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襟

作品数:48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主题

  • 9篇海藻糖
  • 8篇寡糖
  • 7篇手性
  • 7篇聚糖酶
  • 7篇甘露聚糖
  • 7篇甘露聚糖酶
  • 6篇甘露寡糖
  • 5篇淀粉
  • 5篇芽孢杆菌
  • 5篇微生物
  • 5篇基因克隆
  • 5篇纯化和性质
  • 4篇药物
  • 4篇克隆
  • 4篇工程菌
  • 4篇Β-甘露聚糖...
  • 4篇半乳甘露寡糖
  • 4篇编码基因
  • 4篇纯化
  • 3篇芝田硫化叶菌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新乡医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7篇吴襟
  • 9篇孙万儒
  • 9篇张树政
  • 7篇杨柳
  • 7篇高启禹
  • 6篇何秉旺
  • 5篇马延和
  • 5篇佘锐萍
  • 5篇王建军
  • 5篇沙倩
  • 5篇段子渊
  • 4篇何亚男
  • 4篇陈炜
  • 4篇徐光翠
  • 3篇徐桃献
  • 3篇王佳亮
  • 3篇程树华
  • 3篇王绍校
  • 3篇刘莉
  • 3篇郑轶

传媒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饲料工业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菌物系统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9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β-甘露聚糖酶的化学修饰及活性中心的研究被引量:20
2000年
分别用 PCMB、NEM、N- AI、NBS等对诺卡氏菌形放线菌β- D-甘露聚糖酶进行化学修饰 ,证明蛋白上的巯基、酪氨酸残基及色氨酸残基是维持酶活性的必需基团 .在加入少量底物后 ,β- D-甘露聚糖酶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从天然状态下的 336nm处蓝移至 332 nm,且峰强度有所增大 .这表明其色氨酸残基隐藏在蛋白内部的疏水区域 .通过对该酶圆二色性扫描光谱的分析 ,表明蛋白内部有二硫键的存在 ;通过巯基乙醇化学修饰的研究 ,表明二硫键是影响该酶热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蛋白的各种二级结构中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卷曲的比例分别为 1 6.6%、2 5.4%、2 0 .5%和 37.5% .
吴襟何秉旺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化学修饰酶活
小黑麦抗真菌蛋白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以木霉为指示菌 ,小黑麦中饲 2 37种子中的蛋白提取物经过分离纯化后 ,得到了 3种主要的抗真菌蛋白组分 ,经酶活检测鉴定 ,分别是分子量为 30 .5kD的ClassⅡ型几丁质酶 ,两种分子量为 5 1kD和 2 3kD的 β 1,3 葡聚糖酶。其中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pH为 6 0 ,最适反应温度为 37℃ ,测定的N 末端氨基酸序列与大麦几丁质酶的有很高的同源性。在一定条件下 ,这 3种蛋白组分都有较强的抗木霉活性 ,并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
那冰余明琨龚隽吴襟
关键词:小黑麦分离纯化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
耐热古菌芝田硫化叶菌海藻糖生成相关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和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从耐热古菌海藻糖芝田硫化叶菌B12中分别克隆出海藻糖生成相关酶———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酶的基因treY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基水解酶的基因treZ,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其中treY编码的蛋白质有 72 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 86ku;treZ编码的蛋白质有 5 5 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 6 5ku.它们与已报道的其他微生物的两个海藻糖生成相关酶的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treY和treZ的同源性分别为 93%和 76 % (硫矿硫化叶菌P2)、97%和 95 % (硫矿硫化叶菌KM1)、6 3%和 6 6 % (嗜酸热硫化叶菌ATCC3390 9)、4 8%和 5 0 % (节杆菌Q36 )、4 8%和 5 2 %(根瘤菌M11)、5 0 %和 5 2 %(短杆菌).通过PHYLIP软件进行这些基因序列的分类聚类计算,获得这几种微生物间两个酶类的蛋白质系统进化树;经过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还发现,所有的海藻糖生成相关酶都含有糖苷酶家族 13中几个高度保守的α 淀粉酶催化活性区。
吴襟于炜婷王辉刘莉王绍校张树政
关键词:芝田硫化叶菌海藻糖基因克隆
利用完整细胞不对称合成R-苯乙醇胺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R-phenylaminoethanol from aminoacetophenone by the whole cells of \%Arachnia sp.\% P163 produc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 for phenylethanol amine was investigated. It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reduction was inhibited by the substrate and the product, but it has the very high stereoselectivity. The reduction was normaly carried out with 2% glucose for reproduction of coenzyme in the reaction system without oxygen. The conversion yield and ee value of the product achieved 65% and 100%, respectively.
