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江
- 作品数:86 被引量:4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手术切除(附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资料,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直肠指诊、B超、CT确诊,均行手术切除,其中经腹前切除10例,经骶尾部切除9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1例。结果肿瘤完整切除17例,大部切除3例,其中联合邻近脏器切除3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其中大出血3例,误伤直肠1例,术后骶尾部切口坏死并感染2例,术后排尿困难1例。16例患者平均随访15(3~36)月,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获随访14例,复发2例,死亡1例;大部切除的患者获随访2例,均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应完整切除,并积极防治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等并发症。
- 甘嘉亮唐宗江刘小健
- 关键词:骶前肿瘤
- PCR-SSCP方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n)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检测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的突变情况。结果 48例结直肠癌中有11例发生APC基因突变,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突变发生在codon 1 311—1556之间,突变类型有碱基置换突变(G〉T、C〉T)、移码突变(-A、-C、-T、+A、+CGTT、-TGTGAGcG),48例中有1例发生2个密码子突变。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率为22.9%(11/48),以体细胞突变为主,APC基因MCR区段突变主要集中在codon 1 311-1556。
- 唐卫中高枫李卫唐宗江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直肠癌APC基因基因突变
- 浅谈临床医学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主体作用
- 2007年
- 郭云唐宗江
-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学研究
- 丝裂霉素C在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用于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IPHP)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9例IPHP化疗的中晚期大肠癌病人血清、尿、灌注液和局部组织MMC浓度。血药浓度用GSP程序计算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在灌注终止时达到峰值123.86μg/L,然后迅速下降。腹腔局部组织浓度高(765.1μg/kg)。24小时尿中仅排出1.46mgMMC。全组病例为一室模型。血药时曲线下面积为每小时237.88μg/L。消除半衰期为61.2分钟。结论IPHP化疗局部药物浓度高,血药浓度低,消除快,全身毒副作用小。
- 张森高枫陈利生唐宗江张志勇卢全书
- 关键词:丝裂霉素C大肠肿瘤药代动力学温热灌注
-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23例报告
- 1999年
- 近十多年来,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及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5年多以来,我院先后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23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病人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
- 唐宗江高枫
- 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剖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 11例吻合口漏 ,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 :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 梁君林高枫陈利生唐宗江张志勇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手术后并发症病因
- 直肠癌survivin表达及其与p53,bax表达关系
- 2006年
-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直肠癌的表达以及与p53,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survivin,p53和bax表达以及相应癌旁正常直肠黏膜组织survivin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63.33%)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0)(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大体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显著性相关,p53表达阳性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过度表达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密切相关。
- 甘嘉亮唐宗江
- 关键词:直肠肿瘤SURVIVINP53BAX
- 手术方式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比较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与经肛门局部切除术(LocalExcision,LE)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malignantmelanoma,AMM)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至2004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8例AMM患者和1994年至2004年12月CNKI全文数据库以个案报道并有随访资料的文献共44篇10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应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SPSS10.0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治性手术治疗AMM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26%、37.76%、31.21%、20.34%,中位生存时间为21.24个月;其中LE术后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9%、27.60%、27.60%、9.20%,中位生存时间为11.75个月;APR手术后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26%、41.62%、32.87%、25.13%,中位生存时间25.01个月。KaplanMeier法比较APR术与LE术的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M患者的预后与外科手术方式有密切关系,APR手术预后好于LE手术,提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较重要,应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来选择手术方式。
- 张森高枫陈利生唐宗江梁君林吴全罗吉辉
- 关键词:黑色素瘤肛管直肠手术
- 手术联合辅助治疗对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疗效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辅助治疗应用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3年8月至2002年2月间收治的107例局部复发再治疗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联合辅助治疗(A组)32例,单纯手术(B组)37例,辅助治疗(C组)38例,3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9.3±20.7)、(44.4±25.4)、(52.9±29.1)岁。A、B、C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8、14.6、13.7个月。A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直肠癌行包括积极的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机会。
- 庄华章郭云唐宗江
- 关键词:直肠癌局部复发手术
-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被引量:6
- 2004年
- 郭云唐宗江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手术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