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疆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委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鼻咽
  • 6篇鼻咽癌
  • 4篇肿瘤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咽肿瘤
  • 3篇基因
  • 3篇鼻咽肿瘤
  • 2篇突变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EB病毒
  • 1篇点突变
  • 1篇毒性
  • 1篇遗传学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李大疆
  • 7篇曾益新
  • 5篇张如华
  • 4篇陈丽珍
  • 4篇冯启胜
  • 3篇余杏娟
  • 2篇买世娟
  • 2篇张晓实
  • 2篇贝锦新
  • 2篇贾卫华
  • 2篇李疆
  • 1篇李之珩
  • 1篇李锦添
  • 1篇潘清华
  • 1篇陈诗萍
  • 1篇刘启才
  • 1篇刘鹏
  • 1篇陈汉奎
  • 1篇周昕熙
  • 1篇张琳琳

传媒

  • 4篇癌症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五届中国肿...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鼻咽癌研究新进展
本文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的免疫状态、鼻咽癌免疫逃逸的原因和建立鼻咽癌患者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治疗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曾益新李疆李大疆贝锦新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组织免疫逃逸细胞毒性免疫治疗
文献传递
V-val突变型EB病毒核抗原1的功能研究
2008年
背景与目的:EB病毒核抗原1(Epstein-Barr viral nuclear antigen 1,EBNA 1)对于维持EB病毒的潜伏感染有重要作用。V-val变异型的EBNA1与鼻咽癌有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型和V-val变异型的EBNA1基因在上皮细胞中的功能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出原型和V-val变异型EBNA1基因的全长并克隆到pGFP载体上,转染HEK293细胞,检测两种亚型的EBNA1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含有EB病毒增强子FR序列的荧光素酶载体作为报告基因,比较两种亚型的EBNA1基因对质粒的转录激活能力。结果:原型和V-val变异型EBNA1基因的表达对HEK293细胞的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影响,但表达原型EBNA1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V-val亚型。在裸鼠致瘤实验中,接种表达原型和V-val变异型EBNA1细胞的实验组均未见肿瘤形成。但是在瞬时转染实验中,表达V-val变异型EBNA1基因的HEK293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原型EBNA1基因。结论:原型和变异型EBNA1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转化细胞的能力,但是V-val变异型EBNA1蛋白与原型相比,其转录激活的功能明显增强。
买世娟李大疆周昕熙陈丽珍冯启胜张如华余杏娟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EB病毒变异型
鼻咽癌研究新进展
鼻咽癌是肿瘤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因为它是一种典型的、发病因素比较明确的、"遗传-环境-病毒"三大类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恶性肿瘤。我们实验室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在遗传因素、EB病毒亚型及基于EB病毒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取...
曾益新李疆李大疆贝锦新
关键词:鼻咽癌免疫治疗多态性鼻咽癌患者EBV
文献传递
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鼻咽癌低发区河南及山西的各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观察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UGT2B17基因的纯合缺失型(del/del)在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均较高(广东健康人群,67.5%;广东鼻咽癌患者,62.9%;河南健康人群,58.2%;山西健康人群,66.3%),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远远高于非洲和高加索人群(约10%)。②UGT2B17的各基因型和鼻咽癌之间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UGT2B17基因的各基因型均不会增加鼻咽癌发病的危险性(del/ins:OR=1.693,95%CI=0.636~4.503;del/del:OR=1.132,95%CI=0.490~2.616;del/del+del/ins:OR=1.253,95%CI=0.551~2.847)。【结论】①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与种族密切相关,②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发病未见显著关联。
徐金芬李大疆潘清华张如华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关键词:鼻咽癌缺失多态性