王佳亮王建军杨柳赵国刚吴襟孙万儒
关键词:醇脱氢酶手性药物
一种快速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方法被引量:22
2006年
采集的兔肠道内容物及其粪便样品,通过分散浸泡、震荡洗涤、分级离心、滤器过滤、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纯化,可以获得纯度很高的DNA样品。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A260/A280的比值为1.72±0.02。分别以提取的DNA样品为模板,通过设计的细菌特异引物,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6 kb大小特异性很好的预期条带。这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DNA提取方法。
杨德君吴襟刘毅段子渊沈文龙燕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PCR扩增
半乳甘露寡糖对兔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李鹏佘锐萍吴襟何亚男包汇慧陈荣彬张群
关键词:半乳甘露寡糖小肠黏膜结构细胞数量肠道微生物区系绿色饲料添加剂肠道吸收
β-1,4-D-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吴襟
关键词:甘露聚糖酶纯化
半乳甘露寡糖和壳寡糖对大鼠肠黏膜结构、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4
2006年
选用100g左右同性、同品系SPF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0—20)只,分开饲养。分别为:(1)对照组;(2)半乳甘露寡糖组;(3)半乳甘露寡糖+乳酸菌组;(4)壳寡糖组。在第7、14、21、28d每组各处死4只大鼠,取十二指肠和空肠进行固定、切片、染色,通过HE染色来检测各试验组大鼠肠黏膜结构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Gomori氏改良法来检测肠黏膜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取材时间,各试验组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取材时间,各试验组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单位面积内AKP阳性物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推断半乳甘露寡糖、壳寡糖和半乳甘露寡糖+乳酸菌均能改善大鼠肠道黏膜结构,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添加乳酸菌对半乳甘露寡糖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性。
何亚男佘锐萍吴襟段子渊李聪郑轶马延和范树田
关键词:半乳甘露寡糖壳寡糖大鼠小肠
两种寡聚糖对罗非鱼生长及抗凡隆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魔芋葡甘寡聚糖(K-GLMOS)和瓜胶豆半乳甘露寡聚糖(CB-GAMOS)作为鱼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替代品的可能性,将270尾同塘同规格的尼罗罗非鱼鱼种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喂商品罗非鱼种料;K-GLMOS组和CB-GAMOS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 000mg/kg的K-GLMOS和CB-GAMOS。饲喂28d后,观测鱼的增重率和料肉比;第30~45天测定不同处理组攻击凡隆气单胞菌BJCP-9株后的相对成活率,扫描电镜观察BJCP-9对肠道上皮的黏附;cell-ELISA法体外测试K-GLMOS和CB-GAMOS对BJCP-9黏附罗非鱼肠上皮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mg/kg的K-GLMOS和CB-GAMOS显著促进了罗非鱼种的生长,降低了料肉比,并增强了抗BJCP-9感染的能力(P<0.05);1g/L的K-GLMOS或CB-GAMOS虽然均不能抑制BJCP-9的生长,但在体内、外均能抑制BJCP-9对罗非鱼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5、50、500μg/mL的K-GLMOS和CB-GAMOS在离体模拟黏附试验中,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抗黏附作用(P<0.05)。表明K-GLMOS和CB-GAMOS作为鱼用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前景,且抗黏附是其促生长和抗感染的机理之一。
彭开松佘锐萍吴襟
关键词:抗感染尼罗罗非鱼
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被引量:46
1999年
-1,4-D-甘露聚糖酶(-1,4-D-mannanmannanohydrolase,EC.3.2.1.78),又简称为-D-甘露聚糖酶或甘露聚糖酶(-D-mannanase,mannanase),是一类能够水解含有-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
吴襟何秉旺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微生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