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素欣

作品数:49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细胞
  • 30篇口腔
  • 17篇细胞癌
  • 17篇鳞状
  • 17篇鳞状细胞
  • 17篇鳞状细胞癌
  • 14篇肿瘤
  • 14篇免疫
  • 13篇口腔癌
  • 12篇口腔鳞
  • 10篇口腔鳞状细胞...
  • 8篇树突
  • 8篇树突状
  • 8篇树突状细胞
  • 8篇基因
  • 7篇外周
  • 7篇口腔癌患者
  • 7篇癌患者
  • 6篇外周血
  • 5篇化疗

机构

  • 4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邢台市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邢台市眼科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49篇张素欣
  • 26篇陈中
  • 23篇李天客
  • 19篇段玉芹
  • 14篇包阳
  • 10篇张雨温
  • 8篇陈彦平
  • 8篇郭兰涛
  • 7篇郑晶
  • 4篇程立军
  • 3篇高岚
  • 3篇王士杰
  • 3篇张鑫
  • 2篇刘哲敏
  • 2篇许彦枝
  • 2篇于登臣
  • 2篇李岳
  • 2篇裴超
  • 2篇李向春
  • 1篇孙丽超

传媒

  • 14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国际口腔医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7和FoxP3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正>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初诊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TNM分期I期7例,II期19例,III期6例,IV期8例。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
张素欣段玉芹包阳李天客
关键词:外周血癌组织白细胞介素-17免疫状态
文献传递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取材,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选取20例良性肿瘤患者瘤旁正常口腔黏膜作组织对照。实验分为A(Ⅰ、Ⅱ期鳞癌患者)、B(Ⅲ、Ⅳ期鳞癌患者)、C(健康者)三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B组外周血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IL-17+、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 5),其中B组C D 4+I L-1 7+、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oxp3在A、B组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在A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结论 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张素欣包阳张敬高岚高岚高岚陈中
关键词:白介素17FOXP3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免疫
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行微波凝固治疗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后引起的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MCT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选用40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采用MCT方法治疗原发灶,颈部行舌骨上清扫或全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前后辅以平阳霉素化疗,对照组选用40例全身与局部情况与实验组类似的口腔癌,原发灶采用手术切除,其余治疗同实验组。2组标本均于手术当时采集并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另随访3年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经MCT治疗后,原发灶处组织病理报告变为变性坏死组织、炎性肉芽样改变、渗出坏死、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样改变。电镜下可见癌邻近组织处出现大量细胞凋亡现象及肥大细胞。随访3年MCT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MCT可有效杀灭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同时诱导邻近组织细胞凋亡和免疫增强来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临床证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施行MCT有可行性。
张素欣王士杰段玉芹郭兰涛陈中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微波凝固治疗细胞凋亡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初探
研究目的:探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Supraclavicular artery island flap,SCAIF)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可靠性,并评价其修复重建后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舌癌和颊癌患者5例,术前均给...
张素欣
关键词:缺损口腔修复外科生活质量
文献传递
SIgA IL-6和树突状细胞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照,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SIgA、IL-6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组织中CD1a、CD83、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口腔癌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993,P<0.05)。CD1a、CD83、CD80、CD8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织(P<0.05)。CD80、CD8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唾液SIgA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口腔癌的辅助诊断指标,IL-6的升高可能是导致SIgA减少的原因之一。口腔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缺陷,对DC表面CD80、CD86的检测有助于评判预后。IL-6可能通过抑制SIgA的生成,导致DC免疫耐受,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从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张素欣尹克段玉芹陈彦平郭兰涛李天客陈中
关键词:口腔癌白细胞介素-6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挖掘舌鳞状细胞癌的关键基因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舌鳞状细胞癌(T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挖掘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密切相关的hub基因,为揭示TSCC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34105数据,通过WGCNA筛选关键模块,Cytoscape计算模块网络中节点的拓扑参数筛选hub基因,生存分析用于hub基因的外部验证,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和GSEA分析获取hub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获得与TSCC最密切相关的turquoise模块(Cor=0.88,P<0.05)。cytoscape筛选获得2个hub基因分别为CAP1和TMBIM6,是预后的不良因素,它们的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P<0.05)。GSEA分析它们高表达组主要参与了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霍乱弧菌感染、氧化磷酸化、DNA复制、基底切除修复、细胞减数分裂、蛋白质生成、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筛选出2个hub基因,可能成为潜在的TSCC基因基因生物标志物,影响TSCC的发生及预后。
李天客张影张素欣陈中包阳张冠华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
涎腺导管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高频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
2021年
涎腺导管癌(SDC)是涎腺癌的1种侵袭性亚型,复发和转移率高。传统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辅助放疗,预后较差。近年来,第2代基因测序(NGS)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高速发展。借助NGS和IHC技术在SDC中发现多种高频突变基因,这些突变基因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为主要靶向信号节点,对SDC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高频突变基因的介绍进行综述,阐述SD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柴国超张素欣
关键词:涎腺导管癌突变基因靶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确诊时,多数患者已是局部晚期,传统治疗方法有限,复发率超过50%。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发展,为HNSC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选择,但单独使用ICI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仅部分患者可以受益。放射治疗是HNSCC的传统治疗方式之一,对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放射治疗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促进肿瘤抗原呈递,引发免疫介导的抗肿瘤反应。ICI与放射治疗存在协同抗肿瘤效应,两者结合能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本文就ICI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以及二者联合在HNSCC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李洪芳陈中张素欣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口腔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纳入研究24 h内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观察组在手术结束1 w后再次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细胞各亚型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对比手术前、后两组T细胞亚群及T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前CD3^+、CD4^+、CD4^+/CD8+水平、白介素(IL)-2阳性、IL-2、CD4双阳性及γ干扰素(INF-γ)、CD4双阳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CD56+及INF-γ阳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IL-2阳性、IL-2、CD4双阳性及INF-γ、CD4双阳性水平均显著上升,CD8^+、CD56^+及INF-γ阳性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CD8^+、CD5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机体抵抗免疫抑制功能下降,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及免疫调节功能,改善患者病情。
李天客包阳陈中张素欣尹克
关键词:口腔癌手术细胞免疫
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indly、Bub3 mRNA的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株进行培养,siRNA转染干扰Spindly、Bub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ndly和Bub3 mRNA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indly和Bub3 mRNA表达量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indly、Bub3、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且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的Spindly表达水平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的Bub3表达水平也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特异性抑制Spindly和Bub3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治疗口腔鳞癌的靶点之一。
郑晶李天客包阳张素欣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