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研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心脏
  • 5篇预后
  • 5篇手术
  • 4篇动脉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术后
  • 3篇旁路移植
  • 3篇外科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移植术
  • 2篇预后分析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4篇杨研
  • 5篇许建屏
  • 4篇孙寒松
  • 4篇董超
  • 3篇刘燊
  • 3篇王巍
  • 3篇王水云
  • 2篇刘若凡
  • 2篇吕峰
  • 2篇宋云虎
  • 2篇张兴
  • 2篇李宝童
  • 2篇孔博
  • 1篇侯志辉
  • 1篇楚军民
  • 1篇袁昕
  • 1篇吴永波
  • 1篇孟刘坤
  • 1篇杨静
  • 1篇赵世华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动脉炎主动脉壁炎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2020年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主动脉壁中有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表达,了解适应性免疫细胞是否参与TA的发病。方法对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诊断为T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其大动脉壁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CD20+B细胞,CD138+浆细胞以及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8例TA患者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34.5±15.78)岁,病程平均为(46.13±37.47)个月。8例TA患者中,6例动脉壁中可见大量CD4+辅助T细胞和/或CD20+B细胞灶性浸润,3例见CD138+浆细胞灶性浸润,此3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均增高。结论TA大动脉壁内有辅助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提示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反应参与了TA发病。
万瑾张倩茹郭娟杨研周炜
关键词:大动脉炎辅助T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组化
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导致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出现的病因学特点.方法:2005-01至2013-04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手术治疗73例,男21例,女52例.平均年龄(52.1±8.4)...
史艺许建屏董超杨研吴永波吕锋张怀军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7.8±5.25)岁,术后中位随访1608 d。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分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ABG术;②术后未规律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③合并心房颤动;④行冠脉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以内。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8.4%和83.3%(P>0.05),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5.9%和71.3%(P>0.05)。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7.3%和8.9%(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安涛杨研乔树宾杨跃进毛懿侯志辉
关键词:同期手术通畅率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单中心二十年经验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报道本院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的远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共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3.7~83(41.8±16.1)岁,女性患者81例(27.3%),NYHA心功能Ⅳ级41例(13.8%),术前合并房颤140例(47.1%),既往接受过心包剥脱术70例(23.6%),结核性心包炎有182例(61.3%),特发性心包炎有99例(33.3%)。本次手术剥脱完全者281例(94.6%),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16.2%),21例患者同期接受了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手术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4.4%(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49例,死亡7例,死亡率2.8%;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死亡6例,死亡率12.5%)。平均随访55.7月,失随访38例(12.8%),随访中死亡13例。手术时年龄、术前房颤及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4.03(1.5-1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治疗安全有效,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汉美佟明汇王巍杨研董超
关键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预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的影响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于阜外医院心外科一个病区行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注射尼卡地平后患者桥血管流量的变化。结果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患者共计87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1例,年龄在39~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10.0)岁。尼卡地平经静脉桥注射前、后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分别为(33.7±8.7)ml/min、(56.2±15.3)ml/min(n=195,P<0.05);左胸廓内动脉桥血管平均流量前后分别为(24.8±6.8)ml/min、(34.6±7.6)ml/min(n=85,P<0.05)。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分组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非弥漫病变组与弥漫病变组分组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注射尼卡地平后患者桥血管流量明显增加。经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是一种冠脉旁路移植术中改善桥血管流量简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蒋钦黄克力孙寒松杨研吴红斌楚军民张岩姜睿胡盛寿
关键词:尼卡地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瘢痕心肌对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成人外科中心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术前行延迟钆强化心脏MRI(LGE-CMR)检查,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分析法评估患者的瘢痕心肌以及心室功能。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终128例患者纳入分析。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27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01例(无心血管事件组)。对影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运动不良节段数、室壁运动评分、受累心肌节段数、瘢痕心肌节段数、延迟钆强化(LGE)总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均是影响患者CABG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瘢痕心肌节段数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72,95%CI:1.312~4.288,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瘢痕心肌节段≥6个时,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瘢痕心肌节段≥6个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95.0%(AUC=0.926,P<0.001)。平均随访(103.5±1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所有患者CABG后累积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78.9%。瘢痕心肌节段数<6个的患者的累积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瘢痕心肌节段数≥6个的患者(95.1%vs.12.0%,P<0.001)。结论:对于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梗死患者,基于LGE-CMR的瘢痕心肌节段数是CABG后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滔袁昕陆敏杰李宝童张兴杨研赵世华孙寒松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比伐卢定用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例报告被引量:2
