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苗 作品数:30 被引量:8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患者共计48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3mm),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多发动脉瘤18例(42.85%),不规则动脉瘤18例(42.85%)。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0.71%)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3~12个月的平均mRS为0.142,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较文献报道本文的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降低、技术成功率及动脉瘤治愈率提高。 高宇海 周育苗 陈亮 郑超波 龚杰 陈林辉 吴炯 万曙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时间依赖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时间依赖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S)+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简称SS组)和缺血预处理(IP)+MCA0组(简称1P组),每组50只,另10只备用。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n=10),IP组给予预缺血10min后分别于6h、24h、3d、7d、14d后给予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22h,再灌注2h;SS组未进行缺血预处理,而单纯暴露颈总动脉处的解剖结构10min,余步骤同IP组。采用Swanson间接法和Nick&Spot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计算各组大鼠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给予10rain的大脑中动脉短暂的缺血预处理能够明显减少24h、3d、7d、14d后再次缺血后的梗死体积(P〈0.05),而6h时间点脑梗死体积与S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S组比较,IP组各时间点GFAP和BNDF阳性表达增多(P〈0.05),且间隔3d、7d组增多明显(P〈0.05),14d后开始逐渐降低。结论IP不但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而且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IP诱导的缺血耐受对IP后3~7d发生的再缺血损害保护作用最强。BDNF表达基本与缺血耐受的保护作用时间规律一致,提示BDNF可能是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 刘小利 周育苗 李雅国 舒勤奋 吴炯 倪娇娜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缺血耐受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伯特CT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尔伯特CT评分(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CT Score,ASPCTS)在预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首次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70例,根据ASPCTS分为0~2分组(16例)、3~6分组(13例)和7~10分组(41例),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3个月末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衡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SPCTS与NIHSS呈显著负相关(r=-0.927,P=0.000)。ASPCTS、年龄和性别与3个月预后相关,OR值分别为0.263、1.069和6.398。0~2分组患者3个月末死亡的可能性最大,3~6分组患者生活依赖的可能性最大,7~10分组患者绝大部分生活独立,其与实际结局的符合率为87%。结论根据ASPCTS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3个月末的结局。 周育苗 韩杰关键词: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梗塞 你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吗 2015年 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存活患者中约四分之三将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及早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及时加以干预,将脑卒中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是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哪些人是脑卒中高危人群? 刘学源 周育苗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高危人群 公共卫生问题 脑血管病 发病率 球囊导引导管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支架植入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球囊导引导管(BGC)保护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在BGC保护下行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8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残余狭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3个月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及血管通畅率。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CAS,术后血管狭窄的程度由原来的(97.56±1.12)%下降到(34.03±8.2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血栓栓塞事件、颅内出血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无再次支架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内缺血性事件发生,血管通畅率100.0%。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患者,在BGC保护下行CAS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 郑超波 陈林辉 吴炯 高宇海 周育苗 万曙关键词:易损斑块 Mini FAST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_(3)段急性闭塞脑梗死2例 2022年 本文报道2例大脑中动脉(MCA)M_(3)段急性闭塞脑梗死应用迷你强力动脉内血栓抽吸(Mini FAST)技术成功再灌注并取得良好预后的病例。2例患者MCA M_(3)段急性闭塞为栓塞所致,应用Mini FAST技术进行抽吸取栓后血管均成功再通,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靶血管供血区出血,1例患者经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示血管壁无损伤。2例患者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2、0分,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0分。 王建儿 高宇海 周育苗 郑超波 万曙 吴炯关键词:脑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大脑中动脉 多发性硬化一家系分析 2006年 周育苗 韩杰 吴丹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家系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病理特点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2年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47岁。因“四肢无力伴口齿不清、呼吸费力6d”于2009年4月9入人院。6d前患者因急起四歧无力伴口齿不清、呼吸赞力2h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了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当时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钾:3.2-mmol/L.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PP)”进行治疗,病情无改善。 徐珊瑚 周育苗 李雅国 倪姣娜关键词:延髓内侧梗死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头颅CT检查 口齿不清 四肢无力 辅助通气 叶酸联合复合维生素B对合并H型高血压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靶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复合维生素B对H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靶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H型高血压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血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叶酸(25 mg,po,qd)+复合维生素B(10 mg,po,bid);对照组仅给予复合维生素B。总疗程为24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高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Hcy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24个月时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1)。2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胱抑素C、IMT、左室质量指数、24 h收缩压变异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4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增加,胱抑素C、IMT、左室质量指数、24 h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24 h舒张压变异性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叶酸联合复合维生素B有助于降低合并H型高血压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保护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 王冬英 姜海波 周育苗关键词:叶酸 复合维生素B H型高血压 靶器官 球囊导引导管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支架植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球囊导引导管(BGC)保护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医院脑科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BGC保护下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8例患... 郑超波 陈林辉 吴炯 高宇海 周育苗 万曙关键词:颈内动脉 BGC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