RIT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扩增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显示肝细胞癌的染色体1q有高频扩增,1q21-22是最小的高频扩增区带之一,可能存在肝细胞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RIT1基因位于1q21.3区带,是Ras的亚家族成员,RIT1蛋白在分子结构和功能方面与Ras蛋白非常相似,推测RIT1基因可能是肝细胞癌的候选癌基因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细胞癌RIT1基因的扩增情况,并与临床指标相联系,探讨该基因对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PEABI70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远癌肝组织RIT1基因的拷贝数,并用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基因拷贝数的比值作为RIT1基因的扩增倍数。结果: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11例有RIT1基因的扩增,扩增率为25.6%;将基因扩增组与非扩增组比较,基因扩增组的生存期(平均15个月)明显短于非扩增组(平均34个月),P=0.0009,且在病理分级和肝硬化程度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基因扩增可能是癌基因RIT1在肝细胞癌的激活方式之一,该基因的扩增可能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李锦添刘伟邝志和陈汉奎李大疆冯启胜刘启才胡斌
关键词:肝细胞癌扩增荧光定量PCR
EBNA1基因在广东地区人群中的变异特征及与鼻咽癌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4年
买世娟张晓实李大疆沈国平姜桔红张如华余杏娟陈诗萍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EBNA1基因携带者症状
EB病毒A7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BamH Ⅰ-A右向转录物(BamH Ⅰ-A rightward transcripts,BARTs)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而A73是BART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该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鼻咽癌组织中显著增高,提示A73参与鼻咽癌变过程。本研究旨在发现A73基因多态性及寻找与鼻咽癌易感性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以从23例鼻咽癌组织和19例非鼻咽癌患者(鼻咽正常)的漱口水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A73基因的所有外显子,直接测序并比对测序结果,寻找A73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随后在54例鼻咽癌成套标本(包括同一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癌组织、漱口水、外周血)和48例广东健康人的漱口水及51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检测前面实验发现的高频变异点的分布情况,比较该位点在不同组织源性及鼻咽癌病例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所有测序序列均与B95.8细胞株序列比较。结果:在A73基因外显子区域共发现了3个多态性位点A157154C、G159188C、G159209C(与B95.8株序列比较),其中A157154C呈现高频变异。在外周血中,鼻咽癌患者A157154C的比例(52/54,96.29%)显著高于广东健康人(33/51,64.70%,P<0.001)。54例成套标本中13例该变异点的变化在同一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组织、漱口水和外周血中是不一致的。结论:A73基因A157154C的EBV亚型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张琳琳李大疆李之珩张晓实张如华余杏娟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鼻咽肿瘤
鼻咽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热点突变区的突变筛查被引量:4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catalyticalphapolypeptidegene,PIK3CA)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的体细胞突变,并且突变常发生在PIK3CA的第9外显子和20外显子两个热点突变区。对这两个热点突变的研究表明,这些突变能增强该酶的活性、有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对抗凋亡等。因此提示PIK3CA基因是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IK3CA两个热点突变区的突变,以及该基因的变异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及患者外周血中筛查PIK3CA的突变热点区第9外显子和第20外显子。对46例散发性鼻咽癌组织标本采用PCR产物克隆测序,对与之匹配的46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和3个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SUNE1),则将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46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在PIK3CA热点突变区第9号外显子检出2例突变(4.3%):1例为T1563G(521Asn→Lys);另1例为A1646G(549Asp→Gly)。在46例鼻咽癌标本第9外显子中18例检出A1634C-G1658C-del1659T“复合突变”,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复合突变”可能为22号染色体上同源区域的序列。在对PIK3CA另外一个突变热点区第20外显子的检测中,46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都没检测到突变。另外,在3个鼻咽癌细胞系和46例鼻咽癌匹配外周血DNA标本用PCR-直接测序法均未检测到第9外显子和第20外显子突变。结论:PIK3CA基因第9外显子与第20外显子鼻咽癌中较少发生突变;克隆测序检测体细胞突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通过该方法在第9外显子发现的“复合突变”可能是22q11.2的CatEyeSyndromeregion高度同源区域的序列而非PIK3CA基因座的变异。
刘鹏李大疆覃海德张如华陈丽珍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PIK3CA基因基因突变克隆测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