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明 作品数:22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利用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地壳S波各向异性速度结构 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跨越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的宽频带密集流动地震台阵共64个台站约一年的连续记录,采用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5~35s的Rayleigh面波和5~30s的Love面波相速度分布,并进一步反演获得了地壳SV、SH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2×(V_(sh).V_(sv))/(V_(sh)+V_(sv)))结构图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通中部南段地壳结构变化复杂,广泛存在壳内低速体,可能是在中-新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中被改造的反映.陕西-山西裂陷区及附近区域的下地壳至壳幔边界表现出强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中-新生代地幔基性-超基性铁镁质物质底侵有关.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块体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与其稳定的克拉通构造属性相吻合.该地区浅层为东薄西厚的低速且西向单斜结构,可能与鄂尔多斯显生宙时期的整体掀斜以及晚白垩世以来遭受的强烈差异剥蚀有关;中-下地壳速度较高,不存在显著壳内低速体,并表现为大尺度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还保存了鄂尔多斯块体早期形成时的结构特征.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北段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克拉通中-西部的南、北段地壳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推测可能与克拉通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南、北段各自经历不同的构造过程有关.在克拉通以西的祁连造山带,中地壳存在一近水平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的低速层,可能反映该区域受新生代青藏高原东北缘侧向生长的影响,在强烈的挤压构造背景下地壳内部发生了垂向叠置和强烈的韧性变形,且不支持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流有关. 凌媛 陈凌 危自根 姜明明 姜明明关键词:祁连造山带 月震与月球内部结构 被引量:12 2010年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三类。天体撞击又分为流星体撞击和人造天体撞击,其震源位于月球表面。月震按震源深度分布分为浅源月震与深源月震,前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50~220km,释放的能量较大但发生次数较少,记录信号以高频成分为主;后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700~1150km,并具丛集性,与潮汐应力有关。局域震动在月球日出与日落时出现,被认为是由近月表的热破裂和变形过程所产生。月球内部结构的多数研究集中于月震仪下方月壳厚度计算及上月幔一维速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月壳平均厚度大约为40km,而不是早期研究得到的60km左右;通过现有的月震资料还不能得到月球下月幔、月核、月球深部间断面的相关信息。文章最后对月球内部的进一步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姜明明 艾印双关键词:月震 阿波罗登月计划 缅甸中部印缅山脉-中央盆地的孕震构造环境 2024年 缅甸作为全球受地震灾害影响甚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缺乏区域地震观测资料,对其孕震构造环境的详细分析研究十分不足.本文利用中缅联合地球物理探测(CMGSMO)项目在缅甸布设的密集宽频带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对印缅山脉至中央盆地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改进的剪切-粘贴法(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gCAP)新获得了28个ML3.0~5.0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等震源参数信息,并结合全球矩心矩张量(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GCMT)目录及其他已发表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应用区域阻尼应力场反演算法得到了研究区的应力分布状态,综合探讨了研究区域深浅部构造关系及孕震机制.研究表明印度板块持续的斜向俯冲控制着印缅山脉和中央盆地的地震活动,但其影响向东逐渐减弱,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可能反映的是局部应力集中或者是相对短时间内的应力调整,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差异主要受区域构造及其浅部断层的影响,中央盆地下方的两个邻区之间的最大主应力轴的偏转可能与深部活动相关. 龚萱 杨顺 任长风 Chit Thet Mon 何玉梅 姜明明 艾印双 艾印双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俯冲带 多维应力释放统计模型(MSRM)在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多维应力释放模型(MSRM)是针对于传统的一维时间应力释放模型(SRM)的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发震频度在多维空间(时间、空间、震级)的变化;而且模型还引入了同震应力触发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研究区内地震间相互作用... 姜明明 周仕勇关键词:地震目录 应力释放模型 危险性区划 统计模型 利用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研究长白山火山及其相邻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近年来有关位于中朝边境的长白山火山存在潜在喷发危险性的科学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已有的研究结果对火山区岩石圈尺度内岩浆系统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利用探测深俯冲区的中... 范兴利 陈棋福 艾印双 姜明明关键词:长白山火山 地震面波 上地幔 背景噪声 利用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研究长白山火山及其相邻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范兴利 陈棋福 艾印双 姜明明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及伊朗高原西段的地壳结构和变形特征 <正>扎格罗斯造山带及伊朗高原位于特提斯造山带的中端,是阿拉伯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相比于其东侧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的地表隆升程度较低,地壳厚度更薄,碰撞造成的陆内变形程度较低(Hatzfeld and Molnar... 姜明明 陈凌 艾印双 Morteza Talebian Abdolreza Ghods CIGSIP项目野外工作组关键词:青藏高原 碰撞造山带 地壳结构 格罗斯 利用前临界PcP-PKiKP约束ICB“马赛克”结构 2013年 地球内核缓慢结晶于高度均匀的液态外核,长期被视为简单的均质铁镍合金球体。然而,近年的地震观测揭示了内核各尺度不均匀结构的存在。其中大到(约1000km)全球尺度的准东西半球分划, 申中寅 艾印双 何玉梅 姜明明关键词:PKIKP 走时残差 振幅比 利用P波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 被引量:8 2018年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结构对于理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机理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对布设在研究区域内566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77853条高质量P波接收函数,应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域下方精细的地幔转换带间断面起伏形态及转换带厚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南北方向上具有两个明显的转换带增厚异常区,南侧异常区位于滇中次级块体与印支块体下方,可能是新特提斯洋板片与上部印度板块间断离并部分滞留在转换带底部的结果;北侧川西地区异常增厚可能与上方岩石圈拆沉并降至转换带有关;腾冲火山起源可能是板块俯冲过程中发生断离造成软流圈物质部分熔融,湿热物质上涌所致. 白一鸣 艾印双 姜明明 姜明明 陈棋福关键词:地幔转换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利用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合肥-金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及径向各向异性的东西差异 被引量:7 2018年 背景噪声成像能够为地壳内部结构提供地震波速的观测证据,能够增进对地壳结构与物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对合肥—金华流动地震台阵55个台站数据进行了分析反演,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块体东部构造边界附近区域的地壳S波速度与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成像结果表明,以东经118°—118.5°附近为界,西北部表现为地壳低速异常和中下地壳正的径向各向异性,东南部表现为地壳高速异常,下部地壳存在负的径向各向异性.由此,本文推测地震波速结构差异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与温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两个地区自中生代晚期以来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岩浆活动相关. 吴珊珊 姜明明 何玉梅 何玉梅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