣
- 关键词:疾病负担老年人群
- 2001至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相关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和测序研究近5年广州地区分离的霍乱弧菌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的变异情况。方法针对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毒素共调菌毛亚单位A基因(tcpA)设计引物,将多重PCR方法应用于广州地区分离的276株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对ctx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探讨ctxA扩增产物的同源性。结果近5年广州地区分离的276株霍乱弧菌中,人源株中93.9%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ctxA+tcpA+ace+zot+型)菌,其余6.1%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ctxA-tcpA-ace-zot-型)菌,临床分离的致病相关基因A型菌分离自轻、中、重型病例和带菌者,其中有68.5%分离自轻型病例,21.9%分离自带菌者,临床分离的致病相关基因C型菌中有63.6%分离自轻型病例,36.4%分离自带菌者,C型菌引起带菌者的比例高于A型菌;78株环境分离株中9.0%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菌,35.9%为致病相关基因B型(ctxA-tcpA- ace+zot+型)菌,55.1%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菌。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变异较小。结论多重PCR方法揭示了广州地区霍乱弧菌致病相关基因模式的多态性,为深入研究人源和环境来源霍乱菌株致病相关基因的演化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对本地区霍乱的预防、控制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鸣李孝权莫自耀刘于飞邓志爱沈纪川张欣强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霍乱毒素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及EH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广州市户籍居民中选取537名已确诊的EH患者及同期年龄、性别、居住区域相匹配的545名血压正常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MassARRAY~?IPLEX SNP分型技术对AGT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rs5050、rs5051和rs699进行检测,并结合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患病情况、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5051和rs699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EH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s5051 CC基因型及rs699 GG基因型均为EH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EH的保护因素(OR=0.651,95%CI:0.455~0.931,P=0.019)。结论AGT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市居民EH发病风险相关,应综合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及早进行EH防控。
- 利耀辉刘览刘览林伟权秦发举秦发举刘慧沈纪川
-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