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坚

作品数:59 被引量:18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梗死
  • 14篇脑梗
  • 14篇脑梗死
  • 9篇血小板
  • 9篇脑梗死患者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7篇细胞
  • 7篇急性
  • 6篇蛋白
  • 6篇影像
  • 6篇影像学
  • 6篇阿司匹林
  • 6篇成像
  • 5篇血小板聚集
  • 5篇阿司匹林抵抗
  • 4篇血管
  • 4篇缺血
  • 4篇转运蛋白
  • 4篇显像

机构

  • 55篇北京大学深圳...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北京大学
  • 2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58篇林志坚
  • 36篇张海鸥
  • 32篇吴军
  • 8篇张季声
  • 6篇陈旭辉
  • 5篇童晓欣
  • 5篇戴鲁平
  • 4篇贺敬波
  • 4篇孙顺昌
  • 4篇彭运生
  • 4篇胡俊
  • 4篇陈涓涓
  • 3篇丁欣
  • 3篇周芬莉
  • 3篇邹文
  • 3篇尹美君
  • 3篇曾文双
  • 3篇罗文媛
  • 3篇郭淮莲
  • 3篇陈淮菁

传媒

  • 11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与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4.7±12.1)岁。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10 d后采集外周静脉血,运用全血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程度,0.5 mmol/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大于0欧姆即定义为AR,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AR及AS(aspirin sensitive,AS)组,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心肌梗死、死亡。结果 110例患者中31例患者为AR,AR的发生率为28.2%;AR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大于AS组(P〈0.05);AR组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大于AS组(22.6%vs 7.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91,95%CI=0.024~0.946,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AR;2型糖尿病可能是AR发生的危险因素;AR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风险。
林志坚车秀娟程欣董晶谢闻悦童晓欣吴军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脑梗死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功能检测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对症状性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特点和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头颈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与3.0T HRMRI的T_1w-db SPACE平扫和T_1w-db SPACE增强扫描,并结合头颈部颅内外动脉管壁不间断联合扫描新技术。结果共扫描11例患者的88处颅内外动脉管壁,其结果发现: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其左侧MCA及左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在T_1w-db SPACE像上表现为管壁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1例颅内动脉夹层,其左侧MCA在T_1w-db SPACE像呈长条状高信号,相应高信号在T_2wdb SPACE像上为等低信号;9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合并双侧MCA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其中8例(88.9%)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扫描见6例(67%)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强化。比较3D ceMRA与HRMRI结果发现,88处血管中,23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1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相对一致,即3D ce-MRA显示狭窄或者扩张、HRMRI显示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或附壁斑块;34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欠一致,其中,26处血管的3D ce-MRA大致正常而HRMRI显示管壁增厚(5处)或斑块(21处),8处血管的3D ce-MRA显示轻度狭窄(6处)或扩张(2处)而HRMRI显示管腔外径及管壁均大致正常。判断颅内外动脉异常的组间一致性可(3D ce-MRA、HRMRI的Kappa值分别为0.67、0.69,P<0.001)。结论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可清晰地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管壁结构和病变特点,识别3D ce-MRA未能发现的狭窄,甄别动脉狭窄的病因,对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婷婷陈旭辉林志坚张磊钟耀祖吴军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炎
人CAPN3基因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存在不同的剪切
2010年
目的 比较CAPN3基因在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剪切变异,探讨用外周血白细胞CAPN3 mRNA进行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抽提正常人外周血和骨骼肌组织中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确定CAPN3基因的cDNA序列,比较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骼肌组织中CAPN3cDNA序列.结果 由骨骼肌组织抽提的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为CAPN3基因全长cDNA,包含全部24个外显子;而由外周血白细胞抽提的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为CAPN3基因非全长cDNA,包含23个外显子,缺失了第15外显子.结论 人的CAPN3基因在骨骼肌和外周血自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的剪切方式,若用外周血抽提RNA进行CAPN3基因的编码序列分析时会漏检第15外显子的突变.这提示从cDNA水平分析CAPN3基因突变时应采用患者肌肉组织,而非外周血白细胞.
孙顺昌彭运生宋慧文林志坚贺敬波
关键词:骨骼肌白细胞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与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40~82...
林志坚车秀娟程欣董晶谢闻悦童晓欣吴军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一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62P、PAC-1的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62P、PAC-1的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外周血CD62P及PAC-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纽(P〈0.01,P〈0.05);脑梗死组外周血CD62P、PAC-1的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rs=0.403,P〈0.01;Spearmanrs=0.377,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可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
林志坚吴军张海鸥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活化流式细胞术
急性脑梗死后炎性反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水平,探讨这些炎性指标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意义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
林志坚张海鸥吴军
文献传递
中年发病颅内生殖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30岁以上的患者少见[1]。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0.2%-1.7%[2],国内报道为1.15%[3]。颅内生殖细胞瘤多靠近中线,最常见于松果体和鞍上区[4,5]。若发病年龄晚、病变部位罕见且临床症状又不典型时,极易出现误诊。现报道近期我科收治的1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加强对该病认识,减少误诊率。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0岁,
车秀娟林志坚吴军张海鸥童晓欣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文献复习发病年龄中年病例摘要误诊率
神经梅毒12例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神经梅毒患者中脑卒中样起病6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损害2例,脑膜炎及神经炎各1例;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示蛋白质含量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个核细胞为主)。MR检查分别表现为脑梗死灶、脑萎缩、脑皮质异常信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脊髓空洞症等。结论梅毒螺旋体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比较弥散,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海鸥林志坚
关键词:神经梅毒磁共振成像
丹酚酸B对小鼠体外血小板P-选择素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对小鼠体外血小板P-选择素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SA-B组、中浓度SA-B组,高浓度SA-B组,眼...
林志坚聂李平吴军曾文双
多系统萎缩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2-06—2016-12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多系统萎缩患者32例,详细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并进行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MSARS)评估。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测定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MSA-P组及MSA-C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血清尿酸水平与MS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患者尿酸水平与UMSARS评分呈负相关(Pearson r=-0.389,P<0.05),但与病程年限无相关性(P>0.05)。结论MSA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低尿酸可能与MSA发病有关;尿酸与MSA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林志坚董娇璇陈旭辉吴军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尿酸氧化应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