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帆

作品数:23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盆地
  • 6篇珠江口盆地
  • 5篇新生代
  • 5篇海洋地质
  • 5篇凹陷
  • 5篇沉降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物理模拟
  • 4篇南海北部
  • 4篇白云凹陷
  • 4篇值模拟
  • 3篇地壳
  • 3篇东南
  • 3篇琼东南盆地
  • 3篇珠江口盆地白...
  • 3篇南海北部陆缘
  • 3篇海盆
  • 2篇淡水透镜体
  • 2篇新生代构造
  • 2篇异常沉降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阿伯丁大学

作者

  • 23篇张云帆
  • 11篇孙珍
  • 9篇周蒂
  • 7篇徐子英
  • 6篇赵中贤
  • 6篇李付成
  • 3篇廖杰
  • 2篇姜建群
  • 2篇郭兴伟
  • 2篇孙龙涛
  • 2篇许鹤华
  • 2篇庞雄
  • 2篇万志峰
  • 2篇施小斌
  • 2篇夏斌
  • 2篇樊浩
  • 2篇施秋华
  • 1篇王万银
  • 1篇夏少红
  • 1篇孙金龙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南海深水...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壳拉张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拉张因子是描述伸展型盆地地壳拉张程度的系数,根据McKenzie提出的经典理论,岩石圈的纯剪变薄程度是用单位长度的伸展指数,即拉张因子β来定量描述的,岩石圈各层的仲展具有不均匀性,从陆到海的伸展也共有不均匀性。本文基于前...
张云帆孙珍
关键词: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数值模拟油气勘探
文献传递
钙质砂水理性质及对岛礁淡水透镜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钙质砂的水理性质对岛礁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从透水性、容水性和给水性3个方面对南海钙质砂的水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上述相关性质对岛礁淡水透镜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钙质砂多具有级配不良且不均匀的特征;其渗透系数通常在0.023~110m/d之间,区域间差异较大,而孔隙度和给水度则主要集中在0.40~0.55和0.012~0.310之间,与同粒径范围的陆源砂相比,呈现出容水性好但给水性偏低的特征。钙质砂的水理性质对岛礁地下淡水透镜体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速、厚度、资源储量以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其中钙质砂的透水性越好,地下水中的流速越快,咸淡水间的混合作用越强,导致淡水透镜体的厚度越薄,储量越少;给水性则主要影响钙质砂中淡水透镜体的资源储量,对淡水透镜体的厚度及形状影响较小。
盛冲许鹤华张云帆张云帆任自强
关键词:钙质砂水理性质淡水透镜体数值模拟
珠江口盆地陆架区岩石圈伸展模拟及裂后沉降分析被引量:49
2010年
本文根据伸展盆地发育的挠曲悬臂梁模型,以二维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珠江口盆地陆架区1530测线北段的岩石圈伸展系数,分析了其裂后沉降规律。由正演模拟,发现盆地1530测线北段的裂陷由北向南逐渐发育,其陆架岩石圈的平均伸展系数为1.2和较大凹陷处的岩石圈理论伸展系数变化在1.08~1.24之间。整条剖面裂后沉降的实测值比理论值大2.5km左右,本文分析造成这一差值的最大可能是裂后异常沉降的存在。由前人成果可知,陆坡区也存在其他大的异常,对于陆架和陆坡区的异常,本文认为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南海陆缘之间都可能有关联,它们的产生可能是某种共同机制的结果。珠江口盆地陆架区的实测裂后沉降速率明显不同于逐渐减小的理论变化规律,而是存在两期(30~18.5Ma和18.5Ma至今)由快到慢的变化。在30~23.8Ma沉降速率集中在140~190m/Ma,之后23.8~18.5Ma减小至35~65m/Ma。18.5~16Ma的沉降速率迅速增大到300m/Ma,随后16Ma至今又减小至75~110m/Ma。其中18.5~16Ma的沉降速率最大,并与当时陆架坡折的形成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相对应,也与前人在陆坡区白云凹陷发现的17.5~15.5Ma裂后重大加速沉积的时间一致,因此本文推测珠江口盆地18.5~17.5Ma可能存在一重大构造事件,引起盆地从陆架到陆坡的裂后快速沉降的发生。但对于构造事件的成因、准确时间及其范围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赵中贤周蒂廖杰何敏郭翔燕张云帆徐子英
关键词:陆架珠江口盆地
海山的倾斜俯冲对上覆板块变形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伴随洋壳的俯冲,驼伏其上的海山会导致上覆板块的强烈变形.为解释该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运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着重分析海山的斜向俯冲对上覆板块变形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正向俯冲过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海山开始进入俯冲,前缘楔体的增生会被阻止,同时楔体被抬升并出现脱顶构造,未被海山破坏的楔体会出现后冲断层的激活,后冲断层轴平行于海山的俯冲方向.海山进一步俯冲,突起顶部发育一系列张扭性质的微断裂和走滑性质的共轭断裂,尾随突起之后的楔体由于重力会产生正断层系统.比起正向俯冲,斜向俯冲过程中所产生的后逆冲体、海山两侧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都出现不对称分布,断裂和微断裂束的走向不规则散开,后冲断层的轴向及海山俯冲过后在楔体上产生的凹槽的轨迹都不断斜向迁移,且凹槽两侧的地势不一致等.最后利用文中的物理模拟结果,很好的解释了马尼拉海沟中段俯冲构造的构造特征,同时对其他俯冲大陆边缘的构造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李付成孙珍张云帆徐子英谢辉
