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晖 作品数:50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钙腔蛋白rs339097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钙腔蛋白(CALU)rs339097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 rs339097位点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对其中176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析CALU rs339097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226例研究对象中,基因型TT、CT、CC分别为221例(97.8%)、4例(1.8%)和1例(0.4%),T和C等位基因分别为446次(98.7%)和6次(1.3%)。176例瓣膜置换术患者中,CC基因型未检出,TT基因型检出172例,CT基因型检出4例;在达到稳定抗凝状态时,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华法林日维持剂量[(3.19±0.86)mg/d∶(4.50±0.61)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339097基因多态性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刘寅强 陶杰 杨百晖 张学玉 夏健明 张桂敏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瓣膜置换术 血运重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 研究血运重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标记.直接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①1 h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②不开放冠脉,1 h后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人MSCs.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值细胞是否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移植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梗死区组织,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细胞移植入心肌组织后的凋亡与植入区血运重建有关. 段玉印 张桂敏 杨百晖 魏立 宋怡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血运重建 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建立能长期存活的猪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11头 8~ 12个月、体重 30~ 40kg的成年版纳微型猪 ,采用氯胺酮加安定和芬太尼作混合静脉麻醉 ,开胸暴露心脏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距终末端 1/ 3稍高处 ,4周后取出心脏标本。结果 11头猪中有 6头手术成功 ,4周后的心脏标本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 5 73%~ 15 40 % ,平均 11 6 1%。有 5头猪因结扎部位较高 (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而于手术中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死亡。结论 成功建立了猪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简便易行 ,猪能长期存活。 肖践明 张敏 王中明 杨百晖 蔡乙明 晋德光关键词:动物模型 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置换并射频消融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并直视射频消融术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方法。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60例)行瓣膜置换并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服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同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B组(7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A、B组死亡各1例,均为非抗凝相关死亡。A组出现抗凝所致轻度出血5例、血栓栓塞0例,INR异常升高4例;B组分别为3、3、1例。两组比较,P均>0.05。达抗凝稳态时,两组不同术式患者华法林剂量比较,P均>0.05。达到抗凝稳态时,A组华法林剂量为(2.43±0.58)mg/d,INR为1.83±0.5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应加强抗凝监测,根据INR适度减少华法林用量,避免发生出血。 刘寅强 陶杰 蔡冰 杨百晖 夏建民 张学玉 张桂敏关键词:华法林 抗凝疗法 国际标准化比值 瓣膜置换术 射频消融术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乳糜胸的诊治进展 2023年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是最为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2]),在发病后48 h内死亡率达49%^([3]),非手术治疗患者2周内死亡率高达74%^([4])。ATAAD一经确诊,原则上均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近年来,“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已成为ATAAD的标准术式^([4])。但ATAAD手术的技术难度极大,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依然是世界性难题^([6,7])。 王勇志 杨百晖 肖乐 龚昆梅 郭世奎 李玉 孙怡博 刘勇君 张祖森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A型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乳糜胸 标准术式 直视下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StanfordBS型主动脉夹层2例 2010年 白向锋 张桂敏 段冰松 杨百晖 段玉印 刘寅强 朱俊明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植入术 直视 左锁骨下动脉 保留相同瓣下结构比较不同人工瓣膜下游湍流剪应力的差异 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保留瓣下结构可引起瓣膜下游血流受阻,目前有关保留瓣下结构不同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受阻情况的定量研究尚不深入。目的:比较保留相同瓣下结构、不同类型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性能的优劣。方法:按常规二尖瓣置换方法,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下建立标准的猪二尖瓣置换模型。按未保留瓣下结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以及保留全瓣瓣下结构3种术式处理猪的二尖瓣及其瓣下结构,置换的瓣膜类型为单叶机械瓣膜、双叶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采用多普勒超声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猪保留相同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的人工瓣膜下游湍流剪应力进行体内定量实验。结果与结论:未保留瓣下结构的单叶双叶机械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性能相当,均较生物瓣膜差。保留相同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人工瓣膜置换后其下游的血流动力学性能以生物瓣膜最佳,双叶机械瓣膜次之,单叶瓣膜最差。 李斌 张桂敏 孙毅 杨百晖 张浒 黄栋关键词:保留瓣下结构 湍流剪应力 人工心瓣 血流动力学 利用基因芯片筛查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白细胞差异基因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后血液内环境发生的病理改变会造成全身性损伤,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是病理改变的基础。文中筛选AD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AD和主动脉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获取cDNA,用生物素标记cRNA,纯化后用Agilent基因芯片扫描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5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38个,下调基因277个,功能未知者占40%。功能已知者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骨架和胶原调节、氧化应激、代谢、凝血、细胞凋亡等相关基因。结论 AD发生伴有白细胞差异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基因,对阐明AD发病过程中病理生理机制和寻找标志基因有重要意义。 夏健明 杨百晖 刘寅强 孙毅 张桂敏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白细胞 差异基因 钙腔蛋白(rs2290228)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钙腔蛋白(CALU,rs2290228)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290228)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例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稳态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结果 226例中CALU(rs2290228)位点基因型TT、CT和CC分别为2例(0.9%)、88例(38.9%)和136例(60.2%),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0.4%和79.6%;176例服用华法林达稳定状态患者,华法林日维持剂量为TT型(2.75±0.35)mg/d,CT型(3.37±0.81)mg/d,CC型(3.14±0.89)mg/d;3种基因型华法林日维持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抗凝强度预设国际标准化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2290228)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刘寅强 杨百晖 夏健明 张学玉 张桂敏关键词:多态现象 基因型 华法林 心脏瓣膜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心肌梗死心脏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在正常及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探讨bFGF在心肌梗死中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普通级正常成年西双版纳微型猪11只,实验组(n=6)通过结扎成年微型猪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n=5)模拟开胸手术过程,但不结扎冠状动脉,4周后取出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组实验动物心脏组织中bFGF和FGFR-1的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的心房心肌细胞内bFGF和FGFR-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心室(P<0.05)。②心肌梗死后,实验组左右室心肌组织的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以受累左室的增加最为明显。同时,受累左心室中的FGFR-1较对照组也升高(P<0.01),且以梗死边缘区最为显著(P<0.01)。③梗死区周围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bFGF和FGFR-1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受累部位心肌bFGF明显增多,同时FGFR-1显著上调,推测bFGF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血管新生、侧支循环建立、组织修复、心脏重构及改善心肌梗死预后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徐云云 肖践明 张瑞云 张敏 杨百晖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