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残疾
  • 7篇精神残疾
  • 6篇归因
  • 6篇残疾率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精神和行为障...
  • 3篇精神活性物质
  • 3篇活性
  • 3篇残疾人
  • 3篇抽样调查
  • 2篇药物治疗
  • 2篇认知行为治疗
  • 2篇器质性
  • 2篇器质性精神障...
  • 2篇康复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痴呆
  • 1篇音乐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14篇李恒
  • 12篇黄悦勤
  • 11篇刘肇瑞
  • 8篇马亚婷
  • 4篇刘云涛
  • 3篇董问天
  • 3篇刘靖
  • 3篇吉宁
  • 3篇姚贵忠
  • 3篇张婷婷
  • 1篇刘丽彬
  • 1篇李华

传媒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残疾人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的社区日间康复模式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为精神残疾人设计有效的社区日间多元化康复治疗。方法选取陶然亭街道辖区内由精神分裂症导致精神残疾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例,进行日间多元化康复模式的对照实验研究,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国际中文版评估疗效。结果康复治疗后,干预组的PANSS阴性量表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WHO-DAS 2.0评分持续下降,在第8周、第12周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日间多元化康复治疗模式可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精神残疾康复效果。
李恒金忠张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
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现况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结果: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为17/10万(419/2 526 145),其中男性残疾率是女性的15.5倍,离婚者是在婚者的7.1倍,无工作者是有工作者的1.8倍,文盲是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3.7倍。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63/10万)、云南(52/10万)、浙江(37/10万)、四川(34/10万)和贵州(30/10万)。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中一、二、三、四级精神残疾构成比分别占5.0%、9.2%、11.5%和74.2%。单一残疾者共357人,在承担家庭责任、完成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等生活活动方面有重度和极重度功能损害者占33.3%。结论: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有人群和地区分布差异。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各种功能中生活活动功能损害最严重。
马亚婷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关键词:精神残疾残疾率
中国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描述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流行强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各类精神残疾对六项基本功能的损害程度及致残等级,为制定精神残疾的预防控制和残疾人康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
吉宁黄悦勤马亚婷李恒刘肇瑞刘云涛张婷婷董问天刘靖姚贵忠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分布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获得的2~17岁儿童青少年585 679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3岁88 716人,4~6岁84 411人,7~17岁412 552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共诊断孤独症患者124例,其中2~3岁17例,4~6岁46例,7~17岁61例。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2.12/10 000,2~3岁、4~6岁和7~17岁年龄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1.92/10 000、5.45/10 000、1.48/10 000。男性孤独症归因残疾率显著高于女性(2.81/10 000vs.1.48/10 000,P<0.001)。城镇与农村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2.11/10 000 vs.2.13/10 000)、不同民族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7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占11.8%。在2~3岁和4~6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分别占22.1%和22.4%。结论:孤独症是我国学龄前期人群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增加重视程度。
吉宁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残疾描述性流行病学
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现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可归因于精神活性物...
马亚婷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我国非痴呆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归因的残疾患病率及其分布
分析我国归因于非痴呆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残疾(简称器质性障碍残疾)的 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为残疾预防和康复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通过对2006 年第二次全 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描述我国人群器质性障碍残疾的...
李恒黄悦勤
关键词:残疾人抽样调查器质性精神障碍患病率
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现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可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
马亚婷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关键词: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残疾率
文献传递
中国≥15岁人群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描述我国≥15岁人群精神残疾的流行强度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关资料,计算≥15岁人群精神残疾的残疾率和构成比。结果共调查771797户2526145人,其中≥15岁多重残疾者15155人,残疾率为6.01%。;单一残疾者11501人,残疾率为4.57%。。单一精神残疾者中精神病性障碍的构成比为64.58%;心境障碍和癫痫的构成比分别为6.28%和6.27%;神经症性障碍占5.95%;痴呆占5.19%;其余精神障碍占11.74%。精神病性障碍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损害最严重,其次为痴呆、其他器质性障碍以及癫痫残疾者。痴呆致残最为严重,一级残疾构成比达44.89%。心境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所致残疾的功能损害较轻,但构成比较高。结论第二次抽样调查的精神残疾率高于第一次,精神病性障碍为精神残疾中最主要的致残疾病,痴呆是致残最严重的疾病。
刘云涛黄悦勤马亚婷李恒刘肇瑞董问天刘靖姚贵忠
关键词:残疾精神残疾残疾率抽样调查流行病学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强迫障碍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
目的强迫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类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疗强迫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探讨强迫障碍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
黄悦勤任建娟李恒刘肇瑞刘云涛李占江韩海英魏镜史丽丽唐牟尼
关键词:CBT联合药物治疗
中国归因于非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非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残疾预防和康复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通过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描述我国人群中该类残疾的现况、危害程度及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调查的2 526 145人中归因于非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残疾者有1 200人,残疾率为0.475‰,在各类精神残疾中居第三位。该类残疾者在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离婚、丧偶、未婚、无工作者的比例较高。非痴呆器质性障碍残疾率从高到低的民族依次为维吾尔族、藏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的残疾率是汉族、回族的两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疾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分析该类残疾的残疾率地区分布,西部高于东部,八大经济区中较高的是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南部和西北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类残疾者的一、二、三、四级精神残疾的构成比分别占36.8%、17.0%、14.3%和31.9%。非痴呆器质性精神残疾者在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损害最为严重。结论:归因于非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残疾在精神残疾中所占比例较大,是精神残疾防治的重点;男性、经济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婚姻状况差、就业状况差者是精神残疾预防应该关注的重点人群。
李恒黄悦勤马亚婷刘肇瑞
关键词: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