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肝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三维成像技术显示肝动脉解剖结构,探讨肝动脉的解剖分型及变异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行肝动脉MSCTA三维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450例,全部病例进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由2位资深影像学专家共同审阅,观察肝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分布情况。以Michels型为标准,MichelsⅠ型定为常见类型,将其以外的变异肝动脉纳入变异范围并分型。与Michels尸体解剖结果比较,分析肝动脉变异的解剖分型及变异率。结果450例患者中肝动脉解剖分型属于MichelsⅠ型254例(56.44%),肝动脉解剖变异196例(43.56%),其中起源变异121例(26.89%),肝动脉分支变异75例(16.67%);属于Michels分型135例(30.00%),不属于Michels分型61例(13.56%)。属于Michels分型的肝动脉解剖变异患者中未见MichelsⅦ、Ⅷ、Ⅹ型,属于MichelsⅡ、Ⅲ、Ⅳ、Ⅴ、Ⅵ、Ⅸ型分别为32例(7.11%)、43例(9.56%)、4例(0.89%)、26例(5.78%)、19例(4.22%)、11例(2.44%)。450例患者肝动脉分型与Michels尸体解剖肝动脉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肝动脉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肝动脉血管及其变异情况,对肝内细小动脉血管的解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途径。
- 李锋李卫星
- 关键词:肝动脉血管造影术
- 增强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增强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方法:对13例疑有肺栓塞症的患者进行肺部增强 16层螺旋CT和DSA检查。增强16层螺旋CT检查时, 于外周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所有采集数据在GE
- 李保丰李锋邢作梅
- 文献传递
- 双源CT对评价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及钙化斑块的作用分析
- 2017年
- 冠状动脉粥样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并容易引发冠心病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我国临床的工作重心之一。双源CT是一种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CT设备,现阶段常用于心脏疾病的扫描。本文旨在分析双源CT对评价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及钙化斑块的作用,详细结果如下。
- 李锋李卫星王忠耕
- 关键词:钙化斑块
- 增强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增强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例疑有肺栓塞症的患者进行肺部增强16层螺旋CT和DSA检查。增强16层螺旋CT检查时,于外周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所有采集数据在GE AW4.2...
- 李保丰李锋邢作梅
- 文献传递
- 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征象特点及诊断价值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X线、CT、MRI影像征象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脊柱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X线、CT、MRI检查,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 (1)本组良性骨肿瘤13例,主要分布于腰椎,其次为颈椎、胸椎,以血管瘤、纤维结构不良常见;中间性骨肿瘤15例,主要分布于胸椎、腰椎,以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多见;恶性骨肿瘤34例,主要分布于胸椎,其次为腰椎,以浆细胞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2)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准确率最高(76.92%、80.00%、83.33%),其次为CT(61.54%、73.33%、75.00%),其中MRI诊断整体准确率(80.77%)高于X线(55.77%)(P<0.05)。结论 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准确率最高,对X线、CT无法确诊脊柱骨肿瘤可进一步进行MRI筛查,以减少漏诊,为临床治疗奠定影像学依据。
- 李锋程天明
- 关键词:MRIX线CT病理
- 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 2011年
- 70例眼眶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统计分析。结果CT直接征象为眼眶骨质不连续、凹陷、移位。眶内肌肿胀,相邻鼻窦积液等间接征象。多层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骨折的征象,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戚绍飞李锋盛俊卿
- 关键词:眼眶骨折多层CT诊断后处理重建
- 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检查的2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多模态MRI及钼靶检查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多模态MRI及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钼靶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比较单独检查、联合检查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对良恶性钙化点的检出率。结果多模态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60)高于钼靶X线(Kappa=0.415);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鉴别良恶性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大于多模态MRI及钼靶X线单独检测的0.707、0.788;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52%,明显高于钼靶X线、多模态MRI的71.23%、7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与钼靶X线及多模态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恶性钙化点检出率为91.43%,明显高于多模态MRI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检测的恶性钙化点检出率与钼靶X线的恶性钙化点检出率(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良性钙化点检出率为95.00%,明显高于多模态MRI、钼靶X线的75.00%、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且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
- 许健李振玉周芳李锋
- 关键词:乳腺占位性病变钼靶钙化点
-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27例(48.2%),位于前交通动脉12例(21.4%),位于大脑前动脉9例(16.1%),位于颈内动脉C1-2段4例(7.1%),位于大脑后动脉2例(3.6%),位于后交通动脉2例(3.6%),均为单发。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体的部位与大小,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李锋李卫星张冰凌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颅内动脉瘤
-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腰椎峡部裂的患者80例,病例根据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行X线片扫描的为对照组,实行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检测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经过X线检测,有13处由于摄片的体位以及患者的脊椎出现侧弯,摄片的角度,阅片等问题出现漏诊。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测腰椎峡部裂,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清晰的图像,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李锋
-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 孤立性肺结节患者MSCT征象特点及其筛查价值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征象特点及其筛查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7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观察患者MSCT征象特点,分析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良性结节平均直径短于恶性结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结节边缘模糊、内部分叶征及内部毛刺征检出率均低于恶性结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检出率低于恶性结节,实性结节检出率高于恶性结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结节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检出率均低于恶性结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良好。结论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许健李锋周芳范雪薇李新华王俊毅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MS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