关键词:物理模拟马尼拉海沟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6
2007年
为了研究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地壳拉张减薄情况以及上下地壳在拉张过程中的贡献,利用南海北部陆缘现今地壳厚度、新生代基底埋深和地表断层参数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计算了地壳在新生代的拉张因子,并绘制了拉张因子区域分布图;沿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530剖面,计算了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南海北部由陆向洋,有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和拉张因子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地壳减薄与莫霍面上涌呈镜像关系.拉张因子值介于1.5~6之间,其中有2个强烈减薄中心,分别为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通过对白云凹陷1530剖面的研究发现下地壳拉张的贡献大于上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的计算揭示了位于陆坡区的白云凹陷在变形前应该具有一个热减薄的初始地壳,推测与白云凹陷变形前的演化历史和新生代的构造位置有关.
张云帆孙珍周蒂郭兴伟施小斌吴湘杰庞雄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上地壳下地壳白云凹陷
万安盆地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分析及其油气资源前景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根据对横穿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的平衡剖面模拟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计算,认为万安盆地曾经历了3次快速的构造沉降,2.6Ma以来,沉积速率最大,盆...
施秋华万志峰张云帆
关键词:构造沉降沉积速率万安盆地油气资源
南海南北陆坡地壳拉张特征对比被引量:2
2012年
南海南北共轭边缘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记录了南海扩张过程的重要构造信息。通过选取南海南北陆坡区的5条地震剖面,按照不同地壳初始流变结构计算剖面的拉张因子,通过南北结果对比与数值模拟过程揭示的信息,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南海北部地壳拉伸程度大于南海南部,这不仅与南海南部后期经历挤压碰撞有关,而且与中生代二者所处的构造位置不同有关;2)珠江口盆地与礼乐盆地具有不同的地壳初始状态,推测在南海共轭陆缘形成过程中,二者不相对应;3)南海南部地壳拉张因子由北向南逐渐变大,是古南海向南俯冲的体现。
张云帆胡登科王万银邱之云李付成
关键词:礼乐盆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11年
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最深的凹陷,中心处沉积物厚度达12.5km以上,其中30Ma破裂不整合面以上厚度达6.5km以上.按照张裂盆地构造发育的理论模型,如McKenzie的经典理论模型,裂后由于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盆地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是岩石圈伸展系数的函数,可以计算出来.白云凹陷裂后期的实测沉降量是否大于应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热沉降量,即是否存在裂后异常沉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实测与理论裂后沉降量进行对比.实测裂后沉降可通过回剥去除沉积物荷载等因素引起的沉降而得到,但理论热沉降的计算则需要知道盆地的岩石圈伸展系数,后者是未知的.本文设计了正演模拟和反演回剥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即应用基于挠曲悬臂梁模型的二维模拟方法正演模拟白云凹陷的幕式张裂过程,通过试错达到实测的张裂期剖面形态,从而获得岩石圈的伸展系数,计算出理论的裂后热沉降,并与回剥得到的实测裂后沉降量进行对比.结果不仅表明白云凹陷的确存在裂后异常沉降,而且揭示了异常沉降的时空特征:30Ma以来,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17.5~13.8Ma;凹陷中心的异常沉降量最大,达2km,其次为凹陷南侧的异常沉降量,明显大于凹陷北侧;根据凹陷两端的异常沉降量没有降低的趋势,推测向凹陷北部的陆架区和凹陷南部的洋盆方向依然存在裂后异常沉降.正演灵敏度实验还表明,白云凹陷的张裂期剖面形态只能通过低角度(≤13°)的边界断层的伸展来获得.针对可能引起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机制,初步探讨了几种可能机制,认为东亚季风增强导致的沉积物供给量增加以及由此导致的下地壳流动可能是主要原因.
廖杰周蒂赵中贤张云帆徐子英
关键词:二维正演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万安盆地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及其油气资源前景被引量:2
2014年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根据对横穿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的平衡剖面模拟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计算,认为万安盆地曾经历了3次快速的构造沉降。2.6Ma以来,沉积速率最大。万安盆地的沉降与沉积速率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各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聚和保存等成藏条件与过程。
施秋华夏斌万志峰张云帆
关键词:构造沉降沉积速率万安盆地
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地壳拉张特征的模拟研究
张云帆孙珍徐子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