2022年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首选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对于肝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肝素过敏,指南推荐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国内外对比伐卢定CPB中抗凝经验非常有限;。近期,本院成功对1例合并HIT的患者,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实施CPB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现报告病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身高151 cm,体重60 kg,因"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后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HIT抗体检测阳性,诊断HIT,改用比伐卢定(泰加宁,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凝,血小板计数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好转。患者经内科治疗6周后,终末脏器功能不全纠正,但仍依赖IABP辅助,有外科手术指征。
闫姝洁李景文杨静杨研陈立宇孔博刘刚范泓洋熊超吉冰洋
关键词:比伐卢定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抗凝
左心室肿瘤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对左心室心脏肿瘤的手术指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完成左心室肿瘤手术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至65岁。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心功能情况、心脏影像学检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感染、复发率和死亡率等。术后6个月内患者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以后通过电话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4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9例,其中16例患者活动后胸闷、气短,3例患者有晕厥症状;无症状患者15例;左心室肿瘤单发30例,多发4例;心脏肿瘤首次手术31例;心脏肿瘤复发,二次行左心室肿瘤切除3例(黏液瘤2例,脂肪瘤1例)。(1)手术结果:34例患者术后无住院死亡,手术成功率100%。未见出血、二次开胸、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术后栓塞等手术并发症。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30~248 min,平均(78.03±52.22)min;转机时间40~293 min,平均(107.25±58.91)min;术后住院6~19 d,平均8 d。34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9例,所有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全部正常。(2)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内,33例患者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正常,1例患者未返院复查。34例患者中29例患者通过电话进行了随访,失访5例,随访率为85.29%,随访时间为2~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7±37)个月。25例完整切除左心室肿瘤的患者均未复发;9例手术无法完整切除左心室肿瘤的患者中2例复发(其中1例为神经鞘瘤患者,26个月后发现复发;另外1例为脂肪瘤患者,在外院行左心室腔内脂肪瘤切除术后复发,本次在我院行二次脂肪瘤切除术,15个月后肿瘤再次增大,导致二尖瓣大量反流)。其余患者最长随访至术后12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治疗左心室�
宋民杨研孟刘坤王水云许建屏
关键词:心脏原发性肿瘤外科手术复发
左心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患者外科再次手术的远期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左心瓣膜替换(LSVR)术后出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患者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远期预后,评估FTR患者再次外科手术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至2013-01期间共59例既往LSVR术后出现FTR而再次进行三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例(8.5%)于围术期内死亡,术后总死亡率为11.9%(7/59)。对围术期存活的54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1.1(21~188)个月,其中19例(35.2%)患者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30例(55.6%)患者术后心功能得以改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P=0.008)、术前右心室功能不全(P=0.037)、合并同期再次左心瓣膜手术(P=0.017)及行TVR术(P=0.002)是患者再次三尖瓣手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心室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远期免于MACE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3.0;95%可信区间(CI):1.11~8.2;P=0.031],而再次TVR术(HR:12.80;95%CI:1.53~107.02;P=0.019)及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HR:5.31;95%CI:1.20~24.51;P=0.032)则是影响再次三尖瓣术后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右心功能仍处于代偿期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再次三尖瓣手术的远期手术效果较佳。在患者出现右心室功能不全之前积极地进行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病变,可能使患者获益。
佟明汇史艺刘燊骆翔董超杨研王巍许建屏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室功能不全
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应激性心肌病持续性室壁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持续性室壁瘤患者经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室壁瘤患者接受左心室成形术临床数据,对术前及术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对预后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入组患者15例,其中女性10例(66.6%),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且室壁瘤病史均超过3个月,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或急性斑块破裂的冠状动脉造影证据,术前的LVEF为(45.7±6.7)%,血清NT-proBNP为(8739.25±7282.82)ng/L,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成形术,出院时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消失,LVEF提升至(57.6±7.4)%,NT-ProBNP下降至(823.4±472.5)ng/L,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10年,随访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无复发病例。结论:应激性心肌病致持续性室壁瘤较为罕见,经外科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后,室壁瘤消失,心功能改善,预后好。
张兴杨研王巍李宝童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